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球知識局
文字 | 冷夜寒星
校對 | 朝乾 編輯 | 桐
在中國,有這么一個行業——看似只管腳下那點事兒,實則能把藏在骨頭縫里的累,都一點點給“揪”出來消散掉,這便是足療行業。
從街邊修腳小店,到讓人浮想聯翩的足浴會所,足療行業,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樂在其中。從經濟實惠的修腳小店,到影院、自助餐、K歌等包羅萬象的神仙體驗,足療行業在越來越重視養生保健的當下異軍突起,飛速發展。
走進足療店,痛并快樂著
(圖:壹圖網)▼
![]()
天南海北的足療行業有何區別?哪里的足療體驗最為上乘?今天,涉獵上百家足療店的筆者將帶你一探足療行業的萬千氣象。
澡堂子里“修”出行業,連鎖經營踏浪而來
當90年代初的改革春風吹滿地之時,我國諸多服務業也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而最早的足療行業萌芽亦誕生于此時代。
在一些澡堂子里,洗澡順帶修腳可以解決一些足部頑疾。這種迅速治痛、治疾又免去繁瑣醫療程序的服務,逐漸在一些洗浴場所有了一席之地。
公共澡堂也成為了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圖:壹圖網)▼
![]()
隨著1990年中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究會的成立,以及1995年足部按摩師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讓一度被視為封建糟粕的足療終于登上了大雅之堂。
而80年代我國臺灣地區興起的足療風潮,也在此時吹到了大陸。彼時尚處萌芽階段的足療行業最具先發優勢的城市,便是揚州。
揚州作為我國修腳技藝的發祥地之一,再加上聲名在外的沐浴文化加持,一直在足療行業扮演著重要角色。揚州的修腳技藝講究細致,被譽為“肉上雕花”。聞名全國的揚州三把刀中便包含了“修腳刀”。
揚州修腳主打一個全面細致
(圖:Youtube-ShiliASMR)▼

這揚州修腳,足療師得巧用指力、腕力;而修腳刀的持刀,則講究“捏刀”、“逼刀”、“卡刀”三法;持腳亦有“支、捏、摳、卡、攏、攥、掙、推”八法,一套下來,整得你是吱哇亂叫。而捹、斷、片、劈、整、挖、起、撕等刀技,則對足部頑疾有著即時的治療或緩解效果。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療法(即揚州傳統修腳術)不僅技術門檻較高,其“修腳”的治疾宣傳也難以激發大眾消費的需求。
穴位、反射區之類偏重醫療的概念
對大眾而言還是比較缺乏吸引力
(圖:壹圖網)▼
![]()
1997年,一位河南新鄉人在濟南解放橋開啟了他足療產業帝國的第一步,我國第一家專業足療店誕生了。
這家足療店雖然不如揚州修腳那般講求中醫技法,但卻能從你的雙腳“一路向上”——涵蓋腿部、背部和頸肩的按摩、揉捏和捶拍的一套手法,能緩解疲勞、促進血液循環,非常適合來往濟南的諸多商旅,進而將足療由“療”推向了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大眾保健消費。
現在的足療服務往往都和其他按摩保健項目聯系在一起
(圖:壹圖網)▼
![]()
而1998年,在動不動就需要爬上爬下的山城重慶,又誕生了一家后來火遍全國的足療連鎖企業。作為最早把泰式按摩引進國內的足療企業之一,拉伸、踩跪等技法的融合加入,不僅豐富了消費體驗,更能照顧到全身的按摩放松需求。
90年代末,以濟南、重慶這南北兩座城市為中心,足療行業迎來了規模化連鎖經營的擴張時代。重慶興起這一的足療品牌,還于2015年在澳大利亞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足浴第一股”。
足療行業“+”出花樣,養生社交疊滿快樂
在人口集聚的一線城市,足療行業也在21世紀初開始野蠻生長。
各足療連鎖企業不僅在技術上探索、融合、創新,服務上更是從茶點水果,向簡餐、自助餐、KTV等多元化增值服務方向發展,出現“足療+”的發展模式。
而引領這一切的,則是本世紀初在休閑娛樂方面最為活躍的城市——長沙,其足療行業的增長規模曾一度超越一線城市。
長沙這座城市里有著豐富的夜生活
(圖:圖蟲創意)▼
![]()
雖然最早的影院式足道和“足療+餐飲”的模式緣起于重慶,但是在長沙內卷的休閑娛樂發展環境下,什么卷門頭、卷裝修、卷技師已經是小兒科了,足療之外的觀影、KTV、餐飲、新式茶飲、美容類項目等開始無限疊加。
一些足療連鎖的餐飲、茶飲,還能迅速跟進時下流行的餐飲茶飲企業的爆款和新品,“復刻”出同款,讓你為足療埋單的同時,還可以體驗豐富多樣的吃喝玩樂體驗。
由此,應酬、團建、聚會等社交活動也越來越多地選擇這類綜合性的足療場所。而不少年輕人也放棄了干唱費嗓的KTV和熬人的酒吧夜場,選擇了這種健康又養生的新社交娛樂方式。
長沙足療店有著豐富的餐飲品類和多元化的娛樂服務
這成為其吸引年輕人消費的重要因素
(圖:小紅書)▼
![]()
2006年出版的小說《腳都》中主角女技師陳碧蓮的故事設定,使得大批讀者對長沙足浴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推動長沙獲得了“腳都”這一流行稱謂。
在本世紀初,不少足浴連鎖在手法上曾講究過流派之別,如北派(魯、冀)剛勁大力的手法,南派(蘇、渝)揉捻搓的手法。
其實,從泰式按摩被引進的那天起,足療技藝便已經向著融合多種技法的綜合化方向發展著。在當下的大多數連鎖足療店,你既能享受到“輕柔舒緩、注重放松”的“文洗”,也能體驗到重按、點揉、頂壓帶來的酸脹與微疼的“武洗”。
泰式按摩之類的外來流派逐漸占據一席之地
人們能夠享受到更加多元化的服務
(圖:圖蟲創意)▼
![]()
實惠小店揣著暖意,融合發展前途無量
“足療+”的發展模式,盡管強烈沖擊了傳統的街邊足療小店,但一些地區的足療小店,憑借著地域、技藝或政策等優勢,不僅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還開辟了足療行業低價親民的別樣路線。
以江西省宜春市溫湯鎮為代表的溫泉小鎮為例,這里除了溫泉服務場所外,街邊還有著各種提供桶裝溫泉水泡腳或足療服務的小販,小鎮沿街亦有眾多足療服務小店。而依賴溫泉興起的足療產業小鎮,在國內不在少數。
明月山為這個江西小鎮提供著溫泉資源
(圖:圖蟲創意)▼
![]()
而這些年,不少采用“足療+”發展模式的連鎖足療企業,由于增值項目的不斷增加,其經營成本也不斷上升。
這直觀體現在了足療消費客單價的高增幅上。以多數二線城市為例,這10年間,這類足療會所項目的客單價漲幅超過40%,遠超通脹水平,最低客單價(60分鐘足療項目)早已沒有百元以內的選擇了。
而對于已經養成足療保健習慣的人們來說,當他們打算嘗試消費降級時,一系列社區足療店已經以驚人的速度和密度分布在手機地圖app和團購app 上了。
街邊的小店有著更高的性價比
(圖:shutterstock)▼
![]()
這些社區足療的始祖雖曾是揚州修腳店,但今天你所熟知的這些社區足療連鎖品牌,卻并非來自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而是多始自陜西省南部的漢中市和安康市。
這里走出的幾個以人名或姓氏命名的足療連鎖品牌,雖然沒有打出“陜西修腳”的名號,卻也給當地的脫貧攻堅開辟了一條獨特的路徑。
安康市的紫陽縣憑借足療服務從業人員的輸出,吸納了超過5萬人就業。紫陽人在全國各地開辦修腳企業130余家、修腳店2.4萬余家。其足療產業還帶動了當地鞋墊、襪子、足浴包、修腳刀等配套產業的發展。
從紫陽走出的足療店已經開到了烏茲別克斯坦
(圖:yandex.com)▼
![]()
這類社區足療店大多沒有太復雜的裝修,只有密集的足療按摩躺椅和小茶幾,附贈的雖然也只有一杯茶水,但七八十元的60分鐘足療項目,主打一個實惠親民。趕上團購活動,其50元左右的實惠價格讓你直呼“還要啥自行車”。
不要98,也不要88,這價格很難不讓人心動▼
![]()
“陜西修腳”的社區擴張模式,表面上看起來擠占了“揚州修腳”的傳統產業空間。但實際上,揚州修腳除了部分專門店外,一方面依托與揚州搓背的捆綁發展,俘獲了一定的客群;另一方面,一些技術和人員也被吸納到了“足療+”發展模式的足療企業和洗浴湯泉企業當中。
雖然我國當代最早的足療服務脫胎于洗浴(澡堂),但20多年來其一直都是向著單一行業的定位在發展。不過,隨著“足療+”模式的不斷推進,一些足療連鎖店開始出現湯泉泡池,將洗浴作為增值服務。
而反過來,由北方興起的洗浴中心,也把足療作為其“洗浴+”的增值服務。雖然都有足療,但是多數“洗浴+”模式的洗浴中心里,其足療服務的品質和規模,肯定是不如足療專門店的。
像沈陽這樣有著深厚洗浴文化的城市
也有許多洗浴中心開始提供足療服務
(圖:大眾點評)▼
![]()
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普遍提升和足療行業規范與監管的完善,中國足療行業前景廣闊,預計今年其整個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000億元。
中國人的腳到底擱哪最舒服呢?在足療行業規模化、標準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足療行業早已沒有絕對的王者。這讓腳最舒服的地方,可能在你熟悉的街邊小店,可能在佳肴相佐的足療會所,亦可能在放松愜意的洗浴中心,或是精準穩狠的中醫理療館。
你的腳步丈量過生活的奔波與煙火,而每一次足療的時光,在為疲憊按下溫柔的暫停,讓心安歇在恰到好處的暖意里,這就是最舒服的地方。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