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本應是純粹的,不受任何影響的,哪怕孩子再不堪,也是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變成什么樣,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一如既往的,可是父母也是人,當孩子一次次頂撞自己、忤逆自己,讓自己傷心難過時,當孩子一邊花著父母的血汗錢一邊不尊重父母嫌棄時,當孩子一次次觸碰父母的底線時……
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漸漸發生了改變,父母一直做錯了,不應該毫無保留的愛孩子,正因為對孩子的愛毫無保留,孩子才會肆無忌憚的傷害父母,作踐父母的愛, 愛人先愛己,父母應該收回給孩子全部的愛,留下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好好愛自己,回想起孩子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父母心如刀割……
當孩子呱呱墜地時,父母滿心歡喜,滿眼都是孩子,孩子的每一聲啼哭都令父母激動萬分,只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給孩子全部的愛,之后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參與到孩子的許多第一次,孩子的第一次笑、第一顆牙齒、第一聲‘爸爸’‘媽媽’……都令父母無比欣喜;當孩子生病時,父母心急如焚,恨不得代替孩子生病,看到孩子打針痛得哇哇大哭的時候,父母的心也跟著疼;
當孩子去讀幼兒園時,爸爸媽媽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工作總是牽掛萬分,怕孩子在幼兒園認生、哭鬧,怕孩子渴了、餓了沒人管,怕孩子午睡踢被子,當下午幼兒園接孩子時看到孩子笑瞇瞇地跑向自己的那一刻,無比的幸福;
當孩子讀小學時,一天四趟來回八趟的接送,早上送孩子去學校,父母自己騎車回家,中午父母騎車去把孩子一起接回家,午休后又叫孩子起床送孩子去學校,父母再騎車回家,晚上放學時,父母騎車去接孩子一起回家,每天都這樣循環。如果父母有什么事,第一擔心的就是孩子,怕孩子在學校路口焦急的等待,也怕孩子等不到大人接自己走回家中路上遇到壞人或危險。
不僅每天需要接送,準備一日三餐,晚上還得輔導作業,不輔導作業時母慈子孝,輔導起作業來就雞飛狗跳,盡管如此,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沒有少半分,認為孩子只是學習不好,又不是做人不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人品三觀不出問題,以后出了社會也不會差到哪去;
當孩子小升初時,父母帶著孩子去報名,走到校園門口,孩子緊緊的拽著父母的胳膊,一副非常緊張的樣子,父母還笑孩子,都十二歲讀七年級的人了,不能這么膽小,有些孩子沒有爸爸媽媽陪伴是自己來找教室的,不也好好的嗎?不管父母怎么說,孩子就是害怕,就像一只小鳥依偎在鳥媽媽身邊的那種感覺,此時此刻,父母對孩子的愛意仍然沒有減少;
當媽媽發現孩子不務正業,天天打著學習的名義把她自己關在房間偷偷玩手機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時,父母生氣、焦慮,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希望她以學業為重,孩子表面上答應了,實際上一直生父母的氣,認為父母沒收她的手機,摔壞她的手機就是她的仇人,而那些給她手機玩游戲的不管她的人就是她的恩人,她的朋友,她值得相信的人,還在各種紙上寫著埋怨、辱罵、怨恨父母的話,說實話,父母看到孩子這樣不思進取,墮落時,心里多少是有一點不舒服的;
當孩子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晚上快九點了,孩子非得去洗頭,父母讓她第二天中午再洗,晚上濕著頭發睡覺對身體不好,孩子立馬炸了)沖父母大喊大叫時,父母再也忍不下去了,隨即狠狠教育了孩子一通,問她有什么資格沖父母叫喊?這是第一次,以后再這樣,絕不手軟,直接上手打,孩子才稍微收斂了一些;
當孩子為了換新書包,為了買新衣服一次又一次在媽媽面前耍小伎倆時,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在父母面前撒謊、屢教不改時,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在父母面前說一些讓父母傷心的話語時……父母才后知后覺,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愛到底值得不值得?
孩子對父母越差勁,父母對孩子的愛越往下減,人都是相互的,也是平等的,父母也是人,憑什么對不尊重自己,不愛自己的人一直保持著原有的愛一直愛下去?人生不過區區三萬多天,結婚前至少耗費了七千多天,結婚后生孩子帶孩子到孩子讀初中人生幾乎已經過半,現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慢慢老去的年紀,為何要把全部的心思全部的愛放在孩子身上?
人,首先要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是不會懂如何愛別人的,誰都是第一次做人,也是第一次當父母,第一次當孩子,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你對我怎樣,我便對你怎樣,那種一味的付出和討好還換不回來真心就要及時收回自己的付出,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要不然后果很可能是讓一直受益的人不懂感恩還來作踐自己,何必呢?
![]()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