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ean-Luc Godard
(1930 - 2022)
戈達爾八十年代曲
《向瑪麗致敬》
戈達爾(Jean-Luc Godard)在三年前的今天離世。的確,戈達爾并不直言的個性留下了很多值得玩味的材料,與其沉浸在他的各種生平綜述,不如具體地重新回到他的某一部作品,以曾飽受爭議的《向瑪麗致敬》(‘Je vous salue, Marie' ,1985),來再次感受他的導演特色。
作為有史以來第一部描寫約瑟夫與瑪麗這段圣母感孕故事的影片,其肆意改編與大量的裸露鏡頭,遭到保守天主教人士的抗議,指責其褻瀆宗教信仰,先是在凡爾賽被教眾以暴力方式中止放映,隨后手段升級,希望以法律條例來禁止該片的全境放映,然而巴黎高等法院在觀看此片后駁回了這項請求。爭議仍未結束,甚至延伸至其他國家,德國、巴西和意大利都表明了拒斥的態度。
![]()
戈達爾先后在《已婚女人》(Une femme mariée,1964)《美國制造》(Made in U.S.A.,1966)與《芳名卡門》(Prénom Carmen,1983)中啟用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為影片的主要配樂,隨后又把巴赫(還有徳夏沃克 )的音樂應用到《向瑪麗致敬》,這是一個搬演自圣經的故事(圣靈感孕),采用巴赫的音樂似乎合情合理,而時間被位移到八十年代的處理,又為影片平添種種戈達爾式趣味。
在一場狂風暴雨中,故事開場,五次投石其中,湖水的存在被間歇強調,巴赫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BWV 565)適時奏起,管風琴激昂而尖銳,托卡塔的部分斷斷續續,也沒有持續到進入圍繞某個主題的賦格,正是在餐廳爭論的二人,約瑟夫與朱麗葉的寫照,一個主動,一個冷漠,各自的思想處于不同的頻譜,他們圍繞著不同的事物,朱麗葉渴望約瑟夫,約瑟夫渴望瑪麗,
他們的話題因此發生轉向,影像自然來到了瑪麗的段落,不再是方才管風琴所帶來的震撼,而是來到了巴赫第一首平均律(C大調第1號前奏曲Prelude in C major BWV 846)的清脆與明快,伴隨琴聲,瑪麗左右并步跳動,再壓腿,這小小熱身活動,竟也形同樂譜上躍動的音符。盡管查爾斯·古諾 (Charles Gounod)廣為流傳的《圣母頌》(Ave Maria)正是以這首平均律為伴奏,但戈達爾并未以此作為片中瑪麗的登場曲,卻也剛好對應上她此時狀態——她首先是等待教練呼召上場的球員。同時,本片由大量固定鏡頭所組成,在德萊葉式的凝鏡之下,她關注場上動態而游移的眼神,揭露開她的精神世界,在專注與不安之中,彷徨地等待呼召,這是一種成為圣母瑪麗的前狀態。與瑪麗相反,她的孩子一出生即享有《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來自巴赫的康塔塔作品,心、口、行至與生活(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Cantara BWV 147/Pt.2:10)。
![]()
盡管有明確的配樂策略,但樂音并不連續,強硬地切入切出,時而獨立于其他聲音,時而混同到人聲或者環境聲中去,這都強調了素材的特殊存在,音樂并不只是配樂,更是獨立的單元,同時充當著影片節奏的句段功能,這并非先例,在《芳名卡門》中有著更加極致的實驗。
對待影像,戈達爾一視同仁,延續俄派蒙太奇的傳統,數次插入月相的變化,配合瑪麗手中的籃球,以及昏黃的落日,帶來了各種關于圓的想象,聯系上不時出現的湖水與海水,以及穿行而過的飛機,間接地勾畫出受孕(小腹與子宮)的總體印象,月亮會折射太陽的光線,隔空受孕的瑪麗則折射出主的意志。
這樣的蒙太奇或許還屬于可以理解的范疇,但部分設定就十足標新立異,大天使加百列(Gabriel)乘坐飛機“下凡”通知瑪麗她懷有圣胎的消息,在傳統的圣母領報主題的畫作中,加百列有時還手持代表圣潔的白色百合花,而影片中的加百列則帶著一名手持收音機的女孩,以此展現這位信使現代性的一面,百合花貌似從未出現,以瑪麗房間的紅黃色郁金香取而代之,花蕊在片中還以大特寫的方式呈現,比起圣母百合的潔白無瑕,更多地提供了欲望與生命力的聯想。
而從耶穌誕生的故事來看,在難覓馬槽的現代,他的降生則與現代的交通工具發生關聯,這也解釋了約瑟夫為何是一名出租車司機,而瑪麗的父親又為何經營著一家加油站,而等到耶穌降生,他就不想再干了。
![]()
除了圣母瑪麗這條主線,還有一個簡短的平行故事,人物處理與主線截然相反,女學生伊娃(Eva)與她教授神創論相關理論的老師(老師有家室),發生私情,隨后又分手。伊娃在他們發生關系的夜晚,吃了一個蘋果;老師叫錯她的名字,稱她伊芙(Eve),這段錯誤的關系非常符號化,指向了人類偷嘗禁果的原罪。這種并列,在安杰利科(Fra Angelico)修士早期的一副圣母領報祭壇畫中早已出現,前景是圣母領報的情景,一道光線射向圣母,左方后景,亞當與夏娃正被驅趕出伊甸園,耶穌的降生即是對人類的解放。這種帶有宗教色彩的故事,使用巴赫的音樂在如今看來還是很自然的,然而在巴洛克時代并非如此。“巴洛克首先是一個把音樂當作粉飾王權工具的時代。...從中世紀開始,音樂是敬獻給神的禮物的觀念開始動搖。但巴赫的創作中心卻又回到了宗教曲上,他的宗教情感也不時加入器樂作品中。”(岡田曉生《極簡音樂史》)
![]()
安杰利科修士《圣母領報》1420s
恰似巴赫的“復古”,十數次閃出的字卡“EN CE TEMPS Là(在那時)”則用力地把觀眾拉回現代的情景,帶有引號的片名(‘Je vous salue, Marie' )同樣強調這種背景的特殊性,現代圣母的題材也許取自于前輩德萊葉《詞語》(Ordet,1955)中現代耶穌的形象,又或是對同為新浪潮導演侯麥《O侯爵夫人》(Die Marquise Von O...,1977)處理過的類似題材(另有隱情的莫名懷孕)的回響。但這個時間節點無疑是微妙的,自1978年世界首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以來,法國在1982年也迎來了第一名試管嬰兒,體外受精孕育生命的方式與圣母的無染原罪似乎有著某種關聯,不論有意無意,戈達爾都觸碰到了這個時代議題——性和受精到底處于何種關系之中。
這項技術一直備受社會關注,而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也一直飽受道德與倫理的質疑,無獨有偶,《向瑪麗致敬》的激烈表現同樣受到當時的教皇與部分宗教人士的抨擊,部分地區甚至禁止了這部影片的放映,戈達爾對此的說辭大概如此:這并非圣母瑪麗,而是一個名叫瑪麗的年輕女子,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參與到了一個她從未想過的特殊事件。
![]()
不論是取材自圣經故事,還是借鏡于現實社會,戈達爾始終還是戈達爾。短片《瑪麗之書》(Le livre de Marie)與本片一同發行放映,這有別于戈達爾部分的存在,由戈達爾的伴侶安娜-瑪麗·米埃維爾(Anne-Marie Miéville )所拍攝,與正片觀感的差異較大,比起序章的說法,兩者其實更像互文,一段精準地引入的互文素材,而之后戈達爾書寫電影史則從無窮的電影庫中隨意調用素材。除此之外,還有致敬希區柯克《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1951)的處理,不算明顯,但加百列被凸顯的花皮鞋,不難讓人聯想到《火車怪客》的開場,樣式各異的皮鞋(普通黒色皮鞋與拼色皮鞋)先于兩者形象出現。兩人都往火車站邁步而去,然后溶接上鐵道,指示出一種混同,兩者發生交集與并道,進而進入一種競爭的緊張關系之中,這也是故事之后的走向。
類似的致敬還出現在1973年的《金發大個子》(Le grand blond avec une chaussure noire),比加百列更早地,由皮埃爾·里夏爾(Pierre Richard)飾演的小提琴手,以“機場怪客”的身份登場:他穿著一雙異色皮鞋(其中一只黑色)。
![]()
《火車怪客》布魯諾的皮鞋
![]()
《向瑪麗致敬》加百列的皮鞋
![]()
《金發大個子》小提琴手的皮鞋
而在《向瑪麗致敬》的結尾,一個略俯視的角度,只看到走過路口的行人足部,拼色皮鞋的腳步,跟隨一雙白色高跟鞋的腳步,是加百列要向瑪麗致意。于是乎,透過一個負面力量以強硬方式同化對方的故事的介入,在此過程中,被同化的一方立場不總是堅定,我們能說從中看到了戈達爾對宗教持有的某種立場嗎?或從瑪麗的衣飾,能看出什么端倪嗎?
傳統畫作的圣母衣飾上的紅、白、藍三色,在瑪麗的身上卻難以統一,這種不和諧指向結尾的黑色。外界帶來的搖擺終要被決斷,在世俗與圣務之間,瑪麗最終回歸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涂上了此前沒有嘗試的唇膏。結尾一改此前的神圣印象,結束在瑪麗漆黑一片的口中。
![]()
《向瑪麗致敬》結尾
如此看來,戈達爾倒也同樣充當月亮的作用,有時依賴他過往建立的小宇宙,“崇高三部曲(Trilogy of the Sublime)"《受難記》(Passion,1982)、《芳名卡門》及本片《向瑪麗致敬》都啟用魯塞爾(Myriem Roussel)演出角色,《芳名卡門》欲而不得的何塞的處境延續到約瑟夫身上,《受難記》更早地引用格列柯(El Greco)的《圣母無染原罪》;又有時,依賴他熟悉的電影史,引用希區柯克也好,繼承自愛森斯坦還是德萊葉的處理也好,最終都要回到電影最基本的材料上,
在折射他者的同時,摻入自己的光芒。
/The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