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華為鴻蒙智行、小米等中國品牌向上圍剿,來自巴伐利亞的上空總是籠罩著一層陰影。
今年3月,一棟新掛牌的建筑在慕尼黑落地,這是小米汽車歐洲研發中心,毗鄰寶馬總部,小米汽車目前正在德國慕尼黑狂招高級經理、運營、整車/底盤工程師等崗位,最近,寶馬集團i系列汽車設計主管 Kai Langer 宣布正式加入小米,其曾主導初代寶馬i3(參數丨圖片)和i8設計。
![]()
他需要向自己昔日的中國徒弟李田原匯報。這位已是小米汽車的首席設計師,當年正是他在寶馬麾下的一員。
這樣關系的倒轉,折射出百年汽車工業的權力轉移。品牌溢價這個東西,在科技發展這么快的時代,真的沒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寶馬看清了,也妥協了。這頭德國大象如今需要回答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不是要造一輛電動寶馬,而是寶馬這家公司,能否再一次重塑自己。
新世代車型,就是寶馬的答案。9月5日,新世代首款量產車型BMW iX3全球首發,9月8日亮相慕尼黑車展,中國專屬版車型也將在年內與大家見面,2026年在國內投產。
![]()
這次的新世代車型,方方面面都透著“新”——駕駛操控、動力系統、電池技術、操作方式、數字化水平還有生產模式,全是新一代的東西。
這次的寶馬iX3以及此前奧迪Q6L e-tron等迭代,我們可以看到BBA擺明了是“被動追趕”,也不是人們想象中的“船大難掉頭”,如果有需要,普遍愿意低下頭來聆聽市場的聲音,放下身段促成合作。
但勢頭正盛的國產品牌,又是否會有畏懼?
就在同一天,全新問界M7,1小時小訂突破10萬臺。余承東直言,遠超預期,超乎想象。
![]()
寶馬iX3的出現,或許將這場“老錢”與“新貴”的較量推向更深層面——不是單個產品競爭的意義,更像是一次行業價值錨點的重新遷移。
五折的寶馬,還是跌麻了
“不是寶馬買不起,而是XX更有性價比。”
寶馬現在還貴嗎?反正估計沒有人還覺得是一個BBA該有的價格了。2024年,寶馬i3落地價一度腰斬至不足16萬元。2025款525Li,裸車價從43萬掉到26.3萬。
但就這也賣不動。
2025年上半年寶馬中國市場銷量為31.81萬輛,同比下降15.5% 。相反,無論是在歐洲市場、德國本土,還是美國市場,美洲地區,全部獲得了同比上漲的成績。
![]()
而新能源時代,國產品牌最大的突破就是在價格上的限制,與豪華二字關系越來越緊密,即便是幾十萬的新車,只要產品力夠強,依然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問界和理想無論是平均成交價還是市場認可度,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主要原因,無非“好開”的標簽正在經歷一場重新定義。寶馬切換到G底盤后,也就是2018年后,寶馬離“操控”二字越來越遠,成長于電動時代的年輕群體,從未親身感受過寶馬燃油車巔峰時期的操控魅力,自然難以對這個品牌產生深厚的情感認同與認知濾鏡。與此同時,領克、小米等國產品牌恰好抓住機遇,憑借電機與生俱來的瞬時扭矩響應,搭配調校得輕巧靈敏的底盤,成功俘獲了一大批追求性能與操控的年輕愛好者。
![]()
寶馬定價體系混亂的問題也成為消費者不買賬的重要原因。
面對同一款車型,相同的配置,你在相隔不太遠的兩家4S店里,可能“談定”的價格相差好幾萬元。
今年3月,廣匯汽車子公司廣匯寶信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集團于2025年3月20日獲其上游供應商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和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告知,由于公司經營的10家寶馬汽車經銷網點未能達到與寶馬約定的《BMW品牌經銷商協議》中的部分商業條款,故而被撤銷上述10家經銷網點銷售寶馬汽車的授權。
這類事件也極大地損害了寶馬品牌,其口碑和信譽備受質疑。都不用同行襯托。
中國特供,專屬在哪
新世代的寶馬反復強調“為中國而生”。
這是有討好的成分,最主要的是寶馬想明白了,目前他們在打是一場效率戰,而不是技術炫技戰。
所以現在華晨寶馬一把手由生產建設型高管的戴鶴軒,替換成金融女高管寶思齊,在理想、蔚來、問界等品牌等新勢力品牌的強勢進攻下,對銷量每況愈下的華晨寶馬而言,產能不再是核心要務。
寶馬iX3國產版本的設計是由中國團隊主導的,此前有報道表示中國版將搭載專屬BMW操作系統X,配備17.9英寸中央觸摸屏和3D平視顯示器。
![]()
寶馬的設計語言一向比較超前,回想當年班戈操刀的E世代寶馬,剛出來也被吐槽,但現在絲毫不影響德系車歷史上的經典地位。
寶馬iX3的外觀和之前發布的Vision Neue Klasse X概念車極為相似,整體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科幻的。日行燈采用了雙箭頭式的設計,而雙腎格柵則用光影替代鍍鉻,由144顆LED燈珠引向縱深。
全新iX3車型最大的亮點是其擁有900公里CLTC工況續航里程。搭載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共研的大圓柱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續航里程增加30%,充電速度提升30%。基于800V高壓平臺打造,最大充電功率達到400千瓦,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
智能配置更是接地氣,聯合阿里巴巴、DeepSeek 融入AI大模型,智能個人助理更懂中文語境。還和Momenta合作,開發適配中國路況的智能駕駛輔助方案,
搭載 Momenta 智駕軟件的日產 N7、廣汽豐田鉑智 3X 各自的累計銷量均已超過一萬臺,市場反饋良好。
“新世代”能否托舉“新時代”?
這些點夠吸引人嗎?
其實如果寶馬還想要BBA的光環,最起碼在中國市場,還是要形成肉眼可見的、足以令對手窒息的“代際優勢”。
因為今天中國品牌不僅在電動化、智能化的體驗上實現了平替,更在豪華感的營造、場景化需求的滿足上,完全實現甚至遠遠超越傳統豪華品牌所提供的那種“虛榮價值”。
就比如現在一輛豪車,買的不僅僅是車,還有背后的體系和服務。蔚來已將換電補能網絡覆蓋至全國,用戶體驗方面會更加出色;理想用“城市用電、長途用油”定義了大電池增程車,用“冰箱彩電大沙發”定義了家庭SUV產品;問界、小米也都有自己可以稱作“顛覆性”的殺手锏。
![]()
寶馬在這些方面的布局遠不及本土車企深入,只是單點技術的突破,那就沒有什么吸引力可言。
寶馬大圓柱電池雖號稱“革命性”,但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已實現規模化應用,且在成本控制與供應鏈穩定性上更具優勢。
從奧迪到問界,目前更普及的無疑是華為智駕,華為生態讓車機與手機、智能家居無縫聯動。問界車主中,62%同時擁有華為其他設備,而搭載華為 ADS 智駕的問界 M8、M9 在 35~50 萬元的高端市場上均有過月銷2萬的成績,側面證明華為ADS在高端消費者群體中,有著相當可觀的認可度。
![]()
中國專屬版年內發布,2026年才國內投產。這速度對于跨國品牌來說已經不慢了,但對于“發布即量產”的國產品牌來說,很難想象中國電動車市場在明年會卷成什么樣子。華為、小米、蔚小理等品牌又會推出多少更先進、更具顛覆性的產品。
說到底,不是BBA不努力,而是游戲規則變了。但抄作業,最多也只能做個合格的追隨者,他們也不想,但畢竟巨輪再努力調頭,也難以復制快艇的靈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