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注這個(gè)號的客官們 ? 都變得更美 更好了 *
2025
![]()
桐廬的夏天,水汽氤氳。這一次,我把腳步放向南岸,來到了富春江邊的翙崗村。一個(gè)名字就透著靈氣的地方。
“翙”,是古時(shí)白鶴振翅的聲音;“崗”,是村后的高坡。合在一起,便是“鳳凰于飛,翙翙其羽”的吉祥寓意。
這座古村落始建于東漢,距今已有1300余年歷史。元末明初,劉伯溫曾寓居于此,并題下“鳳翙高崗”的匾額。時(shí)光打磨下的翙崗,留存著80余幢明清古建筑,600米古街巷依然完整。
對我而言,它不僅僅是一段歷史的凝固,更是一處能讓人放慢心跳的江南秘境。
![]()
![]()
![]()
![]()
|| 古街的回聲
走進(jìn)翙崗村,首先迎面而來的,是那條青石板鋪就的古街。
窄窄的巷子“七彎八拐”,兩旁是高聳的馬頭墻,門樓上雕刻著“耕讀傳家”“福祿壽喜”等精巧的圖案。歲月的斑駁仿佛把光影都磨得柔和。
![]()
我喜歡在這樣靜靜的巷子里走,仿佛隨時(shí)會聽見舊時(shí)的吆喝聲:貨郎的叫賣、茶肆的喧鬧、驛站里遠(yuǎn)行人整裝待發(fā)的腳步。
這一條街,曾是古代商旅往來徽州、嚴(yán)州的必經(jīng)之路,見證了人聲鼎沸的繁華。如今市井早已遠(yuǎn)去,留下的是一種緩慢的溫度。
![]()
|| 溪水的輕吟
翙崗的美,不只在建筑。
村中央的翙崗溪,清澈見底,穿村而過。溪邊有古老的太平橋與石埠頭,橋影與水波交織,安靜又靈動。
溪畔常能見到村民在浣洗衣物,這是延續(xù)至今的生活習(xí)慣。
![]()
我蹲在溪邊看水,突然就明白了為什么這個(gè)村子能活成千年的樣子——它沒有被時(shí)代遺忘,而是和日常一起呼吸。
夏天的時(shí)候,孩子們最喜歡在溪里戲水,清涼一潑,笑聲回蕩在石板街巷之間。翙崗的“喜街潮玩節(jié)”,就是把這份水的快樂放大:潑水、巡游、集市,把古村變成一場熱鬧的節(jié)日。
![]()
![]()
![]()
![]()
|| 山林的守護(hù)
村后是一片連綿的山林,竹林、松林層層疊疊。
春天,山花開得繽紛;秋天,紅葉與稻谷交織。站在崗上往下望,青瓦古宅與溪流田園融為一體,像一幅江南水墨。
我特意繞到村后的茶園,茶樹正冒著新芽,空氣里有淡淡的清香。想起古人說“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人生事”,翙崗的生活也正是這樣,在山水間浸潤,平凡卻不失滋味。
![]()
![]()
|| 人間煙火
一個(gè)古村的魅力,從來不僅在景。
在翙崗,我嘗到了村里老人現(xiàn)磨的石磨豆?jié){,配上一根熱氣騰騰的油條,簡單卻暖心。
午后,還嘗了本地的“筍干燒肉”和“米粿”,那是只有桐廬人才能吃出的鄉(xiāng)味。
![]()
和村民閑聊時(shí),他們會講起“翙崗八景”的傳說:溪橋夜月、古寺晨鐘……
那些古老的詩意,和今天的炊煙交織在一起,讓人恍惚覺得,這個(gè)村子一直都在等你來。
![]()
如果說桐廬是一幅江南的長卷,那么翙崗就是卷軸上那一處淡淡著墨的地方。它沒有夸張的喧嘩,卻自有一份從容。
這里的青石板街,記得住腳步;這里的溪水與山林,留得住鄉(xiāng)愁。
愿你在歲月長河中,依舊安然,依舊清澈。
也愿每個(gè)到訪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慢生活。
![]()
旅行的意義,不是去看多少風(fēng)景,
而是找到那個(gè)能讓你放慢腳步的地方。
p.s
愿所有的等待
終將變成美好的遇見
2025,用記錄觸碰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