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556年1月23日凌晨,無疑是能永載史冊的悲慘之夜。一場劇震悄然發(fā)生,波及明朝治下的大半個西北地區(qū),甚至連千里外的嶺南都有明顯感官。由于恰逢嘉靖皇帝在位,這場災難往往被冠名為“嘉靖大地震”,或是根據起始點稱為“關中大地震”。
值得一提是,嘉靖大地震還是首次有西方紀錄的中國地質災害。雖然信息渠道不暢,依然被傳教士克魯斯寫進相關著作,成為后世了解全過程的參考材料。
![]()
大地震前一年超級臺風和小型地震肆虐珠三角
早在1555年9月,一場超級臺風肆虐廣東等地,巨大破壞力讓來華不久的克魯斯相當震驚。當時,他居住于明朝特許葡萄牙商販留居的浪白澳,也就是今天的橫琴半島。不僅感受到被強風吹倒的痛苦,還親眼目睹有大型商船被卷起后拋上岸。至于覆蓋稻草的臨時木結構房屋,更是在外力作用下直接散架。哪怕用四根粗鐵鏈鎖住大木樁,依然難逃倒塌厄運。
![]()
由于風力強勁商船被直接吹到浪白澳陸上
此外,地面裂開多處,能讓人聽到像鈴一樣的大聲。可見在臺風降臨前后,珠三角地區(qū)還遭遇過地震侵襲。今天的我們依據科學測定,理解這多半是華南地塊與南嶺構造帶在相互作用。但古人更崇尚怪力亂神,甚至會因為頭頂的災害過于顯眼,不自覺忽略掉腳下隱患。他們更不會料到,海邊的顫栗不過小打小鬧,更加恐怖的劇情將在內陸上演。
![]()
中國各大小地震帶分布圖
公元1556年1月23日,積蓄已久的龐大勢能終于從地底迸發(fā)出來。根據今人推算,這是一場可達8.3級的超級地震。首先起始于陜西,由阿爾金-祁連山地震帶、柴達木地震帶和河套-銀川地震帶共同作用,接著沿汾渭地震帶向東傳導,擴散至山西、河南等地,使總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整個黃土塬區(qū)頃刻山崩地裂,渭河兩岸也盡成斷垣,從而引起洪水等次生災難。
![]()
黃土高原的特殊構造讓地震引起嚴重滑坡
彼時正值子夜,地震波及區(qū)域的居民皆在夢鄉(xiāng)之中。而且西北素有黃土崖壁鑿窯洞傳統,根本經不起大的風吹草動。當厚達數十米的黃土層傾瀉而下,許多村莊便在頃刻間從地平線上消失。若用親歷者秦可大的《地震記》描述,則駭人場面可被濃縮為:屋瓦暴響,有萬馬奔騰之狀。萬家房舍一時摧裂,聲雜然塞耳,都不聞也!
![]()
西北地區(qū)的大部分建筑物在地震中化為廢墟
由于地震波及101個縣,分布于陜西、甘肅、寧夏、山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江蘇各處,大量倒塌的民房、官署、廟宇、書院等建筑淪為成片廢墟。即便是比較堅固的城樓、寶塔或宮殿,亦在自然之力摧殘下不斷倒塌。至于距離稍遠的徐州、襄陽,當地人同樣有著劇烈震感,最遠能抵南直隸和嶺南地區(qū)。
![]()
冬季的嚴寒氣候進一步加劇傷者死亡
此外,天災面前眾生平等。除許多飽受旱災之苦的貧民遇害,吃著朝廷糧餉的官員、士兵、皇族宗室同樣死傷慘重。由此造成的交通癱瘓、信息傳遞不暢,又讓幸存者在冬日的饑荒中苦熬整整三月。唯有少數身強力壯者,因絕望而喪失人性底線,為所剩不多的物資相互廝殺。 最終,當中央的救濟陸續(xù)送達,已有整整830000人徹底銷戶!
![]()
脆弱的渭水河道因地震而發(fā)生洪水
與此同時,克魯斯由浪白澳遷居廣州,感受到截然不同的輿論氛圍。然而,當他試圖向自己認識的富商打聽消息,卻被對方斷然拒絕。后者表現出歐洲人難以理解的緊張和謹慎,只同意用書信方式告知一二。甚至要求老外不能直接閱讀原件,必須自己專門手抄一份,再請第三人來完成翻譯。
因此,葡萄牙人幾經周折,才將收集到的災情寫入著作《中國志》:
這天在一個叫做Vinhafuu(渭南)的城市發(fā)生大地震。西邊一場大火把全城吞沒,無數人葬身其中,三三兩兩的人從一地或另一地逃出,也有幾個莫臥兒人逃脫。此城附近的另一城市也發(fā)生類似的事,但其中無一人逃掉。
在叫做Lenchimē(位置不可考)的城市,河水上漲淹沒全城,無數人溺斃。
在叫做Hiē(咸陽)的城市發(fā)生大地震,很多房屋倒塌,壓死八千人。
在Puchio(蒲州),皇族的宮室塌毀,宮內的人全死掉,只余下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活命,送給了皇帝,日日夜夜都聽得見地里有鈴子般的鬧聲。
在一個叫做Couchue(位置不可考)的地區(qū),因天火和大洪水,很多人死亡,土地不能再耕作。
在叫做Enchinoě(位置不可考)的地方,房屋半夜倒塌,城市一片荒廢,將近死了一萬人。
在叫做Inchumen(位置不可考)的城,河水一天一夜?jié)q潮退潮十次,洪水泛濫造成多人死亡。
一個叫做S?xi(太原)的城市,1556年1月18日夜半直到凌晨五點地震三次。第二天從午夜到清晨再震,再下一天,即同月20日,午夜后地大震,同時大閃電雷鳴,全省遭火焚。所有百姓因此受災,一切郊野村落及城鎮(zhèn)相同。
同年2月3日,皇帝的駐地北京城天雨血。
![]()
地震沒有干擾到嘉靖皇帝的修仙大計
另一方面,熱衷于練道修仙的嘉靖皇帝,并沒有為大地震下“罪己詔”。只是派遣鄒守愚擔任欽差大臣,到災區(qū)“祭告境內名山大川、河洛之神及祀典所載神 ,其死者收瘞為厲壇以祭之”。等到后者攜帶大批物資蒞臨西北,已經是1557年2月,距地震發(fā)生整整過去一年零一個月。
![]()
整整一年時間西北災區(qū)只能靠存量物資自救
在此期間,陜西、山西各地的幸存官吏和士紳聯手,一直積極賑濟災民。那些沒有到任的父母官,也加速奔赴災區(qū)展開工作。奈何財政狀況實在不給力,連續(xù)兩年虧空分別為229萬與186萬兩白銀,根本給不到多少實際支持。加之大小余震此起彼伏,瘟疫疾病四處橫行,共同編織出史無前例的凄慘景象。
![]()
祈禱成為許多人熬過災難的主要手段
當然,帝王決策自有其思維定式。那些亡于天災的百姓固然可憐,卻已是不能提供賦稅徭役的累累枯骨。相比之下,東南沿海的倭寇浪潮非常要緊,朝中大臣的勾心斗角相當關鍵,個人的成仙之路更是不可半途而廢。畢竟,亡靈動搖不了國本,社稷永遠不依賴死人......
![]()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