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釜山國際廣告節New Star全球青年創意競賽圓滿落幕,中國選手憑借亮眼表現斬獲金獎與“水晶獎”,引發國際評委團高度認可。賽后,New Star評委主席、愛德曼全球執行創意總監Jamie Cordwell接受《現代廣告》專訪,圍繞賽事作品質量、青年創意人才培養、行業發展趨勢等話題展開深度分享,既解析了獲獎作品的核心優勢,也為全球青年廣告人提供了寶貴建議。
![]()
談及本屆New Star競賽的整體感受,Jamie首先肯定了參賽作品的高質量:“本次賽事選手需在30小時內完成創作,且命題相當開放——要求‘扭轉大眾對AI的負面印象,讓人們認可AI價值’,目標受眾更是寬泛的‘所有人’。對創作者而言,這種‘無邊界’命題其實是最大挑戰,但所有參賽者都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主動縮小范圍、聚焦特定群體,比如聚焦老年人、年輕家庭、學生等,從具體人群的需求痛點切入,這種思路非常聰明。”
他進一步補充,盡管創作時間緊張,選手們的呈現形式卻極具多樣性:“有人制作短片,有人策劃戶外 campaign,還有人研發工具并現場演示,作品質量完全達到專業廣告獎項的水準,甚至讓我感到‘震撼’。更難得的是,選手們通過作品展現了AI的正向價值——不是用AI替代人力,而是借助AI提升短時間內的創作效率,這正是行業當下需要的思考方向。”
![]()
作為本屆競賽的焦點,中國選手的金獎作品被評委主席評價為“全票認可、脫穎而出”。談及作品的核心優勢,Jamie總結了三大關鍵亮點: “首先,作品沒有陷入‘空夸AI優勢’的傳統宣傳誤區,而是直面‘大眾對AI的恐懼’這一核心痛點。它沒有說‘AI很好’,而是思考‘AI如何在生活中幫到人們’——比如在超市采購時,當人們糾結‘今晚做什么飯’,AI就成為‘晚餐決策工具’;在五金店維修時,當人們困惑‘怎么修浴室’,AI就變成‘家庭DIY助手’,這種‘場景化賦能’讓AI從‘遙遠的技術’變成‘身邊的幫手’,思路非常巧妙。” “其次,作品降低了AI的獲取門檻。很多人無法通過工作免費使用AI,會困惑‘AI多少錢’‘怎么注冊’,而作品將AI會員服務轉化為超市、五金店貨架上的實體卡牌——人們能直觀看到、直接購買,用‘實體化’解決了‘數字化門檻’問題,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輕松接受。”
“最后,團隊在30小時內不僅完成核心創意,還額外制作了一支高質量短片,執行力讓人驚嘆,甚至讓我忍不住想問‘你們到底有沒有睡覺’。整體來看,這件作品一次性解決了‘AI認知恐懼、場景化應用缺失、獲取門檻高’三大問題,用‘實用價值’讓大眾自然認可AI,這正是優秀創意的核心——不是強行扭轉認知,而是通過解決生活問題實現認知轉變。”
![]()
Q:現代廣告
A:New Star評委主席、愛德曼全球執行創意總監Jamie Cordwell
Q:當前部分年輕人對進入廣告行業持觀望態度,您認為New Star這類青年創意競賽對行業和年輕人而言,還有重要意義嗎?
A:當然有。從本屆賽事就能看出,選手們為了出好作品通宵達旦,對獲獎充滿熱情——金獎得主獲獎時的歡呼聲全場都能聽到,這種對創意的熱愛非常動人。我理解年輕人的猶豫:現在科技、游戲等行業都很“酷”,廣告行業需要更努力地吸引人才。但從本次New Star青年賽中我們看到,仍有大量優秀人才愿意投身廣告領域,他們渴望得到反饋、渴望做出好作品,而競賽正是為他們提供了展現才華、積累經驗的平臺,這種價值不會消失。
Q:AI正在重塑廣告行業,您認為青年創意人該如何應對這種變化?
A:AI確實會帶來挑戰,但它淘汰的是“平庸的作品”,而非“優秀的創意”。像本次金獎作品展現的巧思——對生活場景的洞察、對用戶需求的理解,這些“以人為本”的創意能力,是AI無法替代的。所以青年創意人不必恐慌,反而應該借助AI提升效率,把更多精力放在“打磨好想法”上,只要創意足夠出色,就一定能在行業中立足。
Q:作為資深從業者,您對剛入行的青年廣告人有什么具體建議?
A:我有兩條建議。第一條是“做友善的人”。很多人覺得職場需要“鋒芒畢露”,但我職業生涯中看到的是——友善的人往往能走得更遠。沒人愿意和易怒、貶低他人的人合作,但所有人都愿意為優秀、友善的伙伴全力以赴。我很幸運,身邊的團隊都是友善且專業的人,這讓工作效率和幸福感都很高,所以希望年輕人能重視“待人友善”這一點。
第二條是“善用身邊的聯結”。我父母曾告訴我“生活中重要的不僅是你知道什么,還有你認識誰”。不要因為“好面子”就拒絕借助親友、前輩的幫助——比如LinkedIn上的行業前輩、親友圈里在廣告公司工作的人,主動向他們請教、尋求推薦,這些“小聯結”可能不會直接幫你拿到工作,但能為你打開一扇門,比如獲得面試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建議。家庭和朋友的支持,永遠是職業道路上的寶貴助力。
Q:有選手反映“評審時對作品的點評較少”,部分未獲獎選手因此感到失落,您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A:首先要向未獲獎的選手解釋,也希望他們能理解——評審時我們反復投票、糾結了很久,因為所有作品的水準都很高,最終只能選出3個獎項,獲獎概率甚至不到10%,“難以抉擇”恰恰說明大家都很優秀。沒獲獎不代表作品不好,更不代表能力不行,希望他們能抬頭挺胸,明年帶著更棒的作品回來,你們都是非常出色的創作者,就像那些提名奧斯卡的演員一樣,每一次努力都值得被肯定。
Q:您之前提到沒去過中國內地,未來有計劃嗎?對中國有什么印象?
A:我非常想去中國,這在我的“旅行清單”上排在很前面!我是中國菜的“超級粉絲”——在倫敦,我和好朋友每周都會去吃中國菜,嘗試不同的餐廳。中國的文化也讓我很著迷,比如張家界的“懸浮山”(電影《阿凡達》取景地),朋友給我看照片時,我完全被震撼了,覺得像電影里的場景一樣不可思議。不過中國太大了,我想至少留出3周到1個月的時間,好好探索不同城市,當然,也要嘗遍各地的美食。
專訪最后,評委主席再次肯定了中國選手的表現:“本次中國團隊的作品讓我印象深刻,不僅創意出色,選手們對創意的熱情更讓人感動。”他也表示,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來自中國的優秀廣告作品,更希望有機會到訪中國,深入感受中國文化與創意生態。而對全球青年廣告人而言,這場專訪傳遞的核心啟示或許是——無論行業如何變化,“扎根生活、以人為本”的創意,永遠是打動人心的關鍵。
本文首發于現代廣告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原創內容轉載開白可直接在文后留言
或添加新媒體主編微信:aegean1313
請備注來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