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197篇原創筆記
前言
哲學家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寫道: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被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會覺得寒冷。”
職場上,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人,前一秒熱情似火,后一秒冷若冰霜;昨天還一起談天說地,明天就轉身各奔東西。
年過40,接觸的人越多越覺得,世上所有忽冷忽熱的態度變化,不知不覺的漸行漸遠,都是常態。
當別人不需要你的時候,無需糾纏,收起熱情優雅轉身,才是體面告別。
01 忽冷忽熱,在于是否達到目的
《增廣賢文》有言: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雖略顯絕對,卻道盡世態炎涼。
職場也一樣,你手握令箭,身居要職時,放眼望去,身邊皆是好人;當你落魄失勢,又有幾人能出于真心對你噓寒問暖?
這種“忽冷忽熱”現象,往往源于一個簡單事實: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本質大多是利益驅動。
有人忽然對你熱情有加,可能只是因為你能帶來他需要的好處;一旦預期落空,或發現你不愿提供價值,態度自然會急轉直下。
正如那句經典名言:“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因為,成年人的職場關系,大多數時候并非根據喜好來決定,而是根據利益和價值而動態調節。
02 漸行漸遠,只因鏈接不夠緊密
上周末兒子生日,邀請了幾位小伙伴。
當我發現漏了一位,問起原因時,他們說因為距離遠,且愛好不再一致,慢慢淡了關系。
不由啞然失笑,孩子的世界尚且如此,又何況成年人?
很多職場關系的褪色,除了利益,更深層次原因是:三觀的變化和分歧。
有人堅守本心,做事勤懇認真;也有人堅持權位至上,信奉“站隊比做事重要”。
前者追求程序正義,后者計較實際利益;前者“做人要對得起良心”,后者只相信“勝者為王”;前者注重的是對錯,后者只想要贏。
這種底層觀念的碰撞,早已決定兩者本就不是一路人。即使因共同目標相交,也早晚回歸平行線,永遠無法鏈接。
《論語》云:“道不同,不相為謀。”你走你的陽關道,他過他的獨木橋,不同的道路,自有著不同的目標。
03 優雅轉身,專注感受生活意義
我看小說或電視劇有個習慣:無論多喜歡,都要等完結才開始看。
雖然少了等更新的煎熬,但每次即將迎來結局時,也難免意難平。
《紅樓夢》有言:“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
人生中,聚散離合誰都無法避免,而比不舍更重要的是,在每次分開時保持優雅和體面。
當你不再被他人態度左右情緒,不再為無謂關系緬懷過往,你才能真正專注自身成長,感受生活的意義。
湊合眼前的茍且也好,憧憬未來的詩和遠方也罷,只需記住,生活永遠是過給自己看的,從來不會真正被他人的評價影響。
人生旅途中,能伴你走到最后的寥寥無幾,職場上你遇見的每一個人,終究只能陪你很短一程。
當發現別人不需要你的時候,別問為什么,也不用遺憾。轉身離開,只是為了更契合的人騰出空間,僅此而已。
寫在最后
很喜歡一句話:
“真正的強大不是征服什么,而是承受什么;真正的成熟不是緊緊抓住,而是適時放手。”
人到中年,在我看來,職場人際關系無非就是:
有熱度時不迷失,被冷遇時不頹廢;相聚時珍惜,離別時祝福;需要時盡力,退出時體面。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