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峻
誰都沒想到,俄烏這一仗,一打就是三年多。
說好的“閃電戰”,硬生生拖成了“消耗戰”。普大帝最初的那盤棋,如今看來,明顯下岔了。
仗打到這個份上,比的早已不是誰導彈多、誰嗓門大,而是看誰更能熬、誰背后朋友多、誰的補給從不斷線。
![]()
后勤是烏克蘭的生命線
一、烏克蘭的“血管”,一直沒斷
俄羅斯本來想得很美:封鎖黑海,掐住出海口,讓烏克蘭經濟崩盤。
結果呢?打臉了。
敖德薩港不但沒癱,烏克蘭的糧食出口甚至在2025年夏天還穩步回升。光今年8月,就有120多艘貨輪進出烏港口。
燃料、武器、外匯、工業原料……照樣嘩嘩往里送。俄羅斯想靠“餓死對方”逼烏克蘭低頭?這招,徹底失靈。
更讓俄羅斯頭疼的是:西邊的援助根本沒停過。
波蘭的熱舒夫機場,天天像趕集一樣熱鬧。美軍的C-17、C-130運輸機起起落落,軍火物資一路綠燈運進烏克蘭——這條“生命線”,俄羅斯看得見,卻攔不住。
二、俄羅斯的導彈,狠,但不夠準
你說俄羅斯沒家伙嗎?有,“匕首”高超音速導彈、Kh-101巡航導彈,聽著都嚇人。
但問題在于:烏克蘭有西方給的防空系統。俄羅斯打了三年,居然還沒拿到制空權。
更憋屈的是,俄羅斯明明能打,卻不敢真動手——港外那么多掛著北約國家旗的商船,美國、土耳其、希臘的……你敢炸嗎?
一炸,就等于直接向北約掀桌。普大帝還不想玩那么大。
所以導彈再怎么飛,打的都是“皮外傷”,根本沒掐斷烏克蘭的真正命脈。
![]()
澤連斯基其實就是烏克蘭的后勤部長
三、這不是鋼鐵洪流,這是體系對抗
三年過去了,戰爭早就不再是“坦克大戰”那么簡單。
烏克蘭背后,站的是整個北約:情報、資金、工業制造、訓練支持……要啥有啥。
俄羅斯呢?基本上只能靠自己續血,軍工全開、全國動員,士兵再能扛,也頂不住后勤的懸殊差距。
普大帝現在或許終于看清:光靠放狠話,贏不了戰爭。
關鍵是誰撐得更久、誰的補給更穩、誰的盟友更鐵。
這場仗還沒完,但有一點已經很清楚:
除非俄羅斯真能切斷西方對烏的援助,否則烏克蘭就能一直扛下去。
大俄打小烏,久攻不下,根本不是士兵不夠勇——
而是時代早已變了。
如今打仗,是國家體系的對決,而不只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單挑。
![]()
普大帝無比郁悶,無可奈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