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在陪孩子學習的時候,你會檢查孩子的作業嗎?是不是覺得幫孩子檢查作業,孩子的學習才會好?
我就是其中之一,曾經以為每天檢查作業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每天都會給他檢查作業,字寫得不夠規范、數學題目有沒有做對、是不是有漏掉的題目,需要畫圖的有沒有按要求畫......
事無巨細,不管發現什么問題,哪怕芝麻粒大,都要求他立刻擦掉重新改正。
![]()
我的初衷很簡單:
希望孩子從小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不要粗枝大葉。
開始的過程會難一點,習慣了,以后就輕松了。
但是,后來發現,有些想法是對的,有些做法卻是極大的錯誤。
在書寫規范方面,這種堅持確實取得了成效。
孩子的書寫能力逐步提高,到了下學期,書寫速度、準確率和工整度都有了明顯進步。
但是在數學學習上,情況卻出乎意料——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愛思考,漏題現象頻繁發生,簡單的題目一錯再錯。
那時候,我總是耐心地檢查他的試卷,發現錯誤立即講解,讓他當場改正。
我還會細心地整理錯題,讓他過幾天重新練習一遍。
我當時的想法很美好:
- 1、交給老師的試卷正確率高,孩子會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會更自信
- 2、給老師留下好印象,對孩子也更有好感。
- 3、孩子在家里改好錯題,不用在學校上再花時間改錯題,有更多時間應付新的內容,有利于后續學習。
- 4、錯題還會再做一遍,這樣的重復練習能起到鞏固薄弱環節的作用。
![]()
但現實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
孩子的成績并不理想,反而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 他把虛假的滿分誤認為是自己的真實水平;
- 上課時不愿意認真聽講、不積極互動,因為他以為這些內容“已經會了”;(反正媽媽已經給我講過了!)
- 他把檢查的責任完全推給了我,自己做題時漫不經心;(反正媽媽會給我檢查!)
- 老師也被表面的滿分所迷惑,錯過了重點講解他其實沒有掌握的知識點的機會。
- 老師在班上要求錯一改五,而孩子只改了兩遍,印象并不深刻。
所以,導致同一個問題,屢屢犯錯,通常需要花一兩個月時間才能糾正。
更糟糕的是,我們的親子關系變得緊張。
對于我來說,每次陪寫作業就是一次折磨。
每次檢查作業都像是一場戰爭!
我發現錯誤時會非常生氣,讓孩子改正,孩子還想著做完作業可以玩了,卻不能玩,也一肚子不情愿。
學習氣氛里充滿了濃濃的火藥味!
記得有一次外出游玩,本以為孩子40分鐘完成作業后,我們就可以輕松享受一個美妙的夜晚了。
結果,一檢查,錯了18道計算題,立刻火冒三丈,把孩子訓哭了。
孩子邊哭邊改錯,整晚的快樂就這樣被毀掉了。
這樣的場景,幾乎在每個周末都會重演。
![]()
直到一年級期末的家長會,老師的一番話點醒了我:
“有些孩子交上來的試卷總是滿分,但提問時卻答不上來,做相似的練習也做不對。
家長很用心地檢查作業,直接在原位置改錯,讓我誤以為孩子已經掌握,就不再講這個知識點,結果孩子錯過了深入學習的機會。”
那一刻,我感到臉上發燙。
原來,老師并不喜歡家長檢查作業!
我的“負責任”正在傷害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責任感。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過度干預孩子的學習過程會削弱他們的內在動機當家長承擔了本應屬于孩子的責任時,孩子就失去了自主學習和自我調節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么我的孩子會出現“學習依賴”和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
新學期我開始嘗試放手。
我告訴孩子:“從現在起,你要對自己的作業負責,媽媽不再幫你檢查了。”
孩子認真地回答:“我知道了!我在家里做了100分,老師提問卻答不上來,這樣不合理。”
轉變就這樣悄悄發生了。
開學兩周來,孩子也做了四五次試卷,我看了看,他寫得很工整,就不再關心他的對錯。
當我不再為錯題和他爭吵,他的責任心反而增強了。
現在,他會興奮地在放學路上,就迫不及待地打開試卷告訴我:“媽媽你看,我這次數學全對了,得了A+!”
我會由衷地贊美:“哇,太棒了!這是完全靠你自己得到的滿分!”
孩子更是覺得成就感滿滿,這種強化,也讓孩子更有自覺性和責任感。
發現孩子在做題時,能夠很快進入心流狀態,邊說邊做。回家,也每天都向我邀功:我認真聽了,我回答問題了,我積極互動了,我得到獎勵了,我的積分又增加了......
一切都在明朗地發生著。
![]()
美國教育家阿爾菲·科恩在《家庭作業的迷思》中指出:
家長過度參與家庭作業實際上會阻礙孩子的發展獨立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的放手,反而能夠培養孩子的元認知能力——即對自己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調節能力,這是成為自主學習者的關鍵。
這段經歷讓我明白:
每一個錯誤都是學習的寶貴機會,我們的過度“幫助”,實際上剝奪了孩子體驗學習全過程的機會,包括犯錯、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環節。
現在,我的角色從“檢查者”轉變為“支持者”:不再關注具體題目的對錯,而是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責任感。
當我們創建一個鼓勵嘗試和容忍錯誤的環境,孩子就會明白犯錯是學習過程中自然的一部分。
有時候,愛不是無微不至的關照,而是適時的放手和信任。將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我們可能會驚喜地發現,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有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