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在如今快節奏的短視頻時代,不少人甚至無法將自己的時間分給一部電影,可百不一遇,今年一段跨越了兩個國家的友誼,讓網友們在車水馬龍的日子里隔著手里那一塊發光的屏幕熱淚盈眶。
近日,旅游達人杜克再次爆火,如今他的賬號粉絲已經達到611.2萬!自從8月15日更新孟加拉一哥的視頻,到現在近15天漲粉超132萬。
手里的手機因為長時間觀看該視頻而發燙,但這份溫度卻隔著那些對話和畫面傳到了心臟,就如同《綠皮書》那般,在這個充滿隔閡與分歧的世界,為何杜克與一哥的故事能引發如此廣泛的共鳴?
因為,人與人之間真誠的羈絆不懼萬水千山。托尼最初連黑人用過的杯子都要扔掉,謝利博士則始終用教養作鎧甲,將自己禁錮在孤獨中。
![]()
四個小時
約定無價
《綠皮書》里那個粗獷的白人保鏢和優雅的黑人鋼琴家,原本活在彼此抗拒的世界里,他們的友誼誕生于公路上一連串碰撞與妥協——托尼教謝利用手吃炸雞,謝利教托尼寫溫柔的情書。
![]()
可當托尼跟謝利一起站在種族歧視的對立面時,托尼終于看懂:謝利的光環背后,是比任何人都深刻的孤獨與掙扎,杜克和一哥又何嘗不是公路結緣,何嘗不是另一對托尼和謝利呢?
![]()
當旅游博主杜克踏上了孟加拉國的土地,命運的牽絆就似乎決定了他無法只是記住這個南亞國家的風土人情,這里的每一步都牽著他去遇見那個將會改變他一生的人。
當在達卡嘈雜的街頭,杜克隨機坐上了一輛人力車,在這個孟加拉國首都里,1500萬人口擁擠地一起生活在這座都市,在這里有70萬人以蹬人力車為生,這些被當地人叫成“城市螞蟻”的車夫,也許沒人愿意花時間記住他們的臉。
![]()
日復一日地穿梭在喧囂的街道上,載著杜克的車夫是個精瘦的年輕人,手臂上凸起的肌肉線條明顯地宣示著他每天13小時的工作強度,可誰也不曾想這次偶然的相遇是兩個世界的碰撞。
這是杜克和一哥的初次見面,兩人的英語只夠嘮最簡單的家常,一哥沒有手機,更何況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充滿著不確定性,可杜克還是向這位異國他鄉的車夫發出了約定。
![]()
只不過第二天能否再見,全憑緣分。
萬一杜克睡醒過后忘記,又或者一哥忙于生計無暇顧及這位對他來說只有一面之緣的主顧,很多時候只需彈指一瞬,許多事情就會永久地劃上一個句號。
![]()
大夢初醒,那一幕仿佛讓人想起了兒時的記憶,當年早早地在告別之際和同伴約好地點和時間只為了能相見,電話號碼是沒有的,手機更是沒有的,只有兩個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所以讓人為之驚訝的是,當杜克第二天走出酒店時一哥早已在門口等候,問他等了多久,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十幾分鐘。”
![]()
后來杜克從酒店工作人員那里得知一哥實際上等了四個多小時,所以承諾真的只會在兩個真誠的人身上生效。
或許那一刻,杜克也想起了兒時等到友人的那份欣喜,一哥也許也在為這位中國人的再次出現而松了口氣吧。
這個在他們之間小小的約定,總讓人想起《綠皮書》中的臺詞:“世界上那么多孤獨的人,因為他們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好在杜克和一哥都是心懷熱忱的勇士。
![]()
![]()
三見于孟加拉
足以跨越深淵
對于像一哥這樣在孟加拉靠力氣討生活的人,“被看見”似乎像一種奢侈品,“被記住”更成為了一種海市蜃樓,一個月蹬的路途變成了手里薄薄的錢幣,就算如此還得左支右絀那般去維持生計。
![]()
一哥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們的父親,這些身份都得靠著他“車夫”這個身份被拆解成柴米油鹽醬醋茶,拆成他自己的寄人籬下和眼前的溫飽。
![]()
月收入折合成約人民幣大概700元,數字就像沒有感情的泥土,稀松地填補著大大小小的坑洞,沒有誰會想在意一哥的坑有沒有填實,更沒有人會去擔心他有朝一日會不會拖家帶口地掉進某個填補不好的深坑中掙扎。
![]()
一個人的住所是很私密且象征著安全感的地方,所以當杜克走進一哥那間小小的出租屋面對一哥小心翼翼的寒暄,實則是一位成年人將自己身上的裂縫展現給另一個成年人,只言片語卻盡是無奈。
二十個人,不見天日,每日一睜眼需要面對的就是“今天能不能吃上飯”,可一哥此刻最害怕的卻是自己身邊這位友人介意,甚至責怪自己沒有盡到待客之道。
![]()
一哥說:“就像地鐵一樣,沒人會對地鐵說話。”
![]()
地鐵里每天都在人聲鼎沸中度過,但這份熱鬧不屬于它,它只需要日復一日地將不同的乘客送到目的地,往返無數次。
一哥說:“別介意,特別臟”“我沒辦法為你做些什么”。
![]()
他也許對這份突如其來的友誼感到幸福卻又惶恐,因為按正常來講作為所謂“地鐵”的生活里,就連一句問好和告別都是沙漠綠洲般的奇跡。
一哥說:“我們窮人一頓飯只要花四塊錢,在高樓大廈的商場里是因為有燈光,就可以把衣服賣得那么貴嗎?”
![]()
電影里托尼帶著鋼琴家即將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的時候,而一本“綠皮書”指南,變成了他們在南方生存的必備工具——那本小冊子標注了允許黑人居住的酒店和就餐的餐廳。
當杜克想請一哥吃30元人民幣的漢堡時,就如同“綠皮書”指南里禁止的事項。
![]()
這些事情無時不刻彰顯了兩人來自完全不同世界的現實,這種事實像細小的刺扎在兩個人的皮膚里,可到最后兩個人卻又笨拙地為對方拔掉那些刺,杜克害怕自己顯得像是在“施舍”,而一哥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說著“請別生氣”,只是擔心辜負了杜克的好意。
![]()
當杜克第二次來到孟加拉國時,事情已經發展到需要杜克半強制地帶一哥去看病的程度了,結果卻目睹了一哥在醫院被痛毆,原因只是因為一哥不是“有錢人”。
捫心自問,這種事在中國是不允許發生,甚至是不可能會發生的,所以作為一名中國人的杜克擋在自己好朋友面前,此時此刻他下意識地更想先捍衛一哥的尊嚴。
![]()
就像托尼為謝利利受到的歧視而憤怒出手,他和杜克一樣,不愿看友人的尊嚴與隱忍被世俗的定義而扔在地上唾棄。
![]()
病情好轉后,杜克送給一哥一輛電動三輪車,一哥的眼神無異于把人拉進了看狼煙北平里面徐爺給文三買了一輛新車的那一刻,因為這也意味著一哥不再需要每天高強度地蹬人力車,收入也會更多一些。
![]()
他在嶄新的車上和自己的好朋友感受著這份遲來的自由,生命是由很多細小的片段組成的,三個輪子路過的風景,變成了兩個成年人重新長出來的血肉。
![]()
杜克或許不會忘記發生在一哥身上的苦難,一哥總是在和綠皮書里的謝利重合著,那一幕的謝利在雨夜爆發,哭喊著說他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這何嘗不像把自己比成毫無生命的“地鐵”的一哥呢?
![]()
但一哥和謝利都是幸運的,有人看見了他們的不堪,卻仍舊義無反顧地伸出了手。
這段友誼最打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雙向性,一哥雖然經濟拮據卻始終盡力回饋杜克的情誼——一個干凈整潔的床鋪、一份全家湊出來的餐食、一次次的真誠感謝。
等到第三次相見,一哥不再對三十塊錢的漢堡抗拒,而是主動邀請杜克和家人一起去吃“大餐”,這份心意背后是遠超物質本身的價值。
![]()
一哥說會來到中國,這份承諾和初見那“等待的四個小時”同等地堅定。
![]()
![]()
真誠與善意
能創造奇跡
今年當一哥出現在中國,實現了兩人曾經“不敢設想”的夢想。
![]()
在中國,一哥熟練使用筷子的樣子讓杜克驚訝,于是有網友翻出一年前的視頻截圖,原來杜克曾經隨口說過:“你可以練練如何用筷子吃飯。”
![]()
這句被杜克自己遺忘的話,一哥卻記在心里,并默默練習。
真正的友誼,就是我記得你說過的每一句話,哪怕你已忘記。
![]()
或許是因為它讓我們看到,盡管他們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和經濟條件,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善良、真誠、為他人著想是相通的。
他們的故事也提醒我們,幫助他人不是單向的“施舍”,而是雙向的成長與豐富,杜克幫助一哥改善了生活,一哥則讓杜克——以及千千萬萬的網友看到了堅韌、尊嚴和感恩的力量。
![]()
在這個常常令人感到失望的世界,杜克和一哥就像一束光提醒我們:無論來自哪里,無論處境如何,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總能找到相通的方式;他們用行動詮釋了最堅固的友誼,從來不是源于算計或索取,而是發自內心的看見、理解與珍重。
![]()
完整的看完了所有的長視頻,最后分別的時候一哥的不舍和難過是感同身受的,可是人生就是這樣,每個人都要不斷向前。
這個故事好像到這里就結束了,一哥要繼續過他自己的生活,杜克也會要繼續環球旅行,但我相信這個故事沒有結束,在未來他們還會重逢,彼此都會成為更好的人。
![]()
一哥說人性是很難得的,他在杜克身上感受到了人性,真摯的感情永遠是這個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故事很長很長,但不及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更長。
![]()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
一哥說:“在藍天下我時常想念你,但現在我們在一起飛翔。”
友誼是麻木日子里,始終跳動著的第二心臟,自此天空不再晦暗,黑夜不再漫長。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