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5 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勉強穿透瓊海市上空厚重的云層,龍壽洋田野公園的守護者老李踩著沒過腳踝的積水,站在公園入口處的觀景臺旁,眼前的景象讓他喉嚨發緊 —— 前一天還金黃一片的稻田,此刻已完全被渾濁的洪水吞噬,只隱約能看到幾棵高大的椰樹頂端在水面上搖晃,曾經供游客騎行的木棧道早已不見蹤影,唯有幾根斷裂的木板在洪水中隨波漂流。“活了大半輩子,沒見過龍壽洋淹得這么徹底。” 老李的聲音帶著顫抖,他掏出手機想拍下眼前的畫面,卻發現鏡頭里除了無邊無際的 “汪洋”,再也找不到記憶中那個被譽為 “瓊海后花園” 的田野公園模樣。
![]()
這場讓老李痛心的內澇災害,并非突如其來的意外。早在 11 月上旬,瓊海市就進入了持續強降雨模式,連綿的雨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不斷沖刷著這座濱海小城的每一寸土地。萬泉河作為海南的第三大河流,其上游的多個水庫水位在連日降雨中持續攀升,為保障水庫安全,相關部門不得不開啟泄洪模式。上游泄洪的洪水與下游持續的強降雨疊加,使得萬泉河下游水位急劇上漲,原本寬闊的河道被不斷拓寬,河水漫過堤壩,向著周邊的田野、村莊和城鎮蔓延,龍壽洋田野公園首當其沖。
![]()
龍壽洋田野公園并非個例,這場內澇災害的影響范圍,遠比人們最初預想的更為廣泛。11 月 4 日,萬泉鎮的沐皇村委會、文曲社區等沿河區域就已出現明顯漫水。文曲橋頭附近的大橋是當地村民進出的重要通道,當天下午,隨著水位不斷上漲,大橋逐漸被洪水淹沒,到傍晚時分,整座橋身已完全消失在渾濁的洪水中,只留下岸邊兩個模糊的橋墩,提醒著人們這里曾有一座連接兩岸的橋梁。萬泉鎮墟的低洼地帶積水最深時達到 1-2 米,不少居民家的一樓被洪水浸泡,家具、電器漂浮在水中,一些商鋪的卷簾門被洪水沖開,商品散落一地,浸泡在污水里,損失慘重。
![]()
更讓人揪心的是,交通中斷讓救援和物資運輸變得異常艱難。嘉積鎮與萬泉鎮之間的多條道路被洪水阻斷,車輛無法通行,兩地的聯系幾乎陷入中斷。萬泉中學的 250 多名學生當時正在學校上晚修,隨著校外水位不斷上漲,學校管理層意識到危險,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老師們一邊安撫學生情緒,一邊組織學生有序轉移,最終在水位漫進校園前,將所有學生安全轉移至萬泉鎮政府臨時設立的避險點。“當時水已經快淹到學校門口了,孩子們都很害怕,我們只能一遍遍地告訴他們‘別慌,跟著老師走’。” 參與轉移的王老師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心有余悸,“好在轉移及時,沒有一個孩子受傷。”
![]()
水情數據的變化,更能直觀地展現這場災害的嚴峻程度。截至 11 月 4 日上午 11 點,萬泉河嘉積大壩上游水位已達到 11.54 米高程,流量高達 5125 立方米每秒,這樣的水位和流量在當地歷史同期極為罕見。當時,嘉積大壩上下游的水位線已相差無幾,大壩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相關部門在萬泉河沿岸拉起了長長的警戒線,禁止無關人員靠近河邊。海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也在 4 日 7 時 30 分緊急發布洪水藍色預警,明確提示萬泉河下游加積河段水位將接近或達到警戒水位,要求沿岸居民做好防范準備,遠離危險區域。
![]()
在災害面前,總有一群人逆行而上,為受災群眾筑起一道 “安全防線”。瓊海市消防救援支隊早在 11 月 2 日下午就啟動了四級響應,提前部署救援力量。11 月 4 日上午,支隊派出 30 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組成 5 支突擊分隊,分別前置駐守在石壁鎮、萬泉鎮等受災嚴重的區域,24 小時待命,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這些消防員們穿著厚重的救生衣,背著救援裝備,在齊腰深的洪水中艱難前行,哪里有被困群眾,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
11 月 4 日上午 9 時許,消防救援支隊接到報警,稱萬泉鎮沐皇村有 2 人被困在檳榔園里,當時檳榔園的積水最深處已達 3 米,被困者隨時可能面臨生命危險。接到報警后,駐守在附近的突擊分隊立即攜帶沖鋒舟和救援工具趕赴現場。由于通往檳榔園的道路已被洪水淹沒,消防員們只能推著沖鋒舟在洪水中艱難前進,渾濁的洪水里布滿了樹枝、石頭等障礙物,沖鋒舟多次被卡住,消防員們只能下車清理障礙物后再繼續前行。
![]()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消防員們終于到達被困者所在的位置。此時,兩名被困群眾正站在一棵較高的檳榔樹下,身體不停地發抖。消防員們迅速將救生衣遞給被困者,小心翼翼地將他們扶上沖鋒舟,然后緩慢地將沖鋒舟駛離危險區域。當天 9 時 26 分,兩名被困者被安全轉移至地勢較高的臨時安置點,看到被困者平安無事,消防員們臉上才露出了疲憊的笑容。截至 11 月 4 日 18 時,瓊海市消防救援支隊累計處理洪澇災害救援 15 起,協助轉移群眾 1060 人,這些數字的背后,是消防員們用汗水和堅守換來的生命保障。
![]()
隨著強降雨的停止和上游泄洪量的減少,11 月 5 日,萬泉河的河流水位開始逐漸回落,但內澇情況卻并未得到緩解。龍壽洋田野公園依舊是一片汪洋,萬泉鎮墟的積水雖然有所下降,但部分區域仍有齊膝深的積水,居民們的生活依然受到嚴重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災后處置和恢復重建工作被提上了重要日程。
![]()
萬泉鎮政府第一時間成立了防汛救災工作專班,持續研判降雨情況和水位變化,通過微信群、廣播、上門通知等多種方式,及時向居民發布水情信息和安全提示。工作人員分成多個小組,對沿河及低洼地帶、危舊房屋等區域進行逐一排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一個可能存在危險的地方。對于仍被困在積水區域的居民,工作人員協調救援力量,盡快將他們轉移至安全區域;對于已經轉移到臨時安置點的居民,工作人員則全力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為他們提供食物、飲用水、被褥等物資,讓他們在安置點也能感受到溫暖。
![]()
在政府積極開展災后重建工作的同時,社會各界也紛紛伸出援手,為瓊海的災后恢復貢獻力量。一些企業捐贈了飲用水、方便面、被褥等物資,送到臨時安置點;不少志愿者自發來到受災區域,幫助居民清理家中的淤泥和垃圾,協助工作人員開展救援和安置工作;還有一些愛心人士通過捐款的方式,為受災群眾提供經濟支持。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像一股暖流,溫暖著每一位受災群眾的心,也讓大家更加堅定了戰勝災害的信心。
![]()
這場內澇災害,給瓊海帶來了不小的損失,也讓我們看到了災害面前人類的渺小,但更讓我們看到了團結的力量。從消防救援人員的逆行而上,到政府部門的迅速響應,再到社會各界的無私援助,每一個人都在為戰勝災害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同時,這場災害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
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瓊海一定能夠盡快從災害的陰影中走出來,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園。而龍壽洋田野公園,也終將再次迎來金黃的稻田、歡聲笑語的游客,重現 “瓊海后花園” 的美麗景象。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