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社會讓交流變得輕而易舉,我們熟悉評論區與快速轉發,我們習慣了在無數信息浪潮中在線,卻也正在逐漸失去凝視彼此,共享沉默,感受同一個現場呼吸的經驗。
《第三排觀眾》試圖抵抗這種輕盈。它是一次公共性的嘗試,希望把人從加速的流通中抽離出來,我們可以身處同一個空間,分享彼此的存在。同時我們也期待一種可能性的恢復:個體重新開始在場,在現實空間中檢驗見證的意義。
本次《第三排觀眾》將在同一天完成兩期錄制,分別與音樂人李巖、張淺潛展開對話。我們邀請你參與節目錄制,一起見證這兩場對話。
對話李巖
13:30-15:30
李巖的故事,是一部由荒誕、天真與韌性合寫的非典型成功學。
他是Rustic樂隊的主唱,曾經的GBOB全球樂隊大賽冠軍,也是那個選擇住在北京5平米出租屋、自稱“大別野”里的音樂人。這道強烈的反差,構成了理解李巖的第一道裂縫。在世人追逐成功、名望與消費主義的洪流中,李巖像一塊逆流的石頭,以一種近乎偏執的“天真主義”,駐守在屬于自我的價值河床。
他的美國之旅是這部荒誕劇的高潮:懷揣夢想投奔親友,卻被收取房租;在洛杉磯街頭被騙光積蓄,卻能在曼哈頓沙灘用歌唱掙到一天290美金;與黑人區的gangster為伍,最終卻又因這段經歷讓英語成為他“part of me”。這不是一場失敗者的流浪記,而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荒誕現實中,用本能和音樂完成的極限求生。他用行動回答了那個終極問題:當生活剝奪你的一切,你還剩下什么?李巖的答案是:我還有歌唱的自由。
這種“人類少有的外太空自信”,并非不諳世事的傻樂,而是歷經挫敗后依然選擇擁抱熱情的生命力。它讓李巖能在極致的物質匱乏中,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在被規則不斷擠壓的縫隙里,依然能找到放聲歌唱的空間。
與李巖的對話,是《第三排觀眾》的一次接地氣的飛行。他的經歷剝離了搖滾樂常被賦予的華麗外衣,展現出其最原始、粗糲、充滿歡樂的本質,是一種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真實、快樂與自由的生存哲學。我們的問題也隨之變得具體而深刻:當生活的荒誕足以摧毀一個人,我們是該學會“成熟”,還是可以像李巖一樣,用天真與之對抗,并笑著幸存下來?
【錄制時間】
9 月 14 日(周日)
13:30—15:30
【錄制地點】
單向空間·郎園 Station 店
北京市朝陽區東壩鎮半截塔路 53 號
郎園 Station(北京紡織倉庫南門)D3-1 座
【請掃描二維碼報名參與錄制】
【錄制嘉賓介紹】
![]()
李巖是中國搖滾樂隊Rustic的主唱兼吉他手,同時也是樂隊的核心成員之一。
Rustic樂隊于2006年2月由李巖、貝斯手Ricky及鼓手李凡共同組建,現成員為李巖(主唱/吉他)、李凡(鼓手/和聲)與王彭(貝斯/和聲)。李巖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早在高中時期便與李凡、Ricky結緣,共同開啟了樂隊的音樂之路。
在樂隊發展歷程中,Rustic成績亮眼。2009年,樂隊斬獲GBOB全球樂隊大賽中國區決賽冠軍;2010年更進一步,摘得GBOB全球樂隊大賽總冠軍,還受邀前往英國頂級錄音棚Rakstudio錄制單曲。2011年,樂隊發行首張錄音室唱片《傷心恐怖城》,正式將音樂作品推向更廣泛的聽眾。2020年,Rustic參與愛奇藝原創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憑借獨特風格收獲不少關注。
李巖的音樂風格極具特色,融合了Punk、folk等多種元素,代表作品《斑馬》廣為人知。他的音樂擁有強烈的可塑性與開放性,在洛杉磯生活期間,其創作視角與風格進一步拓展,逐漸呈現出更多元化的面貌,展現出豐富的音樂可能性。
除專注于音樂創作與樂隊演出外,李巖還積極投身音樂教育領域,成立了“與民同樂音樂教室”,將自身的音樂經驗與理念融入教學工作,助力音樂愛好者成長。
對話張淺潛
17:00-19:00
張淺潛的歌聲,像一條逆流的河。當眾人順流而下追逐時代的喧囂,她卻獨自溯游而上,回到內心最幽深的秘境。
作為中國獨立音樂界一個獨特而難以歸類的存在,她從未將自己禁錮在“搖滾女聲”的標簽里。音樂、文字、繪畫,都是她探索自我與世界的不同河道。從早期的《倒淌河》到如今的《心火》,她的創作始終是一場與時間的慢跑,與消費主義快車道的背道而馳。在張淺潛的藝術版圖里,敏感不是弱點,而是最珍貴的天線,用以接收那些被主流頻率屏蔽的微弱信號。
她坦言,自己的創作常被視為“低產”甚至“未完成”,但這或許正是一種沉默的抵抗——抵抗藝術被異化為高效生產的商品,守護創作本該有的沉思、野性與不確定。她的作品因此成為一片豐饒的“未竟之地”,邀請聽者、讀者、觀者一同進入,完成屬于自己的解讀。這是一種罕見的信任,也是一種深刻的民主。
張淺潛的人生軌跡也帶著這種自我選擇的邊緣感。她從不是舞臺中央最耀眼的追光者,而是手持一盞孤燈,執拗地照亮自身和周遭裂隙的漫游者。正因如此,她格外敏感于每一個失語的心靈,相信藝術的終極力量并非炫技,而是在于表達的真實與自由——讓那些“現實中不敢說、不會說、不被允許說的話”,在藝術的空間里找到回響。
與張淺潛的對話,是《第三排觀眾》的一次深潛。她的藝術與人生,并非為了抵達某個明確的彼岸,而是持續不斷的航行與追問。我們的問題也隨之展開:在一個崇尚速度和效率的時代,如何守護內心的緩慢與豐富?個體又如何通過誠實的創造,在虛無中建構屬于自己的意義?
【錄制時間】
9 月 14 日(周日)
17:00—19:00
【錄制地點】
單向空間·郎園 Station 店
北京市朝陽區東壩鎮半截塔路 53 號
郎園 Station(北京紡織倉庫南門)D3-1 座
【請掃描二維碼報名參與錄制】
【錄制嘉賓介紹】
![]()
張淺潛3月16日出生于甘肅省,畢業于青海省藝術學校小提琴專業,是中國內地女歌手、詞曲作者、作家、畫家、模特、演員。
1995年,張淺潛以女畫家身份前往北京發展,其油畫作品參加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并舉行個人油畫展。1996年,推出個人首支單曲《罐頭》。1997年,與紅星音樂生產社簽約,獲得《通俗歌曲》評選“最有潛力女歌手”以及內陸搖滾樂隊評選“最佳女歌手”獎。1998年,憑借歌曲《倒淌河》被樂迷知曉。1999年起,她陸續獲得多項榮譽,后與紅星音樂生產社解約,進入獨立音樂圈。
2001年,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靈魂出竅》,同年主演電影《今年夏天》。2002年,出版個人首本隨筆集《迷人的迷》。2019年12月,發表第2張個人音樂專輯《星月之河》。2022年,出版第2本個人隨筆集《星空與隨想》。2023年,推出第3張個人音樂專輯《心火》。2024年,舉行《張淺潛2024“游吟者”巡演》。
張淺潛的音樂風格融合了民謠、搖滾、電子、古典等元素,代表作品有《倒淌河》《游吟者》等。她還曾為多部紀錄片和電視劇制作音樂,如《梁思成》《長纓在手》等。此外,張淺潛還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如參加“民謠在路上”全國巡演,為玉樹地震災區捐款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