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好不好,那可能要先從餐飲看起。餐飲行業作為中國消費市場的重要支柱,不僅直接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更是觀察消費活力的晴雨表。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5年5月全國餐飲收入達4578億元,同比增長5.9%,這一增速明顯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平均增長率,也表明餐飲消費正在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
另一方面,餐飲行業的連鎖化與品牌化也在加速市場的成熟與專業化。據《2025中國餐飲連鎖發展白皮書》顯示,中國餐飲連鎖化率從2021年的19%提升至2024年的23%。2024年,500家至1000家規模區間的品牌門店數同比增長93.6%,發展迅猛。
餐飲品牌的競爭力,體現在兩個維度:一是前臺易被感知的品牌、菜品與服務;二是后臺高效的運營、強大的供應鏈與精準的客戶洞察,這一切都根植于堅實的數字化能力。行業標桿海底撈,正以其匍匐前行卻堅定持續的數字化進化,引領并感知著這場變革的深度與方向。
始于顏值,終于效率
2011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海底撈你學不會》席卷各大暢銷榜,成為現象級作品。這本書深度剖析了創始人張勇及其團隊“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其引發的學習熱潮遠超餐飲行業,被社會各界奉為管理典范。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海底撈式服務”深入人心——從美甲、擦鞋到如今演唱會后的免費接送大巴,只有顧客想不到,沒有海底撈做不到,其口碑傳唱至今。
![]()
海底撈門店圖(圖源:品牌官網)
然而,就在大眾熱衷于解讀其服務神話之時,海底撈的另一場革命已悄然啟幕。同年,海底撈率先將紙質菜單全面更換為iPad,并自主研發了點餐App,以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效率與用戶體驗。談及為何選擇iPad,海底撈信息技術統籌負責人楊炫之毫不避諱地承認,在2011年最初做選型決策時,外觀設計和品牌形象是首要因素。在當時,用iPad點餐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升級”和“品牌宣言”,能向消費者直觀地傳遞出海底撈追求高品質、時尚、創新的形象。
始于顏值,終于效率。這可能是海底撈與Apple在商業應用場景的共創故事的起源。
![]()
海底撈店員使用 iPad 點餐系統服務顧客(圖源:官方)
楊炫之補充道,IT 產品和體驗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而 Apple 產品的可拓展性讓海底撈在復盤時發現,這其實是一本“超值的經濟賬”。基于 Apple 生態進行開發,不僅能保證設備始終保持流暢的端側使用體驗,還能支持每年的更新迭代,持續優化顧客的交互體驗。比如,在顧客點餐環節,海底撈 IT 部門不斷進行功能升級,最近新增的 AI 功能就能根據用戶需求(如孕婦、健身人士等)更智能地推薦合適菜品。與此同時,為了幫助員工更高效地服務顧客,海底撈還在持續開發智能店務 App 和智能待客系統,讓庫存管理、門店運營更加智能化。
“我們的選擇標準其實很務實,從早期注重品牌與市場知名度,到中期要求拓展性,再到后期追求強悍性能。這是一個逐步進階的過程。”楊炫之說道。
AI說得再天花亂墜,也要先服務業務
如何評估數字化投入的ROI是每個企業管理者關注的問題。伴隨AI浪潮興起,許多企業盲目追逐技術熱點,陷入“為AI而AI”的誤區。
“企業應用AI必須注重實際ROI。在實際過程中如果我們發現有些項目的投產比是低的,那我們可能就不會去做,它需要基于業務場景去看,”楊炫之告訴胖鯨。
這里他分享了一個案例。
餐飲高峰期排隊等座一直是一個問題,如何避免因排隊過長造成客源的流失對門店經營而言至關重要。傳統來說,餐飲門店是通過人工巡場,一般5-8分鐘,且過程中通過對講機與收餐人員保持溝通并確認實時情況。這其中也難免受噪音、信息延遲等因素讓一線員工也陷入反復的巡場與對講溝通,也給顧客帶來不好的體驗。
因此2024年,海底撈攜手旗下子公司優海科技共同打造智能待客系統,為餐飲流程定制本地 AI 模型,并在 Mac mini上實現高效運行,系統能動態捕捉餐桌狀態變化,?需??反復巡場確認,不僅?幅降低了 “安位置”崗位的技術難度,更將員?從繁瑣的巡場與溝通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投?為顧客帶來更專注的服務中,優化顧客等待的體驗。
“綠色代表空閑,紅色是用餐中,藍色是正在清理。”優海CTO程起武介紹道,“系統還能自動識別收臺是否符合標準流程,是否及時。”
![]()
海底撈門迎在 iPad 上使用智能待客系統實時查看桌臺狀態
從結果上來看,這套智能待客系統使門迎工作效率提升了45%,顧客平均等待時間減少了8分鐘,高峰時段桌臺利用率達到95%。
而支撐這一切的Mac mini,相比傳統服務器,推理速度提升了2.16倍,能耗降低了78%,散熱表現提升了3.5倍,大大減輕IT部門線下運維和排障壓力。同時程起武還特別指出,相比傳統服務器體積大占地方,機身大小僅有12.7厘米見方的Mac mini 安靜穩定和低能耗,這對于關注坪效的餐飲行業而言是一大福音。
![]()
海底撈信息技術統籌負責人楊炫之分享(圖源:官方)
結語:
伴隨著消費市場細分需求的顯現,餐飲行業也面臨新的變革,呈現一大難通吃,但大者恒大的新格局。
在8月25日海底撈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中也提到,海底撈的雙規制戰略初現成效。一方面以海底撈母品牌為先通過“鮮切”系列工坊店、包間店、臻選店、親子主題店、夜宵主題店等深化多場景創新,另一面品牌發起“紅石榴計劃”,在火鍋主業務基礎上孵化的多個餐飲品牌搶占消費新風口。據最新數據顯示,包括“焰請烤肉鋪子”在內的“其他餐廳收入”達5.97億元,同比增長227.0%。
餐飲品牌一方面要積極擁抱消費者多元需求下的多場景創新,另一方面品牌集團的數字化協同與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則是那把幕后的成功關鍵鑰匙。
而持續數字進化的同時,不變的是持續對人的洞察。正如《海底撈你學不會》的海底撈式“以人為本”經營管理哲學,在海底撈的構想中,每一次技術升級都應該化作顧客能真切感受到的驚喜,創造更加人性化的體驗。我們看到,從iPad點餐到利用Mac mini部署本地AI模型,海底撈與Apple的合作展示了一條科技與傳統行業融合的清晰路徑:以技術增強而非替代人性,以智能提升而非削弱溫度。
正如楊炫之所言:“我們是來吃飯的,技術應該是無聲的賦能者,而不是喧賓奪主的炫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