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歸隊》最新的劇情中,驢家三兄弟意外地成為了主角。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驢家人一腔熱血、滿門忠烈,但戰場上沒有溫情,子彈也不長眼睛,短短一年,大驢子為國捐軀,二驢子音訊全無,三兄弟只剩下了年紀最小的小驢子。
![]()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驢家三兄弟的悲慘遭遇,簡直與杜甫筆下石壕村的故事如出一轍。于是,在某一個夜晚,抗聯戰士小驢子未經批準、擅自回國,險些喪命于滾滾的江流。
最終,小驢子被善良的村民救起,他回到了抗聯戰士的營地。撿回一命的小驢子來不及慶幸,就被組織關了禁閉,面臨著叛逃的指控。
作為抗聯戰士,未經批準、私自回國,小驢子的行為莽撞任性、無視紀律。作為全排最小的戰士,老山東向來把小驢子當作自己的兒子看待。這一次,小驢子擅自脫隊,表面上看是年輕人的任性在作祟,但是細究之下,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
在劇中,促使小驢子不告而別、私自歸鄉的直接原因是瓦西里好友阿肖勒的犧牲。阿肖勒是瓦西里的戰友,在蘇德戰爭爆發后,年輕的阿肖勒響應號召、上陣殺敵。然而,在出征的途中,阿肖勒被地雷炸死、命喪黃泉。
本來,蘇聯戰士阿肖勒與抗聯小兵小驢子之間并無交集,一個異國軍人的逝去,只會讓小驢子感到遺憾。好巧不巧的是,二驢子的俄文名就叫阿肖勒。
在此之前,二驢子接受上級命令,隨隊潛入長白山深處的大禿子嶺,暗中調查日軍的動向。在二驢子出發之前,中蘇雙方領導一再強調,此次任務以三月為期。無論結果如何,三個月后,人員全部回到蘇聯境內。
![]()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二驢子一行說好是三個月的期限,然而,大半年過去了,二驢子依然沒有按期歸隊。
二哥遲遲未歸,讓小驢子產生了不好的預感。如今,阿肖勒的犧牲,讓小驢子更是草木皆兵、惴惴不安。同樣是戰士,同樣的名字,這起意外的事件,讓小驢子帶著對兄長的牽掛,踏上了歸國的旅途。
不過,二驢子的失聯,只是小驢子回國的導火索。對于小驢子而言,擅自脫隊固然有兄弟情深的急切,更有著故土難舍的眷戀。
在小驢子被關禁閉、面臨處罰后,他曾對排長老山東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不是逃兵,我是找二哥、打鬼子去。”小驢子私自脫隊、渡江歸國,既是為了找尋兄長的下落,更是因為中國人特有的鄉土情結。
![]()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在抗聯小隊撤到蘇聯境內后,戰士們告別了東躲西藏、饑寒交迫的日常。沒有了鬼子的搜山檢海、圍追堵截,戰士們在盟軍的幫助下,槍支彈藥一應俱全、衣食住行顯著改善。
只是,在蘇聯呆的時間越長、遠離抗日的戰場越久,戰士們越是會產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感覺。
梁園雖好,終非久留之地。對于抗聯戰士而言,異國的日子再幸福,也是寄人籬下,蘇聯的營地再安穩,終究不是家。
![]()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在蘇聯的營地里,抗聯戰士在休整、在訓練,吃得飽、穿得暖。只是,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內心深處,對于故土都有一種樸素的情感。小驢子的私自回國,正是源于這份執念——他寧愿在白山黑水里和鬼子廝殺,也不愿在異國他鄉享受安穩。
在抗聯的隊伍里,思鄉病不是小驢子特有的病癥,而是全排戰士共同的心聲。在小驢子關禁閉、老山東被連坐之后,福慶與云虎曾經號召戰友們集體下水,共同尋找小驢子遺失的槍。
當時,云虎這樣說過,“我也不相信小驢子是逃兵,因為我知道他跑回去,是想家了,想打鬼子。兄弟們,我也想問你們一句,你們想家嗎?想打鬼子嗎?”
![]()
對于云虎的提問,現場的戰士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云虎也好,小驢子也罷,在他們樸素的認知里,抗聯的根在祖國,不在蘇聯。如今,故鄉硝煙彌漫、鬼子鐵蹄猶在,身為抗聯的戰士,小驢子們的戰場只能在祖國。
在戰士們集體出發、下水尋槍時,云虎與福慶們的口中,反反復復地唱著一首歌——《松花江上》。
就像歌詞寫的那樣,“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
故土怎能離,親情怎能離。在小驢子的世界里,他或許不明白持久戰、不具備大局觀,甚至不知道歸國后可能會面臨怎樣的危險;但是,他十分清楚,戰士的人生價值在戰場,戰士的使命職責是戰斗。
小驢子,英雄無需完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