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閱兵結束后,前來觀禮的各國領導人基本都選擇在3日和4日離開回國,唯有緬甸代總統敏昂萊,在中國多地進行了訪問。他先率團去了哈爾濱,又去了成都,成為了最后一個離開的外國領導人。
而他在這兩個地方分別提出了5個請求,也釋放出了某種不同尋常的信號。
在哈爾濱的哈工大,他重點關注了該校在航天領域的成就,提出希望能派緬甸的航天專家到哈工大學習。
在哈爾濱電氣集團,他考察了這家企業的水電、核電、新能源發電等裝備;在黑龍江惠達公司,他考察了最新的農機設備和智能化系統集成。最后提出后續想與兩家企業展開合作。
在北大荒展示館,他對水稻種植、智能農業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還說希望能把黑龍江的優質大米帶回緬甸。
在成都,他考察了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重點關注了抗震設計體系、綠色建筑技術等,希望該院可以助力緬甸大地震的災后重建,以及中緬經濟走廊建設。
之后,他還召開了中緬經濟合作促進交流會,邀請中企赴緬投資,對稅收減免、結算方式、邊境貿易口岸提升等企業關心的問題都有積極的回應,而且承諾,緬方會為中緬合作提供便利和保障。
可以看出,在解除國家緊急狀態、決定舉行大選的時刻,敏昂萊開啟一場從華北到西南的深度中國行,背后是緬甸軍政府在西方制裁下的尋求發展的戰略意圖,以及對中方的迫切需求。
無論是親自出面招商引資,還是看中黑龍江的水稻、想引進發電設備(緬甸全國電力覆蓋率才50%)、希望中方助力災后重建,都直指緬甸發展痛點——缺電、缺技術、缺基建、缺投資,而想派航天專家到中國學習,更是顯示出敏昂萊希望借助中國技術,實現科技的跨越式發展,甚至想借助中國謀求國際承認,穩固對內統治的合法性。
展望未來,隨著西方持續制裁、特朗普對緬甸商品加征40%高關稅,預計緬甸向中國靠攏的趨勢還會繼續發酵。而中方對緬甸的發展也一定會提供必要的支持,因為對于這個常年深陷于內戰的鄰國來說,發展,恐怕才是他們走出惡性循環、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鑰匙。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