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網友剛剛上傳的帖子,原文截圖如下。
![]()
![]()
說真的,我對“餓了么”很失望,昨天中午11點22分點了個外賣,預計送達時間是12點25分到45分之間,一直等到下午1點30分上班都沒送到,導致我午飯沒吃,午休沒睡覺。
因為超時30分鐘有7元可疊加賠付,如果退單,就啥都沒有了,我就虧大了,所以我不能退單,一直等著送達。
結果呢,等到下午6點下班都沒吃上,晚上7點多到家,一看顯示已完結,外賣沒收到,也沒有自動退款。因為配送異常,慢必賠也取消了。
餓了么的服務就是這樣的嗎? 超時30分鐘賠7元,等到超時6小時,系統自動取消訂單,就啥也不賠。
我的這6小時的時間一文不值嗎? 能不能換位思考一下顧客的心情?
![]()
看到你的遭遇,真的替你窩火。這事兒說大不大,但就像卡在喉嚨里的魚刺,吐不出咽不下,憋屈得慌。咱們先不急著罵平臺,先理清楚這里面的彎彎繞繞。
第一層、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
餓了么的賠付政策明面上寫得漂亮,超時30分鐘賠7元,但仔細想想,這7元到底是補償還是敷衍?說好的“70%訂單金額賠付”可能只針對買了“準時達”的用戶,而你可能壓根沒選這個服務,最后只能拿個象征性的7元。更氣人的是,系統自動取消訂單后,連這點補償都沒了——規則成了平臺逃避責任的擋箭牌。就像你買了個保險,結果理賠時發現免賠條款比保險本身還厚,這擱誰不憋屈?
第二層、時間成本誰來買單?
你等了6小時,不是等一頓飯,是等一份被踐踏的信任。平臺用“自動完結訂單”搪塞,本質上是在用技術暴力剝奪用戶話語權。想想看,這6小時你可能錯過了午休、耽誤了工作,甚至影響了情緒——這些無形的損失,平臺根本不會計算在“成本”里。說平臺優化了騎手考核,但用戶這邊呢?算法只顧著安撫騎手,卻把消費者當皮球踢來踢去。
第三層、退單即失權,這是霸王條款嗎?
“不退單就拿不到賠付”這邏輯,簡直像綁架。平臺用蠅頭小利(7元)誘使你放棄維權,本質上是在利用信息差和用戶焦慮,收割情緒價值。就像超市結賬時塞給你張“滿減券”,但前提是你必須放棄投訴商品質量問題。這種套路,早該被《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按在地上摩擦了。
第四層、系統自動完結=平臺甩鍋?
訂單顯示“已完結”卻沒收到餐,這操作比薛定諤的貓還魔幻。到底是騎手放錯地址?商家沒出餐?還是系統bug?
平臺理應第一時間核查原因,而不是用冷冰冰的“系統自動處理”打發用戶。提到配送異常需平臺擔責,但實際執行中,用戶往往得自己舉證、扯皮。技術本該是服務工具,現在卻成了平臺逃避責任的馬甲。
最后說句氣話:
餓了么這波操作,像極了渣男的“已讀不回”——既不承認錯誤,也不徹底切斷關系,就拖著讓你患得患失。
但消費者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建議直接走投訴通道(別信APP里的客服,找12315或黑貓警長投訴),把訂單號、截圖、溝通記錄焊死了甩過去!
平臺可以算算法,但別想算計人心!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