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拼刺刀退子彈這個梗貌似傳了有幾十年了,今兒咱從槍的這個角度看看,三八大蓋拼刺刀要不要退子彈?退子彈有沒有用,還有就是,拼刺刀退子彈這說法到底多可疑。
![]()
咱先看看退子彈的說法,目前廣為流傳的,關于日軍拼刺刀退子彈的原因就是,這三八大蓋的穿透力強,一槍倆眼,拼刺刀的時候容易擊穿對手而擊中戰友。
![]()
先看這個穿透對手擊中隊友這個說法,老式的栓動步槍,用的都是全威力彈,近距離射擊一槍兩命的情況非常常見,這個并非是三八大蓋獨有,英軍的.303、德軍的7.92*57mm重尖彈、蘇軍的7.62*54mmR都是存在這個現象的。那么,這些軍隊,有沒有這個說法呢?沒有。這些槍彈,近距離的穿透能力都差不多,一槍能打穿兩個,那日本的這個退子彈的說法是不是就有點奇葩了?
![]()
這鏡頭應該沒人沒看過吧?
如何讓槍不會走火?
咱都知道啊,槍這東西容易打死人,所以為了防止走火,都設計了保險。三八大蓋作為一個19世紀的步槍,有沒有保險?肯定有。和所有栓動步槍一樣,三八大蓋保險位于槍機尾部,那個旋鈕就是保險。三八大蓋上保險的設計呢,上了保險,槍機和拉機柄直接被鎖死了,拉機柄拉不動,扳機扣不動,根本沒法擊發了。
![]()
上面槍機尾部就是保險,向右旋轉就可以。目前我看見過兩種三八大蓋的保險,一種是帶有一個凸起的,類似于撥片性質,直接撥動即可;另一種是帶有凹陷,可以擰,多數是下面這樣,用手掌按住,直接一旋轉就可以了。不管是哪種呢,其實都很方便了,上保險不存在什么難度問題。而且,上保險如果還帶有難度了,這保險其實沒啥意義了。
![]()
有一種關于"拼刺刀退子彈"的說法是,上保險的動作類似于拉動拉機柄。這個說法的可能性確實是有,如果用手掌按動旋轉,確實是像在拉動旋轉槍栓,尤其遠距離看,的確有幾分類似握著拉機柄旋轉。所以那些所謂的抗戰老兵所說退子彈,確實可能是這種說法。
另一方面你要從栓動步槍這個原理上看,三八大蓋五發子彈,他這個擊發,是要有幾個動作的,裝填、閉鎖、擊發、開鎖、抽殼、拋殼。你得先上膛,正常子彈是放在彈倉里的,想擊發,你就得先通過槍機把子彈從彈倉里面推進槍膛里,然后扣扳機,通過擊針擊發就可以了。然后你再想擊發,你就得拉動拉機柄,退出剛打的那一發的彈殼,然后把下一發推進去。
![]()
你得裝填才能擊發
![]()
拋殼、裝填、擊發
那么問題來了,槍膛里有一個彈殼,這槍咋擊發?槍膛里沒子彈,這槍咋擊發?栓動步槍不比自動步槍和半自動步槍,那些是自動裝填的,三八大蓋是要手動裝填的。你不裝填,那子彈不可能自己鉆進去,他也鉆不進去。
![]()
手動裝填之前,子彈是在彈倉里的
![]()
彈頭都沒,怎么走火?
那么就是,你想防止他走火,你提前把槍里那一發打出去就可以了啊,然后你不拉動拉機柄就完事了了啊。這會兒你再對比一下,你本來右手食指就在扳機上,你是直接扣扳機方便,還是松手拉動拉機柄方便?很明顯,扣扳機方便。而且關于這點呢,以前在查資料的時候,也確實看見過步兵操典里提倡的是"近距離接敵先開槍"這個說法,包括還有一點是先扔手雷。
電影里,有日軍在拼刺刀之前一發一發退子彈的場景,這個就顯得非常無語了。明明三八大蓋下面有個彈板,可以拆下來直接一次性把五發子彈都卸下來。這個問題就是,對方已經開始沖鋒了,你如果一發一發的退子彈,沒等退完,上來被人一刺刀捅死了,你是不是有點丟人了?
上面這些說明啥?上保險了,他不可能走火,子彈擊發之后,還是不能走火。那么,你退子彈還有意義么?
![]()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拼刺刀你要分個情況,一種是主動拼刺刀,就是鬼子向對方陣地發起豬突戰術了,另一種是被動拼刺刀,就是對方突然沖過來了。(這里主動拼刺和被動拼刺是我自己發明的)。第一種情況,你確實是有時間退彈或者上保險,但是第二種情況,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先開槍,開完緊跟著沖上去,你根本沒時間退子彈了。
所以,無論是栓動步槍擊發的原理,還是三八大蓋的保險設計,拼刺刀之前退子彈這個說法,怎么看都是站不住腳的。所以,我也只能理解為一些老兵眼花,另一些人以訛傳訛了。這個真實性,我是持懷疑態度,除非有官方正式說法,類似于一些教材以及操典的明文規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