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馬云說過一句讓無數人瞠目結舌的話:“未來,房子會像蔥一樣便宜。”當時很多人哈哈一笑,覺得這話就是“畫大餅”,根本不可能實現。畢竟那幾年房價漲得飛快,北上廣深一夜之間漲幾十萬根本不稀奇。可是到了2025年,大家卻突然發現,這句話似乎并不是空談。
現在你去看北京、上海的核心學區房,價格依舊堅挺,家長寧愿勒緊褲腰帶也要買。而一旦走出核心區,價格就像換了個世界,掛牌量暴增、成交慘淡,甚至在一些小城市,幾十萬就能買下一整套房子。馬云說的“如蔥”,真的在慢慢發生。
問題來了:到了2025年下半年,這個趨勢會不會加速?會不會真出現一輪“拐點行情”?
要理解當下的房地產,最直觀的方法就是“跑到街上看看”。如果你走在北京海淀的知春路,隨便推開一家學區房中介的門,你會看到櫥窗里貼的房源價格依然嚇人。
動輒單價12萬、13萬一平米,一套小兩居總價五六百萬,賣家最多愿意降個五萬八萬,還要被宣傳成“抄底機會”。這種堅挺的價格,并不是憑空存在,而是因為這里有稀缺的教育資源和穩定的需求支撐。
![]()
上海的情況也類似,尤其是黃浦、靜安這些核心城區。只要房子滿足學區、地鐵、樓層合適,賣家依然強勢。就算市場冷清,價格也很難出現大幅下跌。換句話說,房子已經不再是普遍稀缺品,而是分化成“有人搶”和“沒人要”的兩極。
但如果你從這些核心區走遠一點,畫風立刻反轉。比如北京通州的一些小區,二手房平臺上一搜,同一個小區往往同時掛著二十幾套在售,標題一個比一個著急:“急售”“降價”“抄底價”。
中介一臉苦相地告訴你:“掛了好幾個月,也就偶爾有人來看,能成交一套算燒高香了。”
![]()
到了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夸張。東北鶴崗、阜新這樣的城市,經常有人曬朋友圈,說自己幾萬塊就買了一套七八十平米的房子。你沒聽錯,不是首付,而是整套房子的總價。
更有甚至,兩三萬元就能拿下一套小戶型。這放在北京上海,連廁所都買不起。
![]()
這些房子賣得出去的業主還算幸運,起碼換回了一點現金。更多的情況是房子根本賣不掉。朋友圈和房產群里充斥著“有人接盤嗎”的信息,可是買家寥寥無幾。房價在這樣的市場下,已經完全失去了過去那種“只漲不跌”的神話。
所以,當我們說現在的樓市,是一場“冰火兩重天”的表演,一點也不夸張。核心區的價格還在堅守,但外圍和小城市的房價,正在經歷斷崖式的下跌。這種分化趨勢,正是2025年房地產的最大特征。
![]()
房價為什么會跌到這種程度?其實答案并不復雜,背后無非是三股力量在推動:人口變化、經濟壓力和觀念轉變。
第一是人口。2024年,全國人口比上一年減少了85萬,老齡化加速,60歲以上的人口在一年之內增加了三千萬。買房的主力軍是年輕人,可是年輕人越來越少,未來需求自然也在縮減。
大量的住房空置在市場上,庫存不斷累積,甚至有人形容說“全國待售庫存加上空置房,足夠裝下一個河南省”。這句話雖然夸張,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供需徹底失衡了。
![]()
第二是經濟。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紅利推動了房地產的高歌猛進,可是如今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很多家庭的購房預算大大縮水。
以前大家都覺得“房子買了就賺”,所以拼了命去買;而現在則是“怕買了就跌”,心態完全逆轉。
對比一下就知道:十年前是“怕搶不到”,五年前是“賣的時候至少不虧”,現在則是“擔心買了就開始跌”。心態一旦改變,市場自然冷了下來。
![]()
第三是觀念的轉變。以前結婚必須買房,“六個錢包”都要掏出來湊首付。
而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人覺得租房更自由,不想被房貸綁三十年。比如深圳有個95后姑娘算了一筆賬:買個60平米的小房子,首付一百多萬,每個月還貸要兩萬,而她和男朋友兩個人工資加起來也就三萬出頭。
除去房貸,生活基本緊巴巴,根本沒什么質量。相比之下,她更愿意租房,把錢花在旅行和自我提升上。這種想法,正在年輕人中快速傳播。
![]()
所以,當人口紅利消失,經濟環境收緊,觀念徹底轉變,房價的神話就不可能再維持下去。房子不再是“唯一的財富密碼”,而是逐漸回歸到它的本質——就是一個居住的空間。至于那些投資客,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悄悄退場,開始尋找新的理財和投資方式。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即使政府頻繁出臺政策刺激,市場反應依舊冷淡。因為問題的根本不在政策,而在需求。沒有足夠的年輕人買單,再多的政策也只能托底,而不能再掀起新一輪普漲。
![]()
那么問題來了,2025年下半年,房地產會不會出現一次拐點?其實答案很可能是:會,但這個拐點并不是所有房子都會上漲,而是“結構性變化”。
從政策層面看,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房地產作為地方的重要收入來源,必然會被進一步托底。預計下半年可能會有幾類政策動作:降低首付比例,給購房者發放補貼甚至購房券,對二手房交易進行減稅等等。
![]()
對于一線城市來說,高端樓盤限價已經在逐步放開,這將直接刺激核心區的一部分需求。而在三四線城市,很多地方已經重啟“棚改2.0”,通過“房票安置”的方式,直接把庫存消化掉。
從金融層面看,央行有可能繼續降息,降低貸款利率。這意味著房貸成本更低,對觀望中的剛需買家來說,這就是一個“進場信號”。一旦市場傳出“已經跌不動了”的氛圍,很多人會集中出手,形成一波短期小高潮。
![]()
但要注意,這種反彈很可能是短期的,屬于“結構性行情”。核心區的小戶型、學區房可能小漲,而非核心區、人口流出的城市則依舊冷清。換句話說,市場不會再出現全國性的普漲,而是各走各的路。
對于普通人來說,應該如何應對?如果你是剛需買家,下半年可能是一個相對合適的窗口期,但要避開幾個雷區:第一,別碰人口凈流出城市的遠郊盤,未來接盤的人更少;第二,避免中小房企的期房,以免遭遇爛尾風險;第三,老破小學區房要謹慎,因為教育政策隨時可能調整。
![]()
對于已經持有房子的人,不要過度執著于當年的高點價格。更應該看的是房子的流動性——小區亮燈率高不高,地鐵近不近,教育資源穩不穩。如果這些條件都不占,哪怕割肉也要及時止損。
至于投資客,更要認清現實: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普漲不再可能。未來能保值的,只有少數核心資源型房產。更多的財富安全感,應該來自現金流、個人能力提升以及更加多元化的投資方式。
所以,2025下半年很可能真的會迎來一個拐點,但它不是普遍上漲,而是“有人笑、有人哭”的分化行情。
![]()
回頭再看馬云八年前的那句話,其實并不是在預測具體價格,而是對大趨勢的判斷:房子不再是稀缺的財富密碼,而是會慢慢變成一種普通商品。事實已經證明,房地產的黃金時代確實已經過去。
2025下半年,樓市大概率會出現一次結構性轉折,核心區的剛需房依舊堅挺,而非核心區和三四線城市的下跌可能繼續延續。對剛需買家來說,這是一個相對合適的窗口期;對投資者來說,指望房子暴富已經不現實。
房地產的邏輯徹底變了。未來的安全感,更多要靠穩定的現金流、可持續的收入和理性的消費觀念。房子回歸居住本質,才是時代的新常態。那么,下半場的房地產,你準備好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