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小孩,那就是我們年幼時的自己。
年幼時的自己受到了怎樣的對待,現在的你就會怎么對待這個世界。
《原生家庭的羈絆:用心理學改寫人生腳本》
相先生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真的太好哭了,前面部分的理論對我來說并不足以吸引,但越看越覺得作者仿佛在我身上按了監控,比我自己更了解自己。
他說:“你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你以為的自己。”
潛意識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在這個角落里,隱藏著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一面,但遺憾的是很多人終其一生或許都沒有勇氣面對。
他說:“拖延是想延長做自己的時間。”
白天的不得已到了晚上都成了渴望的自己,所以總是舍不得誰,所以總想在事情的最后關頭才動手,所以總是能拖就拖……
他說:“經常發朋友圈的人自我是不成熟的。”
以前,我會不屑一顧地嗤之以鼻,但現在我看到了發朋友圈后急切想看評論、點贊的自己,明白分享不等于熱愛,分享是記錄亦是渴望得到肯定和關注的行為。
他說:“一種習慣好不好,還是要看當事人的內心感受。“
所以,我們無權評判別人的習慣,更無權糾正他人的習慣。關照自己的內心,做好自己,養成自己喜歡的習慣就好。
……
全書一共8章,抽絲剝繭地講述了原生家庭,特別是我們和媽媽的關系決定了我們的人生。當然,正如作者所言,我們找原因不是為了歸罪于原生家庭,而是為了讓自己看見自己,在關系中活出自己。畢竟,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
我是怦然,和我一起讀書吧!
我更新不頻繁,因為只分享看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的人!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