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經常提到“吃相”一詞。
飯桌上,狼吞虎咽也叫吃相,夾菜不顧別人也叫吃相。可人情世故里,逐利逐到不顧體面,也同樣是吃相。
一個人、一個群體,甚至一整個行業,往往不是因為“餓”得讓人生厭,而是因為吃相太難看。
8月30日,澎湃新聞報道了一則新聞:
江蘇徐州玫瑰山藍湖瀑布景區內,有游客反映說,景區的最佳拍照點位被兩匹馬“占領”,只要游客拍照時畫面里帶到這兩匹馬,就要收費。
29日,景區工作人員回應稱,“上馬和與馬合影是收費的”,并表示會協調經營者,如果游客覺得妨礙到拍照,可以讓他們把馬牽走。
有人說,做生意逐利天經地義。
沒錯,賺錢不是原罪,但賺錢的方式決定了你能不能贏得別人心甘情愿地掏錢。
問題是,很多人并不滿足于“心甘情愿”,他們更習慣于在灰色地帶上鉆空子,把“游客體驗”當成提款機,把“一次生意”當成最后一單來做。
設想一下,一個好不容易從外地趕來的游客,滿懷期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想在藍湖瀑布前留個紀念照,發現最佳位置被兩匹馬“壟斷”,只能把馬拍進去,最后,你要么妥協交錢,要么忍氣吞聲刪了照片。那一瞬間的心情是什么?
是被消費綁架的無力感。
說到底,這不是什么公平交易。
游客或許想要的不是騎馬,不是和馬合影,而是風景。可是經營者偏要在最核心的資源上設卡收費,好像故意而為之。
景區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不管你樂不樂意,他們就是要堵在“必經之路”上,制造摩擦點。
換句話說,這是一種“逼迫式消費”。
這種逼迫并不會讓游客覺得服務更好了,只會覺得被宰。
有人或許會說:“不愿意付錢,可以不拍呀。”
但問題在于,這件事壓根就沒有提前說明規則。
游客買票進景區,心里默認的就是“門票=景區景觀的使用權”。
你告訴他門票包含觀賞瀑布,他自然覺得拍照留念是理所當然的事。
可當他站到瀑布前,才發現最佳位置已經被人為“圈占”,拍到馬就得額外掏錢,這就不是合理的收費,而是赤裸裸的“臨時加碼”。
那如果景區提前寫清楚呢?
問題在于,就算事先寫進了公告,也依舊改變不了規則本身的不合理。
因為游客來景區是為了看風景,不是為了和馬捆綁消費。
所以,這里真正的問題不在于“有沒有提前說明”,而在于“憑什么能這樣設置門檻”。
換句話說:即便事先說了,也依然是難看的吃相。
如果核心景觀都要靠收費才能解鎖,那游客買門票的錢,算是交給了誰?
景區不是收過一輪了嗎?為什么還要再設一層“隱形門檻”?
所以,真正讓人不滿的,不是“花錢”這件事,而是“被卡脖子”的那種窒息感。
這其實不是孤例。
很多人玩的就是“堵路”的生意。不給你真正的自由選擇,而是人為制造限制,再讓你用錢包來贖身。
這跟真正的市場邏輯不同。
真正健康的市場,是在“價值”上競爭:
你提供的服務好不好,你的價格是否合理,你能不能讓人自愿留下。
可這些“吃相難看”的套路,本質上是對消費者體驗的透支。
這其實就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買賣與人性的博弈。
誰的責任?景區、經營者,還是游客?
從這則新聞的后續看,景區工作人員回應說會“協調”。
但這種“協調”,更多像是打圓場,而不是反思。
因為問題并不在于兩匹馬,而在于景區的經營邏輯。
有人會說,經營者只是想賺錢。
沒錯,但景區為什么允許這樣的經營方式?換句話說,真正的“把關者”缺席了。
把關者的缺位,把關者與利益者同目的,往往比違法本身更可怕。
一個小攤販占了地兒,或許還能說是個人行為;但當景區默許這種模式,就說明它已經不是偶然,而是體系里的一環。
游客呢?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往往處于弱勢。你投訴吧,費時間費精力;你不投訴,心里窩火。這種“有理說不清”的境地,最容易讓人失去對公共環境的信任。
更大的問題在于,這種行為模糊了公共資源和私人利益的界限。
藍湖瀑布是自然景觀,本應屬于所有游客共同欣賞,而不是被某個經營者用來設置收費陷阱。
把公共資源“切片”出售,是很多地方屢見不鮮的毛病:本質上,就是在把公共空間的價值私有化。
可問題是,公共資源的意義就在于“共享”。
一旦你把它私有化,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公平感。
當公共資源被私有化,社會的裂縫就開始出現。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吃相”?很簡單,因為急。
急著賺錢,急著回本,急著套現。至于游客體驗,至于口碑效應,統統被拋在腦后。
短期看,這也許能掙一筆快錢;但長期看,這就是在自毀招牌。
游客的記憶是長久的,你今天卡他一次,他明天就會用腳投票。
這就是所謂的“飲鴆止渴”模式。
看似贏了錢,實則輸了未來。
他們永遠很難意識到,自己一次次難看的“吃相”,才是真正的驅客之源。
一個社會、一個行業,是否懂得“留余地”,是否懂得“不傷人”,這是體面與不體面的分水嶺。
賺錢本身沒有問題,但體面的賺錢,和不體面的賺錢,結果截然不同。
體面的賺錢,是讓人心甘情愿;不體面的賺錢,是讓人忍氣吞聲。
前者會積累信任,后者只會積累怨氣。
馬只是表象,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們如何對待公共空間、如何對待消費者、如何對待體面這件事。
一個景區,若只想著眼前那點小錢,就會失去長遠的聲譽;一個行業,如果普遍依賴“逼迫式消費”,就會被時代淘汰;一個社會,如果習慣了“吃相難看”,那最終吃虧的,還是每一個普通人。
賺錢要有度,逐利要有體面。
因為人與人之間,真正能留下的,不是一次買賣的輸贏,而是彼此之間的信任。
而信任,才是我認為最值錢的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