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封疆大吏后的第一年,戈爾巴喬夫緊鑼密鼓的干了四件事,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權威。他通過上中下三個方向的努力,展現出一鳴驚人的政治手腕,在各個方面打開了局面。
戈爾巴喬夫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定調子。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是蘇聯的傳統農業區,戈爾巴喬夫在第一次主持的邊疆區黨委會上,就提出要為邊疆區的農業發展制定長遠計劃,這個計劃涵蓋發展專業化,采用工業工藝,改變農業生產配置,提高轄區民眾生活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事是好事,但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按照慣例,第一書記要將事情先在幾位領導同志之間私下溝通,再上會供大家討論。戈爾巴喬夫違背這個傳統,直接在黨委會上以第一書記身份提議,遭到了其他黨委委員的抵制。只有邊疆區蘇維埃執委會主席博先科同志出來打圓場,說這些問題很重要,大家應當先考慮考慮再來討論。
遭遇這次挫折后,戈爾巴喬夫換了一種方式,花了一段時間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最后形成書面報告上會討論,這才被黨委會的一致通過。那些曾經的反對者看到年輕的領導終于回到正確的工作方法上來很是高興,卻沒想到這是戈爾巴喬夫“進入陣地后的火力偵察”,看看誰不和新領導保持一致。很快,他們就該倒霉了。
![]()
戈爾巴喬夫上任后的第二件事是動干部。邊疆區領導層的老同志眾多,比他大上15歲或20歲的大有人在。這些人在新一屆黨委班子的第一次會議上就抵制戈爾巴喬夫的命令,讓他很不安。戈爾巴喬夫決定,拿邊疆區二號人物、第二書記熱茲洛夫同志開刀。
戈爾巴喬夫給他定了兩條罪名,一是不務正業,包括酗酒、釣魚、打獵;二是不得人心——許多年輕干部反對他。戈爾巴喬夫代表黨組織親自找他談話,要他自己辭職,主動申請退休。整個過程進展順利。至于為什么“順利”、怎樣“順利”,戈爾巴喬夫在回憶錄中只字未提。反正,如果“不務正業”和“不得人心”能夠成為一把手罷免二把手的理由,那官場這碗飯也太容易吃了。
拿下第二書記之后,戈爾巴喬夫開始更換邊疆區下轄各區、市的第一書記,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熟悉的、來自農業戰線和共青團的年輕干部,在短短一年之內,把邊疆區的大多數關鍵崗位換上了自己人。
![]()
戈爾巴喬夫上任后的第三件事是混臉熟。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相鄰的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和羅斯托夫州。戈爾巴喬夫稱之為“北高加索三角區”,他認為,三地在工業協作、農業生產和旅游療養等方面存在著合作互補價值,這兩地的第一書記值得結交。
時任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黨委第一書記名叫格里戈里·謝爾蓋耶維奇·佐洛圖欣。戈爾巴喬夫上任后不久,就向他請教如何帶隊伍。佐洛圖欣很欣賞這位謙虛的后起之秀,把他拉進了一支“秘密隊伍”,為戈爾巴喬夫繼續平步青云注入了新的助力。
眾所周知,蘇共中央委員們主要由各州、邊疆區的第一書記構成。這些諸侯們平時分散在全國各地,每到關鍵時候就是決定高層人事的柱石。就是這伙人,在1957年幫助赫魯曉夫反敗為勝,粉碎六月政變;也是這伙人,在1964年的十月政變中,跟隨勃列日涅夫罷黜赫魯曉夫,擁護他當上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初,為了籠絡住這些諸侯們,幾乎每天上午都和他們打電話。電話的內容大同小異:“伊萬諾夫同志,您好啊,你們那的工作開展得很好,中央對您的能力很肯定。目前有件事比較重要,需要征求您的意見。”或者是:“瓦西里同志,您好啊,你們最近的工作做得不錯,中央知道你們克服了很多困難。主席團最近準備實施一項新政策,您看這樣是不是有益于工作?”
![]()
從1964年夏天的政變密謀階段至1966年的蘇共二十三大,在各地第一書記群體中,形成了一個忠于勃列日涅夫的小圈子。他們唯勃列日涅夫馬首是瞻。每當召開全國性會議,他們都會為領袖造勢,確保勃列日涅夫的提議能夠獲得多數通過。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黨委第一書記佐洛圖欣同志就屬于這個圈子。1970年7月,最高蘇維埃召開會議,各地的第一書記們作為蘇維埃代表紛紛到會。會議間隙,佐洛圖欣帶著戈爾巴喬夫參加“小圈子”里的聚餐,幫助這位后起之秀拓展人脈。
既然是聚餐,那就要喝酒。俄羅斯人民好美酒,俄羅斯官場就更好美酒了。戈爾巴喬夫接過服務員遞過來的斟滿伏特加的高腳杯,向大家敬酒示意,抿了一小口。隨后就有人不高興了。正所謂“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好,一瓶倒;感情鐵,喝吐血”。戈爾巴喬夫在這種場合喝紳士酒,引起了同僚們的警覺。
奧倫堡州州委第一書記科瓦連科看著戈爾巴喬夫的杯子發問:“這是怎么回事?”
戈爾巴喬夫回答:“我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循序漸進,但是持續不斷。”
![]()
在場的各位封疆大吏都笑了,氣氛好了些。大家對這位全國最年輕的第一書記有些好奇,有人問戈爾巴喬夫和勃列日涅夫的關系怎樣。戈爾巴喬夫說出自己上任前后勃列日涅夫對自己的支持和評價,贏得了大家的信任。戈爾巴喬夫聽著聽著明白了,原來這些人都是反對柯西金和波德戈爾內的,尤其以反對柯西金的居多。
1970年,戈爾巴喬夫加入了這個忠于勃列日涅夫的小圈子。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這個小圈子里的第一書記們和中央的第聶伯幫成員一道,形成了勃列日涅夫的權力基礎。到了八十年代,戈爾巴喬夫干得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撤換這些人。
戈爾巴喬夫上任后的第四件事是跑項目。他用了6個月時間,向中央“要來”了斯塔夫羅波爾運河項目。斯塔夫羅波爾氣候干旱,發展農業亟需興修水利,這種大規模的引河灌溉工程地方政府又無法獨立完成,只能借助“上面”的力量。蘇聯這么大,全國各地都在向中央伸手要項目,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很是考驗地方官的能力。
斯塔夫羅波爾運河項目本屬于北高加索運河灌溉系統的二期工程,一期工程在蘇聯“五五計劃”時期(1951年至1955年)啟動,“六五計劃”時期完成,而后因為各種原因陷入停滯。以至于到了1966年的蘇共中央三月全會,還在強調要加速北高加索的水利工程建設。結果還是雷聲大雨點小,進展緩慢。
![]()
1970年7月,蘇共舉行中央全會,再次強調要加速北高加索的水利工程建設。剛剛上任兩個多月的戈爾巴喬夫堅決擁護全會精神,狠抓貫徹落實,迅速草擬項目可行性報告。這年秋天,蘇聯土壤改良和水利工程部部長葉夫根尼·葉夫根尼耶維奇·阿列克謝耶夫斯基來到斯塔夫羅波爾休假。戈爾巴喬夫帶著項目報告登門拜訪,請部長同志審閱。部長同志爽快地拿出專業意見,建議戈爾巴喬夫把15年的長遠規劃先放一放,著力做實最近5年的建設計劃。
戈爾巴喬夫從善如流,帶著改好的報告又去謀取領袖的批示。1970年12月,阿塞拜疆加盟國慶祝蘇維埃政權成立五十周年,勃列日涅夫應邀出席。戈爾巴喬夫以俄羅斯聯邦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參加慶典活動。席間,他湊到勃列日涅夫身邊,把項目計劃向領袖作了匯報。
勃列日涅夫對著一堆數據和圖標,問了戈爾巴喬夫很多細節問題,戈爾巴喬夫對答如流。不久,勃列日涅夫主持政治局會議,將斯塔夫羅波爾運河計劃納入會議議程。1971年1月,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聯合發文,做出關于加速建設斯塔夫羅波爾大運河及引水灌溉系統的決定,并宣布該工程為全蘇共青團突擊工程。大量資金和工程設備隨后撥發,數萬青年開赴邊疆區。戈爾巴喬夫就此取得成功。
總的來說,戈爾巴喬夫在自己上任的第一年里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第一,在邊疆區建立起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干部隊伍,確保了自己今后能政令暢通。第二,在蘇共中央委員這個群體中擴大了自己的影響,為今后的高升創造了人氣。第三,向中央爭取了大量的政策、資金以及工程支持,為邊疆區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完成了這些基本操作,戈爾巴喬夫開始干“細活”,改變家鄉落后的社會經濟現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