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暑假即將結束,很多父母又開始發愁:開學了,萬一孩子學習跟不上,成績不好怎么辦呢?
理解父母的擔憂,但光擔憂又有什么用呢?得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把成績提上去,才是父母眼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說到學習,很多父母以為是孩子天資聰穎,或者背后報各種培優班的結果。可實際上,成績好壞多半取決于家庭,是父母的教育和家庭氛圍決定的。
![]()
名列前茅的孩子,大多來自這些家庭
第一種:父母不佛系
“我家孩子快樂教育就行,不用太拼”,經常會聽到有父母把這句話掛嘴邊。
有個快樂的童年固然重要,但學習是一場馬拉松,需要循序漸進。小時候光想著快樂教育,那長大之后呢?
班級里那些長期穩居前列的孩子,父母從來都不是甩手掌柜。他們深知:學習是一場持久戰,需要的是日復一日的堅持,外加科學的規劃。
![]()
佛系的本質是懶惰,這樣的思想怎么可能教育出在學習上勤快的孩子呢?
有些父母把佛系當借口,實則是逃避教育責任。他們覺得“孩子還小,不用管太多”,可等孩子上了初中才發現,別人家的娃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己家的娃卻是作業拖沓、上課走神。
![]()
真正不佛系的父母,從來不會逼孩子死讀書,而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專注力和自主學習意識。
很簡單,父母會引導孩子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學習,讓他們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表。父母要做的,就是監督和引導,而不是替娃安排一切。而且,學霸的父母也不會盲目跟風報班,而是精準打擊孩子的薄弱環節。
![]()
第二種:家庭氛圍不太平
“孩子在學習,父母在邊上刷手機”,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在很多家庭上演?
偷偷告訴父母:班級里那些學霸的父母,他們也是終身學習者。生活中,他們會用行動讓孩子知道學習不是任務,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
大部分孩子都一樣,他們不會聽父母說了什么,而是看做了什么。要是父母每天回家都癱坐在沙發上刷短視頻,卻要求孩子趕緊去學習,那娃心里只會想:憑什么你能玩,我就不能呢?
相反,要是父母能拿起一本書,或者和孩子一起討論今天學到的知識,相信娃也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霸家庭的父母,往往也是學習型父母,他們可能不懂孩子的具體功課,但是愿意和他們一起查資料、解決問題。
![]()
這種陪伴,可比總是盯著孩子寫作業要更有價值。
還有一些家庭,每天都是雞飛狗跳,父母為了一點小事就吵架。試問: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怎么可能安心學習呢?
而學霸的家庭,他們的氛圍大都是輕松和諧,父母懂得控制情緒,遇到問題都是先溝通,而不是指責。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更有自信。
![]()
第三種:教育理念不短視
“只要考高分,其他都不重要”,這是很多父母的教育誤區。
班級里那些真正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從來不把成績當做唯一目標。在這些父母心里,他們更看重孩子的綜合素質,以及長期發展。
![]()
這些父母很清楚,考試考的是知識點的掌握,但未來社會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們要懂得創新,要有足夠強的抗壓能力,才能在未來社會中有更好的發展。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及教育中,會注重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能力。在娃很小的時候,就會讓他們參與到家庭決策中,鍛煉娃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會不斷鼓勵孩子嘗試,就算失敗也會堅定地說“沒關系”。
![]()
不得不說,這些父母的教育理念很先進。哪怕孩子考得不好,他們也從來不會那娃跟別人比,因為他們清楚比較只會讓娃更自卑。很多時候,他們會鼓勵孩子跟自己比,只要比前一天進步就可以。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但教育是父母的事情,要是父母的理念都落后的話,孩子自然就只能被困囿在父母的一畝三分地里。
![]()
寫在最后:父母對孩子都有成龍成風的心理,但是總焦慮也解決不了問題,不如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用行動去影響孩子。畢竟,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雞娃,而是雞自己,這樣孩子才會在父母的影響下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