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測血壓只看高壓,覺得只要高壓正常就萬事大吉,卻忽略了低壓(舒張壓)的“小動作”。可你知道嗎?低壓一偏高,比高壓高更危險,它意味著你的血管彈性正在變差、外周阻力在增加,長期不管,心梗、腦梗、腎損傷都會悄悄盯上你!
尤其當低壓持續超過90mmHg,別再靠“少吃鹽、多運動”硬扛,這3個檢查再窮也得安排上,早做早揪出隱患!
![]()
一、頸動脈超聲:查血管“第一道防線”的健康
低壓高的人,最容易出現血管內皮損傷,而頸動脈是全身血管的“窗口”,它的健康程度直接反映全身血管狀態。
很多人覺得“我沒頭暈、沒脖子疼,查這個干嘛?”但實際上,頸動脈斑塊、內膜增厚往往悄無聲息,等出現癥狀時,斑塊可能已經破裂,隨時引發血栓。
做頸動脈超聲不用抽血、不用打針,幾分鐘就能出結果,能清楚看到血管有沒有斑塊、狹窄,幫你判斷血管“老化”到了哪一步,早發現就能早通過干預延緩斑塊發展,避免血栓堵血管。
2. 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揪出“隱形的血壓殺手”
不少人在醫院測血壓時,會因為緊張導致血壓偏高(白大衣高血壓),也有人在家血壓正常,一到凌晨或下午就悄悄升高(隱匿性高血壓)——這些“貓膩”,靠偶爾一次的血壓測量根本抓不住。
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能帶著儀器正常生活,每15-30分鐘自動測一次血壓,連你睡覺的血壓變化都能記錄下來。醫生能根據這份報告,判斷你是不是真的低壓高、高在什么時間段、波動大不大,避免誤判或漏判,也能更精準地調整用藥方案。
別覺得這檢查“貴”,比起日后因血壓控制不好引發中風、腎衰,這筆錢花得太值!
3. 血脂四項+血糖:查“血壓高的幫兇”
低壓高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和高血脂、高血糖“抱團作案”——血脂高會讓血管壁長斑塊,血糖高會損傷血管內皮,這些都會讓低壓越來越難降,形成惡性循環。
很多人覺得“我不胖、不喝酒,血脂血糖肯定正常”,但事實上,代謝問題早期沒明顯癥狀,靠感覺根本不準。查一次血脂四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能及時發現“隱形殺手”,幫你從根源上調整:比如血脂高就控油、血糖高就控糖,比單純吃降壓藥效果好得多。
低壓高不是“小問題”,別等出現頭暈、胸悶、手腳發麻才重視。這3個檢查花不了多少錢,卻能幫你摸清血管狀況,早干預、早控制,避免把小問題拖成心梗、腦梗的大麻煩。#低壓高##奕健行##高血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