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規則改版了,未被星標的公眾號文章無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錯過。為防走丟,小伙伴們都加個星標吧,步驟如下~
關于如何更好地為寶寶添加輔食,不論是坊間、網絡流傳的,還是兒科醫生傳播的,觀點非常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科教科書中的輔食添加順序是:
蔬菜水→五谷→根莖類蔬菜→莖葉類蔬菜→肉類→水果→蛋黃→魚蝦類。
同時為了保證寶寶多吃蔬菜并減少過敏的幾率,還建議延緩添加水果和魚蝦、蛋黃的時間。 那么這種嚴格的輔食添加順序,是不是對寶寶的健康更有益呢?
答案是否定的,目前沒有醫學證據顯示,按照特定的順序添加輔食對嬰兒有什么額外的好處。
按照WHO的建議,推薦6個月左右添加輔食,不要早于4個月,也不要晚于8個月。很多寶寶的第一輔食是米糊,那第二呢? 目前有建議是加蔬菜要早于加水果,這種觀點主要是基于水果的味道甘甜,寶寶更樂于接受,出于擔心寶寶接受了水果就不愿意接受蔬菜的考慮,故而建議先加蔬菜。
![]()
但是從目前最新的觀點來看,不必擔心寶寶接受了水果就不愿意接受蔬菜。 因為每個人對于口味的偏好更多是天生的,后天輔食添加的順序并不會改變孩子的口味偏好。
簡單點兒說,如果一個寶寶天生就是喜歡甘甜口味的水果,無論之前給他嘗試了多少蔬菜,也無論之前他對于其他類型輔食接受度有多好,只要他接觸到了水果,依舊會非常喜歡。 所以,無須為了規避寶寶愛吃水果就會少吃蔬菜而刻意延遲添加水果的時間。
也就是說,只要家長能夠做到,為寶寶選擇的最初的輔食是富含鐵的,其他的食物只要性狀適合寶寶,就不需要考慮特殊的添加順序,這既不會讓寶寶額外獲益,也不可能規避寶寶過敏的風險。
媽媽要做的重點,其實是讓寶寶的輔食種類盡快豐富起來,讓寶寶攝入更為豐富的營養,這樣才是對寶寶最好的輔食選擇。
end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更新于2023年6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圖片來源于包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