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你家孩子是順產的還是剖腹產的?順產和剖腹產的孩子誰更聰明?我終于找到最全答案了!
前段時間,我表妹找我吐槽,說著說著就紅了眼。
她懷孕剛滿 6 個月,婆婆就沒停過念叨:“順產的寶寶更聰明,你到時候一定得順啊。”
一開始表妹還耐著性子聽,后來這話天天繞耳朵,她心里越來越煩 ! 婆婆也是從生孩子過來的,怎么就不明白,生孩子不是 “想順就能順” 的事?
更讓她慌的是,全家都跟著婆婆附和,連最愛她的老公都勸她:“媽也是為了孩子好,能順就順吧。”
表妹整夜整夜睡不著,總怕到時候家人逼著她順,自己小小的身體扛不住不說,還影響肚子里的娃。
看著她焦慮的樣子,我真心疼 !
真的,“順產寶寶更聰明” 這說法,坑了多少孕媽啊!
![]()
今天,小書蟲媽媽和大家聊聊,順產和剖腹產的孩子誰更聰明這個話題。
一、順產和 “聰明” 真沒關系
我不止一次聽粉絲說過類似的話,甚至有年輕夫妻為了 “寶寶聰明”,明明醫生建議剖,還硬要試順。
大家信這個,無非是覺得“產道擠壓能刺激寶寶大腦”。但說真的,這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順產的好處確實有,比如寶寶經過產道時,能減少窒息、肺炎的風險,這是事實。但要說能讓寶寶變聰明,真的想多了。
你知道嗎?懷孕6個月左右,寶寶大腦里的 “腦溝回”(就是大腦表面那些紋路,跟智力發育有關)基本就長好了。不管是順還是剖,都不會影響這些紋路的發育。
其實啊,孩子聰不聰明,主要看兩方面:
1.先天遺傳:這是鐵板的事實,我們沒法改的。
2.后天培養 :比如出生后多抱抱他、跟他說話,帶他去公園看花草,給他讀繪本、玩益智玩具,這些才是幫寶寶變聰明的關鍵。
我身邊有個朋友,當初為了 “順產聰明”,硬扛著順了12個小時,才把娃生了出來。
后來她兒子上幼兒園,跟班里剖腹產的娃比,也沒見得更 “聰明” 多少。
反而那些后天陪娃多的家庭,不管娃是順是剖,都特別聰明。
![]()
二、孕期補營養別瞎補!
姐妹們,還有個誤區,很多朋友覺得 “要讓寶寶聰明,孕期就得猛補”。我見過太多 “好心辦壞事” 的。
前陣子刷到個新聞,18個月的寶寶查出腎結石,原因就是爸媽怕他缺鈣,天天給吃鈣片、喝高鈣奶,還額外補維生素 C。
孩子的小身板哪扛得住這么多 “營養”?最后硬生生把腎給傷了。
我平時總跟朋友們說:補營養就跟我們做飯放鹽似的,少了沒味,多了咸得苦。
孕期也好,寶寶出生后也好,正常吃飯、葷素搭配就夠了。真要補鈣、補維生素,先問醫生,別自己瞎買瞎吃。
我兒子小時候,我就給他做雞蛋羹、肉泥、蔬菜泥,偶爾熬點魚骨湯,醫生說不用額外補,我就沒瞎補。他上小學后,身體結實,腦子也轉得快,學習成績優秀。
三、順還是剖,該看啥?得聽媽媽的!
其實比起 “寶寶聰明”,我們更該關心的是孕媽 ! 不管順還是剖,最遭罪的都是媽媽啊!
我閨蜜順的時候,開指開到7指就扛不住了,疼得咬著枕頭哭,說 “再也不生了”;還有個朋友剖完,護士來按壓肚子排惡露,她疼得直接喊出聲,眼淚止都止不住。
這些疼,不是 “為了孩子” 就能輕易扛過去的。
更別說生完后的那些 “難言之隱”!我自己產后就漏過尿,有次帶娃去超市,咳嗽了幾聲就漏了,趕緊抱著娃往廁所跑,尷尬死了。
后來查資料才知道,女性尿失禁是五大女性慢性疾病之一,多少媽媽因為這個不敢出門、變得自卑。
之前看過一個明星說她產后漏尿,得穿成人紙尿褲,我特別有共鳴。
還有個外國媽媽拍視頻吐槽:“沒人告訴我,生完第一次大便比生孩子還疼;沒人告訴我,半夜會突然出冷汗,32 度的天覺得冷,15 度的天又覺得熱;更沒人告訴我,掉頭發會掉得像斑禿,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根本認不出來。”
這些話,每一句都戳中了當媽的心 !
我們生孩子,已經把半條命搭進去了,怎么還要被 “順產聰明” 這種話綁架?
![]()
小書蟲媽媽心里話:
選順還是選剖,該看媽媽的身體條件,聽醫生的專業建議,更得聽媽媽自己的想法。畢竟要扛過生產疼痛、熬過產后恢復的,是媽媽啊。
至于寶寶的聰明,真不用急。等他出生了,我們陪他讀繪本、玩積木、去大自然感受一年四季,這些日常的陪伴和刺激,比 “順產” 有用多了。
希望每個孕媽都能少點焦慮,少點綁架,按照自己的心意,平平安安地迎接寶寶。媽媽舒心了,寶寶才能更健康啊!
你家寶寶是順產還是剖腹產?你相信順產和剖腹產的孩子誰更聰明嗎?歡迎到評論區分享你的真實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