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獨孤求敗
01:威馬汽車的“幽靈式回歸”:一場資本迷局下的虛假黎明
近日,沉寂已久的威馬汽車以一紙“復活宣言”沖上熱搜,宣告將在新股東的帶領下重返牌桌。這份規(guī)劃雄心勃勃,目標直指百萬銷量,震驚了整個行業(yè)。然而,撥開這層“王者歸來”的華麗外衣,我們看到的并非一個品牌的真正復興,而更像是一場由自身難保的資本方主導的,充滿悖論與風險的資本迷局。這與其說是黎明將至,不如說是一場虛假的曙光。
01:不堪一擊的“復興計劃”——三大悖論下的紙上畫餅
任何商業(yè)計劃的基石都是邏輯自洽,但威馬的這份宣言,卻處處透露著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矛盾。
1. 產(chǎn)品與市場的“代際鴻溝”
計劃的核心是復產(chǎn)威馬EX5和E.5兩款車型。這無異于讓一名手持長矛的古代士兵,去迎戰(zhàn)一支裝備精良的現(xiàn)代軍隊。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天翻地覆:800V高壓快充、城市領航輔助駕駛(City NOA)、一體化壓鑄車身、AI大模型賦能的智能座艙已成為主流競爭維度。而威馬的老舊平臺和技術,在三電系統(tǒng)、智能化、整車架構上已全面落后至少一個代際。即便以“骨折價”銷售,消費者為何要選擇一款在技術、安全和體驗上都已是“古董”的產(chǎn)品?這并非性價比的問題,而是產(chǎn)品已喪失了參與市場競爭的“有效資格”。
2. 目標與能力的“天方夜譚”
從2025年力爭2萬輛,到2026年10萬臺,再到2030年挑戰(zhàn)100萬臺——這個增長曲線甚至連巔峰時期的特斯拉都未曾實現(xiàn)。汽車工業(yè)是一個極度考驗供應鏈管理、生產(chǎn)制造、渠道鋪設和品牌建設的復雜體系。一個品牌信譽破產(chǎn)、供應鏈體系近乎瓦解、經(jīng)銷商網(wǎng)絡蕩然無存的企業(yè),僅憑一份公告就要實現(xiàn)指數(shù)級增長,這違背了基本的產(chǎn)業(yè)規(guī)律。如此“放衛(wèi)星”式的目標,其目的顯然不是為了指導實際運營,而更像是為了向資本市場或地方政府傳遞一種虛假的信心,畫一張可以用來“講故事”的大餅。
3. 資金與負債的“核心矛盾”
最致命的問題在于“錢從哪來?”。接盤方“深圳翔飛”背后的寶能集團,自身正深陷債務危機。公開信息顯示,寶能集團、寶能汽車及其實控人姚振華先生背負著數(shù)百億元的被執(zhí)行金額,且已被限制高消費。一個自身在“ICU”的輸血者,如何有能力、有意愿去拯救另一個重癥病人?所謂“后續(xù)投入超100億元”,在巨大的債務黑洞面前顯得蒼白無力。這不禁讓人懷疑,這并非一次真金白銀的“拯救”,而更可能是一場“左手倒右手”的資本財技,意圖盤活威馬留下的有形資產(chǎn)(如工廠、生產(chǎn)資質)來進行新的抵押或融資。
第二部分:迷霧背后的操盤手——寶能的“陽謀”與威馬的“宿命”
要理解這場“復活”的真相,必須看清幕后操盤手——寶能的真實意圖。
寶能的造車之路早已折戟沉沙,其對觀致汽車的收購最終一地雞毛。屢戰(zhàn)屢敗的經(jīng)驗證明,寶能并不具備從零到一打造一個成功汽車品牌的能力。因此,此次接盤威馬,其意圖很可能不在于復興“威馬”這個品牌,而在于其留下的“遺產(chǎn)”——最核心的就是那張寶貴的生產(chǎn)資質,以及位于溫州等地的現(xiàn)成工廠。
在國家收緊新能源汽車生產(chǎn)資質審批的當下,“殼資源”的價值凸顯。寶能通過破產(chǎn)重整的方式,能以極低的成本將這些關鍵資產(chǎn)收入囊中,為其未來可能的資本運作或項目合作提供籌碼。威馬的復產(chǎn)計劃,更像是為了維持這個“殼”的活性,以便后續(xù)進行資產(chǎn)處置或尋求新的合作方。
對于威馬而言,這無疑是其悲劇宿命的延續(xù)。從誕生之初過度依賴資本輸血,到最終因資金鏈斷裂而倒下,再到如今被另一個資本玩家接管,威馬始終未能擺脫成為“資本工具”的命運。它并未獲得新生,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xù)在資本的棋盤上扮演一顆身不由己的棋子。
第三部分:行業(yè)的警示與反思
威馬的這場“鬧劇式”回歸,為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敲響了警鐘。
它標志著那個依靠“講故事、拿融資”就能存活的野蠻生長時代已徹底終結。如今的市場已進入殘酷的“絞肉機”和“淘汰賽”階段,競爭的維度是核心技術、極致成本、用戶生態(tài)和全球化能力的綜合比拼。任何短板都可能導致萬劫不復。
同時,如何處置像威馬這樣的“僵尸車企”也成為行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任由其通過資本運作“假性復活”,不僅可能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更有損消費者信心。一個健康的產(chǎn)業(yè)生態(tài),需要建立通暢的優(yōu)勝劣汰機制,讓失敗者體面離場,而不是反復上演“還魂”的戲碼。
結論:
威馬汽車并未“殺回來”,它只是以一個“幽靈”的姿態(tài)在資本市場徘徊。這場由寶能主導的回歸,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投機色彩。對于市場、供應商和潛在消費者而言,與其期待一個不切實際的百萬銷量奇跡,不如保持一份理性的審慎。因為當潮水退去,我們看到的,往往不是王者歸來,而只是一場資本游戲的狼藉收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