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為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公告,有幾個關鍵數據:
1、2025上半年華為研發投入969億,比2024年同期投入更多(889億)。
2、華為2025上半年營收達4270億元,同比增長3.94%;凈利潤達371億元,同比下降32%。
3、截至 6 月末,總資產1.251萬億元,總負債7121億元,資產負債率 56.9%;貨幣資金1.81萬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311.83 億元。
數據說明了華為正在加大研發投入。
![]()
研發,華為厚積薄發的基礎。
任正非在創業初期就制定了以研發構建核心競爭力的發展策略,《華為基本法》中明確規定,“我們保證按銷售額的10%撥付研發經費,有必要且可能時還將加大撥付的比例。”
而從后來的投入力度看,這個數字長期是在15%以上,比如2024年,華為公司的研發費用支出就高達1,79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12,490億元。
華為是通過戰略性投入來駕馭市場競爭的邏輯,同時也是為了爭取下一代的技術話語權,掌握主動權。
在高科技行業,唯有持續領先才能生存和發展。
“研發現在對平臺的投入還不足,投入不足的原因是我們的管理水平,不知道往哪里投錢,如果我們不能把錢很好地花出去,說明沒本事。”
在任正非看來,會花錢才能賺錢。
![]()
華為在通信領域的領先地位無可撼動。
2024年,華為公司的業務進展順利:聯接產業克服行業投資周期低谷,經營結果保持穩健;計算產業得益于提前十年的布局,抓住AI機會取得較大增長;終端重回增長快車道,鴻蒙生態正在取得歷史性突破;華為云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數字能源堅持質量優先;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領頭羊,華為早已攻入“無人區”,正在通過大力投入來引領方向,拖著世界前進。
而在人工智能方面,華為公司的布局和投入也很早,“主要是投在主航道上的基礎研究,人工智能部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人工智能的突破主要是算法、算力和數據,這些都是很難突破的,我們跟隨世界的投入前進,同步世界的發展。”
所以大廈真的不是一天蓋成的,一切都是厚積薄發。長期真金白銀的投入才是華為能夠在AI時代成功的關鍵。
做企業,沒有遠見確實不行。至于有些人和公司想要通過竊取機密的方式走捷徑,其實行不通,看尊湃那個案子,14名“內鬼”內外勾結,侵犯華為芯片技術最終被判刑,就說明歪門邪道是不行的。
![]()
創新是民族之魂,企業必須靠創新與時俱進。
中國不缺人才,不缺科技致富的種子,而是缺少使種子成長的土壤,關鍵是能不能構建良性循環的創新機制。
在這方面華為公司就樹立了一個典范。
要知道,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是靠正確地做事,現在更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創新當然是有風險,但在這個時代不創新就是最大的風險。
關鍵是怎么提高創新、研發成功的概率。
沒有基礎技術研究的深度,就沒有系統集成的高水準;沒有市場和系統集成的牽引,基礎技術研究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
華為以客戶為中心,讓顧客價值觀的演變趨勢引導著產品方向的理念是正確的。而在戰術層面,它采取的壓強原則,讓最優秀的人擁有充分的職權和必要的資源去完成任務的做法都證明符合管理的規律。
現在我們學習華為的理念和做法,其實就是學先進,讓自己進步更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