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爺最近總咳嗽,醫生建議做胸部 CT。他一聽直搖頭:“聽說這檢查輻射大,做多了會得癌癥!” 結果硬撐半個月,咳嗽越來越嚴重,最后一查,肺炎已經很嚴重了。其實生活里好多人都像王大爺這樣,一聽說有輻射就不敢做 CT,反而耽誤了治病。
![]()
醫生為啥老讓做 CT?這檢查到底有啥用?
做 CT 就像給身體拍 3D 照片,能把骨頭、內臟看得一清二楚,比普通 X 光片厲害多了。醫生總推薦它,主要是因為這幾個優點:
能快速找出急病:比如突然中風、腦出血,CT 幾分鐘就能找到出血的地方,還能算出出血面積,搶救病人的時間就爭分奪秒了。要是出了外傷,CT 一下就能看出骨頭斷沒斷、內臟破沒破,不容易漏診。
能發現較小病灶:像肺上的結節、肝上的小腫塊,普通 X 光片可能根本看不見,但 CT 能把它們的大小、形狀都拍得明明白白,幫醫生判斷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
能跟蹤病情變化:比如癌癥患者治療后,做 CT 對比前后片子,就能知道治療有沒有效果;肺炎病人復查時,CT 還能看出炎癥消沒消退。
能指導手術操作:做穿刺、手術之前,CT 能準確定位病灶,讓醫生操作更安全,不會傷到周圍正常組織。
說白了,CT 就是醫生的 “透視眼”,沒它幫忙,很多病容易漏診、誤診,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
CT 有輻射,做多了真會得癌癥嗎?做一次傷害有多大?
CT 確實有輻射,但說 “做多了肯定得癌癥”,這話可有點絕對。
首先,做一次 CT 的輻射量其實很安全。咱們平時生活中,太陽、土壤里都有天然輻射。偶爾做一次,身體自己就能修復,不會馬上讓細胞變壞。
不過短時間內反復做 CT 就有風險。要是半年內連著做 5 次以上,輻射在身體里越積越多,就像皮膚總被暴曬容易受傷一樣,細胞癌變的可能性會變高。但這只是 “有可能”,不是一定會得癌癥,而且比起不及時治療疾病的危害,這個風險其實小得多。
另外,不同部位做 CT,輻射量也不一樣:頭部、胸部輻射相對少一些,腹部、盆腔因為需要仔細掃描,輻射量會高一點,但都在國家規定的安全范圍內。小孩和孕婦對輻射更敏感,不過也不是絕對不能做,醫生會調整劑量,還會做好防護措施。
![]()
醫生提醒:記好這4點,讓CT更安全
擔心輻射很正常,但咱們得學會 “科學避雷”,別一聽輻射就害怕得不敢做:
1、別自己非要做 CT
有人體檢時非要做全身 CT,覺得這樣查得全。其實沒必要!普通體檢做常規項目就行,只有身體不舒服或者是高危人群,才需要做 CT。
2、提前告訴醫生特殊情況
要是懷孕、備孕,一定要跟醫生說,醫生會優先選沒輻射的檢查,比如 B 超。小孩做 CT 的時候,記得提醒醫生用低劑量模式,還要給甲狀腺、性腺這些敏感部位穿上 “防護衣”。
![]()
3、避免重復檢查
如果在一家醫院做過 CT,復查時帶上片子給醫生看,不用在不同醫院反復做。實在需要重做,也可以提醒醫生對比之前的片子。
4、理性看待 CT,別因為害怕耽誤治病
比如懷疑是肺癌,做一次 CT 的輻射風險,遠遠比不上耽誤治療的危害。要是遇到急診救命,更不能因為擔心輻射就猶豫!
其實 CT 的輻射風險,就像開車可能遇到車禍一樣,雖然有風險,但只要合理使用,聽醫生的話,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而且 CT 能幫醫生準確診斷病情,這個好處可比那點輻射風險大多了。
![]()
要是實在擔心,可以直接問醫生:“這個檢查非做不可嗎?有沒有別的辦法?” 但千萬別聽別人隨口一說就拒絕,畢竟身體健康最重要,及時查清楚病情,可比自己瞎擔心強多了!
記住,CT 是幫我們看病的好幫手,不是洪水猛獸。該做的時候別猶豫,不該做的時候別瞎做,這才是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