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體檢報告,“頸動脈斑塊”幾個字讓不少人慌了神——這是不是意味著離中風不遠了?其實斑塊不是“定時炸彈”,管好嘴就能延緩進展,甚至讓斑塊“變穩定”。給大家說清:頸動脈斑塊患者該吃什么、忌什么,照著做,血管會慢慢感謝你!
![]()
一、多吃這5類食物,給血管“減負”
頸動脈斑塊的核心問題是血管壁脂質堆積、彈性下降,選對食物能幫血管“清垃圾”、強韌性,這5類要常出現在餐桌上:
1. 高纖維蔬菜:腸道通了,血脂少了
芹菜、菠菜、西蘭花、油麥菜等綠葉菜,還有芹菜、韭菜這類帶“筋”的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它們能吸附腸道里的多余脂肪,減少膽固醇吸收,避免血脂往血管壁上“貼”。建議每天吃夠300-500克,焯水、清炒都合適,別煮太爛,免得纖維流失。
2. 深海魚:每周2次,補對“好脂肪”
三文魚、鱈魚、沙丁魚等深海魚,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能調節血脂、減少炎癥反應,讓斑塊不容易“破”(斑塊破裂才容易引發血栓、中風)。每周吃2次,每次100-150克,清蒸最好,避免油炸破壞營養。
3. 全谷物:替代精米白面,穩血糖護血管
白米飯、白面條升血糖快,會間接促進脂肪堆積;換成燕麥、糙米、藜麥、玉米等全谷物,它們的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能延緩血糖上升,還能幫助控制體重(肥胖是斑塊的“幫兇”)。建議每天吃50-150克,比如早餐喝杯燕麥粥,晚餐用糙米飯替代白米飯。
4. 豆制品:植物蛋白比紅肉更友好
豆腐、豆漿、豆干等豆制品,富含優質植物蛋白,比豬肉、牛肉等紅肉的脂肪含量低,還含有大豆異黃酮,能輔助調節膽固醇。每天吃25-35克大豆(相當于1塊豆腐或1杯豆漿),替代部分紅肉,減少飽和脂肪攝入。
5. 低GI水果:補維生素,不添負擔
蘋果、藍莓、草莓、柚子等低GI(升糖指數)水果,富含維生素C和花青素,能保護血管內皮,但要避開西瓜、荔枝、芒果等高GI水果,避免血糖波動。每天吃200-350克,別榨成果汁(果汁會丟失纖維,升糖更快)。
二、這3類食物是“血管殺手”,再饞也要控
吃對能護血管,吃錯就是“幫倒忙”,這3類食物一定要管住嘴,尤其是斑塊已經超過1.5毫米、有狹窄風險的人:
1.高鹽食物:讓血壓飆升,斑塊加速長
咸菜、醬肉、腌制品、加工零食(比如薯片)里的鹽太多,會升高血壓,血壓高會不斷“沖擊”血管壁,讓斑塊更容易變大、變脆。每天鹽的攝入量別超過5克(約1啤酒瓶蓋),做飯少放鹽、醬油,少吃外賣和加工食品。
2.高糖食物:比肥肉更傷血管
奶茶、蛋糕、糖果、含糖飲料里的添加糖,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在血管里,還會讓血管內皮變“脆”,加速斑塊進展。很多人以為“少吃肉就行”,其實隱藏的糖危害更大,建議盡量戒掉含糖飲料,想吃甜的就用低GI水果替代。
3.反式脂肪:吃一口,血管“堵”一點
人造黃油、起酥油、油炸食品(炸雞、油條)、烘焙食品(餅干、酥皮點心)里,可能含有反式脂肪,它會直接升高“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讓斑塊快速變大,還會降低“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失去清理血管的能力。買包裝食品時,看清配料表,有“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的別買。
三、最后提醒:飲食只是基礎,這2件事別落下
1. 戒煙戒酒:煙酒是斑塊的“加速器”
香煙里的尼古丁會損傷血管內皮,酒精會升高血壓、血脂,兩者加起來,會讓斑塊進展速度翻倍,一定要戒掉。
2. 定期復查:斑塊不是“查完就完”
查出斑塊后,建議每年做1次頸動脈超聲,看斑塊大小、厚度和穩定性;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要嚴格控好指標,遵醫囑吃藥,別擅自停藥。
頸動脈斑塊不是“絕癥”,而是身體給你的“健康提醒”。從今天開始,把“護血管飲食”落實到三餐里,再配合適量運動(比如每天快走30分鐘),斑塊會越來越穩定,中風風險也會大大降低。#頸動脈板塊##奕健行##血脂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