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0年代,以虎豹坦克為主力的德國裝甲師和以t-34中型坦克為主力的蘇聯坦克軍,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可怕的裝甲力量之一,蘇德戰爭更是將坦克這款陸戰利器推上了發展的巔峰。然而在上世紀20年代末,蘇德這兩個以后的坦克強國曾共同研制過一款奇特的中型坦克,這就是本文的主角TG-1中型坦克,作為蘇德合作的結晶,TG-1中型坦克并沒有引起雙方的重視,但是在那個蘇聯缺技術,德國缺生產條件的年代,TG-1中型坦克即見證了兩個大國的無奈,也為以后兩國的坦克發展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儲備。
研制背景
![]()
▲當時關于蘇德雙方簽訂條約的新聞報道
1919年德國魏瑪共和國正式成立,同時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在《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下德國不允許研制和生產坦克,在國內和國際事務上處處受制于人,四處碰壁,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德國人很難找到合作的渠道和對象。同時一戰的結束也讓沙俄這個老牌列強變成了蘇聯,作為一個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死敵的新生大國,蘇聯同英法等西方國家的關系更是勢如水火,在國際上被嚴重孤立。雖然經濟大蕭條的爆發使得美國和歐洲的技術、人才、資本紛紛前往蘇聯尋找市場,但是在軍事技術方面卻被卡的死死的(不過蘇聯還是利用高超的外交技術能到了大量的西方坦克技術,只不過這是后話了)。
![]()
▲和t-34/85同框的蘇聯“自由戰士列寧”號KC輕型坦克,該坦克就是蘇聯工人在小作坊用錘子敲出來的,和原版的FT-17輕型坦克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的
在坦克技術方面蘇聯唯一的成果就是技師用錘子敲出來的十幾輛仿制法國FT-17輕型坦克的KC輕型坦克,此外還有幾輛繳獲的英制馬克菱形車體坦克。然而德國卻不一樣,一戰中研制的A7V坦克以及戰爭末期仿制的LK1、LK2輕型坦克都為德國積累了大量的坦克技術。德國有技術、蘇聯可以生產坦克,而且當時兩個國家路遠無爭,所以雙方一拍即合。魏瑪共和國成立后就立即和蘇聯展開了接觸,最終在1922年4月16日在意大利的利古里亞省雙方簽訂了《拉帕洛條約》,為了躲避戰勝國的監督,在附加的秘密條約中規定德國將在蘇聯境內秘密設立喀山軍事學院,同時派遣大量的科研和訓練人員,偷偷研發受限制的武器裝備并訓練軍事人員,作為回報,蘇聯將共享這些技術。
整體數據
![]()
▲TG-1中型坦克的原型車,T代表的是坦克的意思,G則是格洛特姓名首字母,此外可以看到該車的很多武器配備還是空的
1926年一支由德國工程師格洛特領導的科研小組來到了蘇聯列寧格勒的紅色十月工廠,為蘇聯正在研制的多炮塔新型坦克提供技術支援。樣車于1931年正式下線,TG-1的設計在當時來說還是非常新穎的。采用多炮塔的設計結構,主戰斗室被固定在車體上,頂部還有一座可以360度旋轉的小炮塔。在武器選擇方面蘇聯人也是斟酌再三,最初始的方案是1門37毫米坦克炮外加4挺7.62毫米機槍,改進方案是將37毫米坦克炮換成76.2毫米坦克炮,最終版本的方案是一門TP型76.2毫米坦克炮(被安裝在下方的固定戰斗室)配合一門37毫米坦克炮(被安裝在頂部的旋轉小炮塔),兩挺DT型7.62毫米機槍配合3挺馬克沁7.62毫米機槍,火力配置可謂十分豪華,非常合當時蘇聯人的胃口。
![]()
▲從火力配置上來看TG-1中型坦克還停留在一戰那種火力強大的移動堡壘階段,而且乘員高達11人。該坦克的76.2毫米坦克炮更多執行的是一些支援性的任務,頂部45倍口徑比的37毫米坦克炮在發射穿甲彈時炮口初速高達800多米每秒,能在500米的距離上能夠擊穿35毫米厚的垂直裝甲鋼,火力配備上和法國的夏爾B1重型坦克有些類似
在防護方面TG-1中型坦克同樣很優秀,整體采用壓延鋼板和鑄造件焊接而成,車體最大裝甲厚度更是達到了50毫米,在車體構造上很多地方采用了傾斜的設計,這樣的防護在當時絕對算的上是怪物級別的。TG-1中型坦克在動力選擇方面同樣很是坎坷,首先設計師計劃為其安裝250匹馬力的GroteV8發動機,但是該發動機的研制進度非常的緩慢,最后設計師為其選擇了伊斯帕諾M6型汽油機,該發動機最大可提供300匹馬力的動力,單位功率為12馬力每噸,坦克的最大公路速度為12公里每小時。
![]()
▲正在進行機動測試的TG-1中型坦克,由于后來臨時采用的M6汽油機比計劃采用的GroteV8發動機稍微大一些,所以原型車后部的發動機不得不外露出一部分。而且該坦克的懸掛系統受到克里斯蒂懸掛的影響,采用的是大尺寸的負重輪,此外該坦克的履帶采用的是比較精密的雙銷履帶
原型車下線后蘇聯人就在喀山訓練場展開了測試,結果表明該坦克的機動性和通過性還算優秀,但是動力系統還是小毛病不斷,首先就是發動機的散熱系統做的很差,經常會出現坦克拋錨的情況,而且剎車有時還會莫名其妙的失靈,其他比如空氣軟管斷裂的小問題更是不斷,總的來說動力系統缺乏可靠性。隨后蘇聯方面就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來評測TG-1中型坦克的生產可能性,最后得出了結論:TG-1中型坦克整體性能非常的優異,但是很多部件均采用的是德國制造的標準,對于蘇聯工廠來說過于精密,受到蘇聯工業的限制很難做到大規模的量產。最終蘇聯方面取消了TG-1中型坦克的量產工作,在留下了幾輛原型車后該坦克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有些資料顯示TG-1中型坦克的造價在當時大約為150萬盧布,這里我們拿t-34中型坦克來做個比較,最初型號的t-34造價約為27萬盧布,1942年改進型號的t-34造價約為19萬盧布。雖然蘇聯軍方對TG-1中型坦克的性能很滿意,但是冷靜下來后取消量產不失為最佳的選擇
隨后格洛特相繼為蘇聯設計了30噸級的TG-3坦克和75噸級的TG-5坦克(而格洛特正是后來為希特勒提交“巨鼠”方案的那個人),不過這些瘋狂的設計都沒能成為現實。雖然TG-中型坦克只是蘇德合作的一個小插曲,但是卻為蘇聯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經驗,那就是76.2毫米坦克炮的應用并非不可能,而這或多或少也影響到了后來蘇聯一系列坦克的研制工作。
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