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田之光原創制圖,版權所有
魯迅夾煙墻畫被游客孫女士投訴,我看了一下投訴理由。
理由之一,孫女士認為畫的原畫是魯迅先生在自己家里抽煙。這個是不是事實呢?是事實。其實夾煙墻畫就是對魯迅先生原來照片的修改,隱去了家的背景。
所以,這是尊重魯迅先生嗎?
紹興雖然是魯迅先生的故鄉,其實并不是魯迅先生寫作和思想滋養之地。實際上,魯迅先生去了礦務鐵路學堂學習。
礦務鐵路學堂不在紹興,在南京。
由礦務鐵路學堂到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又到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現代醫學,學醫學到一半,隨后棄醫從文,到東京創辦文學雜志。從文的幾年,有師從章太炎先生,也有和他弟弟周作人翻譯俄國文學作品。
這些經歷反映出魯迅先生真正思想受到啟發和改變的地方是南京,以及日本的仙臺和東京等地。也可以看到魯迅先生確實受到了章太炎先生的影響,他創作的文言文作品,有章太炎先生所研究的《左傳》之風。
這是為什么我們讀魯迅先生的文言文作品感覺很陌生的原因。相對而言,唐宋明清的文言文其實難度依次變低。
而魯迅先生的文言文其實來自《左傳》,甚至有《詩經》的風格。《左傳》成書于春秋時期。這是為什么讀魯迅先生的文言文,感覺很有門檻的原因。
以上只不過是為了說明魯迅先生不管是文學本身的學習,還是思想,其實都和紹興關系不大。
同一時代,在紹興生活的人很多。正因為魯迅先生去了南京學習,后又到日本留學,接觸了大量現代思想,才開始反思故鄉紹興的生活。
從小說里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有的是批判,少見的懷念。唯一在《故鄉》里,魯迅先生有懷念童年時的友誼,但是在少年閏土成了中年閏土之后,仍然對當年的紹興感到不滿。
于是魯迅先生表達了希望:“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新的生活是什么?顯然不會是魯迅先生每日抽煙吞云吐霧的生活。
我看到網絡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為魯迅先生每日抽煙吞云吐霧辯護,我是吃驚的。這些人定然是沒怎么閱讀魯迅先生作品的人。
同時,我也看到,這么多人居然在圍攻孫女士,我想魯迅先生必然反過來維護孫女士的。
就如當年,也是有很多人在圍攻章太炎先生,而魯迅先生在生前仍然抱著病痛為章太炎先生辯護。
從來魯迅先生是反對圍攻一個人的,多指責圍攻的人要么是假公濟私,要么是熱衷鉤心斗角貪婪權力之罪,不是真正的同類。
實際魯迅先生確實是孤獨著的,到現在,事實也是如此。
魯迅先生本來在家里抽煙,墻畫把背景去掉了,給人一種室外抽煙的感覺。還有人糊涂到要為魯迅先生在室外抽煙辯護呢。所以這些人心里哪有什么魯迅先生的光輝形象,心里有的是他們自己在公共場合抽煙的肆無忌憚。
孫女士的第二個理由是會誤導青少年。我個人認為也是對的,其出發點也是好的。關心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本是應有之義,誤導青少年吸煙,除了討好煙草公司,對青少年健康有什么好處?
魯迅先生一直關懷青少年,是斷不肯讓青少年被誤導吸煙的。
第三個理由,雖然不是孫女士提出的,但是有很多人跑到這個夾煙墻畫前,特意抽煙打卡拍照。
我想說,這本來是一個公共場合,本來是嚴禁抽煙的地方。這些人有什么理由在這里公然抽煙,還將照片發到網上?
我想這顯然不是魯迅先生希望見到的景象。這既不是歷史事實,也不關乎藝術,更不關乎魯迅先生本人,也不是魯迅先生本人的意愿。
歷史事實是魯迅先生的照片是在家里拍的。事實是魯迅先生關愛女性權益,反對圍攻進步青年。事實是那張墻畫改動明顯。
同時,孫女士建議的魯迅先生坐著手握拳頭的照片確實存在,更能反映出魯迅先生橫眉冷對的精神風貌。
對于網絡上圍攻進步青年這一事,是壓根沒看過魯迅先生文章的人吧。
我雖然看得不多,但是最近也看完了《吶喊》,也瀏覽了好多篇魯迅先生寫的雜文,十分確認魯迅先生的思想是先于他生活的時代的。
如今,似乎更加確認,魯迅先生仍然走在好多人的前面。
至于這群人抽煙,我倒是樂見的。這些圍攻他人的道德君子們表面尊重魯迅先生,實際對魯迅先生的文章看都不看,或者根本就是壓根看不懂魯迅先生文章的人。這樣的道德君子們少活幾年,也是為魯迅先生提倡的新生活做貢獻了。
(木田之光寫于2025年8月2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