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偵探小說和懸疑電影里,罪犯留下的指紋往往是破案關鍵。而在現(xiàn)實中,指紋識別也無處不在——手機、門禁、過海關,全都要按指紋。
很多人以為,指紋識別是近代從歐美傳來的技術。但其實,中國人用指紋破案、確認身份,比你想象的要早得多。
▲點擊收看視頻
考古學家在先秦時期的竹簡上,就發(fā)現(xiàn)了“畫指”“按印”的痕跡。那時無論是立案還是借錢,都要按個手印。道理很簡單:手印按下去,就認賬,不給賴賬的機會。
唐代以后,紙張普及了。不識字怎么辦?畫個手指印!敦煌出土的合同上,買賣、借貸,都能看到指印代替簽名。到了宋元時期,契約和訴訟更多,“簽字畫押”成了規(guī)矩,哪怕找人代寫,也必須本人按手印。而且甲乙雙方、見證人,一排人全要按手印。
官府也懂得用手印來分真假。比如字寫完后手印必須壓在字上,如果手印在字下,就可能是后來補寫的假文件。
![]()
▲圖源網絡
更有意思的是,中國古代還真靠指紋來破案。宋朝的法醫(yī)教科書《洗冤錄》,就提到過“手模”“掌痕”,用于驗尸、驗傷,證人作證時也要按手印。
而在元朝,有一宗非常著名的案件。當時,有一戶人家被豪強偽造契約,強迫賣身,整整十七口人都被奴役。原告打官司,說對方偽造文書,但案子拖了很久,一直判不下來。
![]()
▲圖源網絡
負責的官員潘澤,拿起那份契約,突然盯住了一枚手印。他發(fā)現(xiàn):契約上寫,按印的是十三歲的孩子,可這枚指紋的紋路,怎么看都像成年人的。
他馬上找來十幾個十三歲的少年做對比,果然,小孩子的指紋紋路稀疏,成年人的紋路更密。
結果真相大白——契約是偽造的!豪強當場認罪,十七口人獲救。現(xiàn)代科學也證明,指紋的紋路密度確實會隨年齡不同而變化。七百多年前的官員,居然靠肉眼比對指紋破案!
![]()
▲《洗冤錄》作者宋慈,圖源網絡
到了明清,指紋更普及了。買地要按指紋,結婚要按指紋,賣身契也要按指紋,有些衙門甚至把百姓的手印登記下來,方便以后查證。
同時期的歐洲,還在用簽名、印章和家族徽章,文盲就畫個叉號。一直到19世紀,歐洲才正式把指紋引入刑偵。
![]()
▲圖源網絡
而中國古人在指紋應用中還摸索出不少實用技巧:手印要蓋在關鍵字旁邊,防止涂改;文件要用朱砂按印,印跡更清楚;比對時要看印跡是否完整,有沒有動過手腳。
從最早的“畫指”,到后來的“打手摸”,再到今天的高科技指紋識別,這就是我們古代契約文化留下來的遺產。現(xiàn)在,手機里的指紋識別模塊,不光能看紋路,還能感應皮下的血流、溫度,甚至能分辨真假手指。
![]()
▲圖源網絡
最后,給大家留個問題:常見的指紋有三種——弓形紋、箕形紋和斗形紋。你是哪一種?
![]()
在評論區(qū)告訴我,看看哪種最多,也看看有沒有和你一樣的朋友!
羊記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