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公元 880 年冬天,黃巢帶著他的起義軍踏破長安城門時,滿城菊花般的鎧甲映著殘陽,照亮的不僅是大唐的末日,更是縱橫數(shù)百年的門閥貴族的墳場。這群從魏晉到隋唐始終站在權(quán)力頂端的 “超級家族”,曾以為自己能像之前熬過永嘉之亂、安史之亂一樣挺過這次動蕩,卻沒料到,黃巢的刀斧會直接砍向他們的根 —— 戶籍名冊上那些燙金的家族名號,自此開始一個個被劃去。
成為“門閥”的資格
要搞懂黃巢為啥跟門閥過不去,得先弄明白:古代能叫 “門閥” 的,到底得有啥硬資格?不是簡單家里出個大官就夠,那頂多算 “暴發(fā)戶”,真正的門閥得滿足三個 “代代傳”。
首先是官運代代傳,得有 “閥閱” 做招牌。所謂 “閥閱”,就是大門上刻的家族官史 —— 左邊刻爺爺當?shù)墓伲疫吙贪职之數(shù)墓伲搅藘鹤舆@輩還得是大官。
![]()
比如東晉的瑯琊王氏,從王導(dǎo)幫司馬睿建東晉開始,家里出了 8 個宰相、20 多個尚書,連書圣王羲之都是這個家族的;再比如唐朝的 “五姓七家”,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從北魏到唐朝,幾百年里宰相出了幾十個,皇帝想娶他們家的女兒都得看臉色。這種 “世代為官” 不是靠運氣,早期靠九品中正制壟斷選官權(quán),后來科舉制興起了,他們又靠家族關(guān)系網(wǎng)擠走平民考生,比如唐朝崔家子弟,哪怕考得不如寒門書生,照樣能通過 “門蔭” 直接當官,這才叫真正的 “官宦世家”。
其次是錢袋子代代鼓,得有土地撐家底。門閥不是光靠工資過日子的,他們手里攥著連片的良田,少則幾千畝,多則上萬畝。比如北魏的清河崔氏,在河北有 “膏腴之地萬頃”,雇著上千個佃農(nóng)種地,每年收的糧食夠養(yǎng)一支私人武裝;唐朝的滎陽鄭氏,在河南、山東有 “莊田數(shù)十處”,不光種糧食,還開銅礦、辦作坊,家里的銀子堆得能當枕頭。有了這么厚的家底,才能養(yǎng)得起門客、資助子弟讀書、跟其他門閥聯(lián)姻,甚至在戰(zhàn)亂時自己建堡壘,這就是門閥的 “經(jīng)濟護城河”。
![]()
最后是文化代代牛,得有 “話語權(quán)” 壓人。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壟斷了 “經(jīng)學(xué)”—— 也就是解讀儒家經(jīng)典的權(quán)力,比如陳郡謝氏,家里出了好幾個經(jīng)學(xué)大師,皇帝都得請他們?nèi)ブv課;到了唐朝,雖然科舉考詩賦,但門閥子弟從小就跟著家族名師學(xué)寫作,比如太原王氏的子弟,寫的文章能在長安文人圈里傳抄,寒門書生根本沒這資源。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壟斷了 “家譜”,比如博陵崔氏的家譜,能追溯到漢朝,誰想跟他們聯(lián)姻,先得拿家譜來 “對得上號”,這種 “文化優(yōu)越感”,讓門閥成了當時的 “上流社會標桿”。
黃巢銷戶的門閥
可就是這樣一群 “有權(quán)有錢有文化” 的門閥,到了黃巢打進長安時,卻成了待宰的羔羊。黃巢為啥非要跟門閥算賬?因為他的起義軍里,大多是被門閥兼并土地的農(nóng)民、被門閥擠掉仕途的寒門書生,比如黃巢自己,考了好幾次科舉都沒中,就是因為名額被門閥子弟占了。所以起義軍一進長安,就喊出 “天街踏盡公卿骨,甲第朱門無一半” 的口號,直接把矛頭對準了門閥。
根據(jù)《舊唐書?黃巢傳》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當時被 “銷了戶”—— 也就是家族被滅、戶籍被除名的門閥,主要是 “五姓七家” 里的核心支系:
首當其沖的是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這兩家是崔姓里最頂級的門閥,在唐朝出了 12 個宰相,長安城里的崔家宅第占了半條街。黃巢起義軍打進長安后,先抄了崔家的宅子,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崔氏宗屬死者千余人”,連崔家收藏的漢朝以來的家譜、經(jīng)書都被燒了,從此崔家的核心支系徹底斷了傳承。
![]()
然后是范陽盧氏。盧家在唐朝以 “經(jīng)學(xué)世家” 聞名,家里出了好幾個太子太傅,還跟皇室聯(lián)姻過。黃巢軍把盧家在長安的府邸改成了糧倉,盧家子弟要么被殺,要么逃到外地,比如盧家的盧攜,雖然當時是宰相,逃到洛陽后還是被起義軍追上殺了,《新唐書》里說 “盧氏長安支系無復(fù)存者”,也就是長安的盧家徹底沒了。
還有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這兩家雖然跟唐朝皇室同宗,但一直比皇室還 “高貴”—— 皇室是 “隴西李氏旁支”,而這兩家是 “嫡系”。黃巢軍覺得他們 “靠著皇室欺負百姓”,所以專門找李氏的宅子,比如趙郡李氏在長安的 “李氏別業(yè)”,里面的金銀財寶被搶光,子弟被殺了三百多人,《舊唐書》里說 “李氏嫡系死者大半,戶籍除名者二十余戶”。
![]()
另外,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也沒逃過。鄭家在長安的 “鄭府” 是當時長安最大的宅第之一,有花園、池塘,黃巢軍把這里當成了指揮部,鄭家子弟要么戰(zhàn)死,要么隱姓埋名逃到南方;王家則因為出了幾個反對黃巢的官員,整個家族被 “連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里記載,“太原王氏長安支,至黃巢后無復(fù)顯者”,也就是王家從此再也沒出過大人物。
當然,黃巢雖然殺了不少門閥,但沒徹底消滅所有門閥 —— 有些門閥的旁支逃到了江南,比如瑯琊王氏的一支逃到了蘇州,后來在宋朝還出過官員。但經(jīng)此一役,門閥的 “根基” 被斷了:他們的土地被起義軍分給了農(nóng)民,他們的文化壟斷被打破(很多經(jīng)書被燒,寒門書生開始有機會讀書),更重要的是,他們的 “世代官運” 沒了 —— 后來朱溫滅唐建梁,又殺了一批門閥子弟,到了宋朝,科舉制真正普及,寒門書生也能當宰相,門閥也就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
回頭再看黃巢的 “滿城盡帶黃金甲”,那鎧甲映著的,不僅是大唐的滅亡,更是一個舊時代的終結(jié)。門閥縱橫數(shù)百年,靠的是 “代代傳” 的權(quán)、錢、文化,可當?shù)讓影傩毡槐频浇^境時,這些 “優(yōu)勢” 反而成了催命符。或許從黃巢劃去第一家門閥戶籍的那一刻起,中國歷史就開始從 “門閥時代”,慢慢走向了 “平民時代”—— 這大概就是黃巢起義,除了推翻唐朝之外,留給歷史最深刻的印記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