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社會公共事件發生的時候,應該先看清楚民意在哪里,再發表言論,這是一般企業都特別在意的地方,包括一些娛樂圈也是如此。有意思的是,這次羅永浩“手撕”西貝的事件,西貝犯的錯誤,網友們已經總結的非常到位,那就是西貝失去了民意,讓老百姓用堂食的錢來消費預制菜(老百姓認知的預制菜就是,不是現場炒出來的,只是開袋、加熱之后的已經預制了好幾個月,甚至兩年的袋裝產品),即使西貝老板再怎么拿著國家標準,從行業角度來說自己的菜100%不是預制菜,但是老百姓有自己的判斷,大家都覺得你這叫預制。
在這種風波還在不斷被翻炒,甚至不斷聚焦的時候,西貝老板“糾集”了自己一萬八千人來挑戰老羅一個人。這時候,有一些企業家也發聲來聲援西貝賈老板,但很快發現風聲不對,口風有問題,又馬上刪除了自己的所謂聲援。比如胖東來。
近日,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發文力挺西貝:“任何事沒有完美...感謝西貝、海底撈等品牌企業可以讓我找到相對放心可口吃飯的地方!”不過,很快網友就發行,于東來在社交平臺發文:“回到自己的世界把!享受每一天的美好。”而此前力挺西貝的博文在其主頁已不可見,同時賬號也曾短暫處于私密狀態。很顯然,這樣的力挺違背了民意,如果繼續存在,很容易引火燒身,及時刪除是非常明智的。
于東來最初的聲援或許源于企業家間的惺惺相惜。這位將 "真誠" 二字刻進企業基因的零售大佬,顯然無法容忍同行被貼上 "惡心" 的標簽。在他看來,西貝與海底撈這樣的企業 "讓我找到相對放心可口吃飯的地方",這種基于信任的辯護本符合胖東來一貫的價值主張。但他低估了預制菜爭議背后的認知鴻溝 —— 當羅永浩在直播間展示西貝保質期 24 個月的羊排腿時,消費者看到的不是"中央廚房制品",而是花高價卻吃到 "九個月前預制菜" 的權利受損。
![]()
賈國龍連用三個 "一定"強調起訴決心,堅持"生意寧可不做是非必須得辯",卻始終回避消費者最關心的透明化訴求。即使在行業標準方面的官方標準之上,西貝贏得了訴訟,也失去了民心和民意,老百姓認知的預制菜在西北的后廚已經被自己直播開放拔的明明白白,老百姓不是瞎子,不是傻子,尤其是那些喜歡帶著自己的寶寶來西貝吃兒童餐的少婦們,不知道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以后還敢不敢帶著自己的孩子來西貝吃兒童餐了,要知道有可能吃到的是幾個月已經“預制”好的西藍花,而不是早上去菜市場買回來的新鮮食材,現場烹飪出來的。
老羅直播間說到的老鄉雞的案例更凸顯了西貝策略的失誤。這家同樣面臨預制菜質疑的企業,用677 頁溯源報告公開 "70.6% 現做、27.7%半預制、1.7% 復熱預制" 的真實數據,反而贏得公眾諒解。而西貝援引 2024 年六部門通知中 "中央廚房制品不算預制菜" 的條款進行辯解,結果就是越描越黑,反而讓老百姓看清了西北的后廚究竟是什么樣的了,這樣的菜肴還值得花這個價錢去吃嗎?
![]()
西貝賈國龍開放后廚的舉措看似坦蕩,卻回避了核心問題——消費者需要的不是"現場加工"的表演,而是食材保質期與處理方式的知情權。這種遮遮掩掩在羅永浩展示的 "隔夜羊排" 證據面前更顯蒼白,于東來的沉默退場無意中成為這場戰爭的注腳。因為他顯然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消費者主權覺醒的時代,企業的生存權不再取決于法律條文的咬文嚼字,而在于能否與公眾認知達成和解。在預制菜與現場炒菜的模糊地帶,在法律條文與消費認知的間隙中,唯有將知情權還給消費者,將選擇權交給市場,讓用戶去判斷,才是唯一的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