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頻繁遇到家長問孩子玩手機上癮的有關問題,什么方法都用了,但總是管不住。
吵也吵了,手機也奪了,網也斷了,但親子關系也翻車了,而且孩子玩手機反倒更沉迷了。
該怎么讓孩子手機防沉迷呢?硬碰硬對孩子根本適用不了,倒不如試試共情與接受。
01
對于孩子玩游戲,我一直不支持但也不會將游戲視為洪水猛獸。
就像成年人刷視頻和肥皂劇一樣,郁悶和無聊時,也會是生活的調節劑。
想想咱們大人刷劇時,一般都是百無聊賴之時,或者情緒比較低沉,需要一點快樂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打發時間的方式有時是刷劇,有時是吃東西,有時是跟朋友聚會。
這些似乎都是很正常來釋放情緒和調節的一種方式,也是放松和松弛感的一種實現途徑。
可是孩子們,拿到手機娛樂,家長就會認為要廢掉了,一眼都不能看見,一點都無法允許。
于是,就開始說教,講道理與吵的模式:
你一個學生,整天光想著玩,抱著手機就不放下來,要廢掉嗎?
![]()
很多時候孩子剛開始玩手機只是好奇與新鮮,卻被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一通指責與批評。
但這些根本沒有平復孩子的情緒,反而暗暗種下了更加叛逆和玩得更肆意的種子。
我建議家長要彈性對待電子產品,不要只怪手機坑娃,也要想想家長是否給孩子同樣挖過坑。
后臺也有個別家長看到我的分析與建議,罵得很難聽,他無法接受孩子沉迷手機也有可能是家長硬碰硬的結果。
但還是想對家長說:
你所抗拒的,都會持續。你所接納的,慢慢都會消散。
02
家長不能把對孩子的恨鐵不成鋼,全都怪罪在手機上,也要多覺察和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本著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和早修正的理念,少讓孩子耽誤點時間,少走點彎路。
這是作為一個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發自肺腑的忠告。
家長當然可以覺得我說得不對,拉黑取關我就是,或者隨便打口水戰,都沒關系。
但家長的執迷不悟與執念,最后吃虧的是你家孩子。
當初有多自負,有多覺得自己無比正確,將來后悔的時候,就有多徹底。
孩子有問題,家長要先吃藥。孩子沉迷手機和游戲,家長要先檢索家庭教育問題,要追溯孩子情緒背后隱藏的真相。
![]()
要么是價值感的缺失,要么是信心的崩塌,要么是覺得努力也沒有用,要么是挫敗感吞噬了自己的行動力與心力,陷入了情緒內耗。
孩子不可能跟手機絕緣,在當今電子產品時代,做不到。
但那么多孩子都玩手機,只有一部分孩子陷入了沉迷,這是家長要考慮和思考的一個問題。
沒有無緣無故地沉迷,一定是在溝通方式與共情以及同理心方面出現了偏差。
不去解決親子關系和有效溝通,只吵孩子放下手機,斷網摔手機,是完全沒有作用的,甚至還會加速孩子沉迷手機的進度。
03
也有很多家長說:
你說得很對,但能不能告訴我一個具體的方法,直接用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放下手機。
只能說無解,如果家長不去理解孩子沉迷手機的底層邏輯,以及對大腦的影響,也不關心孩子想什么。
只關心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好好學習,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解決親子關系的問題,缺乏共情和覺察力和有效溝通,只想用一個方法來改變孩子,有點異想天開。
想要方法,也很容易,找一本心理育兒書籍,里面的方法講了一籮筐。
![]()
但家長能不能用,能不能落地到日常養育,能不能知行合一,還真不是給一個方法就完整的問題。
想讓孩子放下手機,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家長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與行為,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慢慢讀懂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需求。
其次,家長要理解共情孩子,沉迷手機背后缺失的價值感與滿足感和自主感。
最后,不要把手機當成洪水猛獸,而是一種可協商的工具,合理使用即可。
家長多去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成就感,滿足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樂趣與存在感時,手機自然就不會沉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