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家法官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成立40周年之際,全國法院教育培訓工作者共同回望這段辛勤耕耘的光輝歷程。人民法院教育培訓事業的每一步跨越,都深刻鐫刻著國家發展的時代印記。作為國家法官學院河南分院(以下簡稱河南分院)的一員,我深感榮幸能親歷并參與這場深刻的數字化轉型,以一名“筑橋人”的視角,記錄下這段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筑橋之路。
一、跨界融合:從“軍營綠”到“法院灰”,埋下變革的種子
2008年深秋,我脫下穿了十余年的軍裝,從河南省軍區自動化站轉業至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從“軍營綠”到“法院灰”,不僅是制服顏色的改變,更是從保家衛國到守護公平正義的使命傳承。在宣教處、信息處的那些年,新聞稿件的字斟句酌、網絡架構的反復調試,看似零散的經歷,卻為我日后“筑橋”打下了跨界融合的堅實基礎。
我常常背著筆記本電腦穿梭于各個庭室,指尖在鍵盤上翻飛,為同事們排解系統故障,收集審判一線的信息化需求。在服務器的嗡鳴聲中,在代碼的邏輯世界里,我對司法信息化的認知從懵懂走向清晰。那時我未曾想到,那些在機房里熬過的夜、在設備前排查過的故障,竟會成為日后投身人民法院教育培訓事業的“彈藥庫”,為一場深刻的變革埋下了伏筆。
2018年,我調任河南分院。當我第一次站在教學樓里,看著來自全省各地的法官們走進教室,課間圍著老師追問新型案例的法律適用時,我忽然明白:這片三尺講臺,連接的不僅是知識與實踐,更是全省兩萬余名法官對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然而,當時的培訓模式仍停留在“教室﹢講義”的傳統形態——每期培訓要提前對接老師、協調場地、統計人數。偏遠地區的法官為參加一次培訓,常常要輾轉數百公里,舟車勞頓。這些場景像種子一樣埋在我心里,我堅信,應該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二、化解危機:迎難而上,在“暫停鍵”中按下“快進鍵”
2020年初,我主動請纓牽頭法官線上培訓平臺建設。我重新梳理了在信息處工作時的技術筆記。從平臺架構圖的第一筆繪制開始,挑戰就接踵而至:服務器帶寬不足,我們通過向信息處匯報溝通完成資源擴容;課程錄制設備短缺,我們把一樓會議室改造成臨時演播室;基層法官對線上操作不熟悉,我們制作了圖文并茂的操作手冊。
最難忘的是連續三天三夜的壓力測試。當200名模擬用戶同時登錄,系統突然崩潰,我帶著技術團隊逐行檢查代碼,直到凌晨五點才找到數據庫連接池的瓶頸。當第一縷陽光透過辦公室窗戶照在鍵盤上時,屏幕上終于跳出“測試通過”的提示時,趴在桌上打盹的年輕同事突然驚醒,我們相視一笑,疲憊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們用行動證明,在困難面前,法院人從不退縮。
三、平臺賦能:打破時空壁壘,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
2020年3月,河南法官培訓網正式上線。我守在后臺,看著實時更新的學習進度條,突然想起那位曾說“山路太遠,培訓一次要轉三趟車”的三門峽法官,此刻他正在屏幕另一端認真做著筆記。技術,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跨越了時空的壁壘。
平臺上線半年,線上培訓平均完成率高達98%,較以往線下培訓的85%提升了13個百分點。這不僅僅是數字的躍升,更是司法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隨后,我們乘勢而上,開發了移動端“微學院”,讓干警可以根據需求自主線上聽課,平臺會自動記錄學習時長;開發“一卡通”功能,實現了從報到、考勤到就餐、借閱的全流程智能化;開發“精品課堂”功能,支持回看和在線交流,讓學習不再受限于一時一地。一位信陽的老法官在電話里激動地說:“以前參加培訓要提前請假,現在午休時就能聽兩節課,太方便了!”
如今,打開后臺數據,能清晰地看到全省法官的學習偏好。這些數據,正悄悄推動著我們的培訓模式,讓我們的培訓課程設置越來越精準。
四、深遠回響:不止于平臺,更是通往未來的“法治之橋”
五年來,河南法官培訓網累計上線課程1200余門,總學習時長突破800萬小時。更可喜的是,平臺的深遠影響,更體現在催生了全新的教學形態:我們把庭審現場搬進直播間,讓基層法官“零距離”觀摩河南高院示范庭審;邀請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云端傳經”……甚至,在去基層調研時,我看到年輕的書記員正在用手機學習“裁判文書如何寫作”課程。那一刻我深刻地意識到,我們搭建的,不只是一個技術平臺,更是一座連接知識與實踐、溝通頂層設計與基層需求、通向更高水平公平正義的“法治之橋”。
回望來路,從軍營到法院,從技術保障到教育培訓,身份在變,但“服務”的初心從未改變。站在學院成立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我更加堅信,人民法院教育培訓事業的未來,必然是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未來。這條信息化助力人民法院教育培訓之路,或許還有新的挑戰,但我們會一直走下去。因為我們深知,當每一位法官的專業能力在數字時代得到持續提升,當公平正義的陽光借助科技的翅膀,更好地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那便是對我們這些“云端筑橋人”最好的褒獎,更是對學院四十載崢嶸歲月最崇高的致敬。
來源:人民法院報
作者:郭玲玲(作者系國家法官學院河南分院教研室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