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交,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
跟什么樣的人社交,決定了我們可以收獲到什么。
與聰明人打交道,哪怕自己是個平庸者,在頻繁的接觸當中,自己也會變得聰明。畢竟,哪怕被聰明人坑,也是吃一塹,長一智。
與糊涂蟲打交道,哪怕自己是個聰明人,在頻繁的接觸當中,自己也會變得糊涂。畢竟,你跟誰交往,那你就會被誰影響。
要講究有用社交,而不是無用社交。
無用社交邏輯:跟窮人打交道,只會拖累人生。
![]()
02
社交,并不是講數(shù)量的,而是講質(zhì)量的。
低質(zhì)量的社交,不如高質(zhì)量的獨處。
如果日常的社交,偏向于低質(zhì)量,對自己沒有任何的獲益,那這樣的社交,基本都沒有什么意義了。
肯定有人會說,動不動就以“獲益”為目的,會不會顯得太功利了?
只能說,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花費時間去做某件事,本就是有所“圖”的。如果無所圖,那做這些事就沒有價值了。
你會浪費時間,在不賺錢的事兒上嗎?基本都不會浪費。
就跟讀書一樣,肯定是因為“讀書有出路”,我們才去讀書。如果讀書沒有出路,誰會花費時間去讀書呢?
社交也是如此。肯定是因為“社交有價值”,我們才去社交。如果社交沒有價值,誰會花費時間去社交呢?
![]()
03
跟窮人打交道,沒有正面效應,只有負面效應。
只要你接觸過互聯(lián)網(wǎng),你就會發(fā)現(xiàn),只要你幫窮人說話,窮人就會倒打一耙,反過來攻擊你。
幫助也是如此。某某名人幫助了某個貧窮的孩子,可這個孩子長大后,竟然忘恩負義,沒有任何的感恩之心。
仇富也是如此。你有錢,窮人就會仇視你,認為你不是好東西,哪怕你天天捐錢,他們也恨不得你快點死。這是人性。
千古一相的管仲說過,倉稟足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一個人,只有在吃得飽,穿得暖的時候,才會講究禮義廉恥。可要是連衣食住行都成問題,就只會是“窮山惡水多刁民”。
你比他有錢,還幫助他,那他就會認為,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既然如此,為什么要幫呢?
![]()
04
要融入高質(zhì)量的圈子,而不是低質(zhì)量的圈子。
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我身邊朋友多了,那我就是牛逼的人。
如果身邊的朋友,都是精英、牛人,那確實可以證明,自己是個牛逼的人。
可要是身邊的朋友,都是一些貧窮、落魄的人,那就只能證明,自己也是個弱者。
只有弱者,才會喜歡跟弱者混在一起。
兩個“長舌婦”,由于臭味相投,所以她們成天湊在一起談論是非,不是東家長,就是西家短。
這樣的社交,究竟是低質(zhì)量的社交呢,還是高質(zhì)量的社交呢?
成天東家長、西家短的社交,就是典型的低質(zhì)量的窮人社交。
在高質(zhì)量的圈子中,你會變得越來越好。而在低質(zhì)量的圈子中,你也會被同化,變得越來越差。
![]()
05
寫到最后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guān)系,并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有緣有故的。
要么因為感情,要么因為利益。而在這個年頭,大家都很忙,沒有好處,而只有壞處的事兒,誰做呢?
更何況,這年頭的“底層互害”特別嚴重。越是窮人,傷害別人的心理就越強。
這一點,看看互聯(lián)網(wǎng)就知道,越是貧窮的人,言語越是存在攻擊性。現(xiàn)實也是如此,越是貧窮的人,言行舉止越是存在攻擊性。
如此,就沒必要讓自己置身于危險的境地當中了。
低質(zhì)量的社交,不如高質(zhì)量的獨處。終究是有道理的。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