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中國近代的戰神,大家一定會想到林帥和粟裕大將,粟裕因為用兵靈活,不拘一格,曾被陳毅譽為“愈出愈奇,越打越妙”,并且在粟裕因病逝世后,中央給粟裕的訃告中,有一句話是只屬于粟裕將軍,從未出現在其他開國將帥中的,那就是“尤其擅長指揮大規模戰爭”,也足以印證國家對于粟裕將軍的軍事能力評價有多高。
![]()
但是到后半生被整的時候陳賡說他:犯了兩個大忌,才會被整。粟裕究竟是為什么沒有選上十大元帥呢?后來又得罪了哪兩個半元帥呢?
粟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懷化市會同縣伏龍鄉(今坪村)楓木樹腳村。后來考上省立二師,后因省立二師進步校長被害,粟裕等進步學生被秘密轉移到武昌,安排到葉挺24師教導大隊,任學員班長,1927年,粟裕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南昌起義的時候擔任起義軍總指揮部警衛隊班長。也是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共和國大將。
南昌起義后,粟裕隨朱德、陳毅領導的起義軍轉戰贛粵邊界,參加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會師,先后任連政治指導員、連黨代表、連長。1930年12月,粟裕擔任紅十二軍六十五師師長,走上高級指揮員崗位,后任紅四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后來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方志敏領導的紅十軍及地方武裝合編,成立紅軍第十軍團,粟裕調任紅十軍團參謀長。后來紅十軍團在譚家橋戰斗失利后,又在懷玉山遭到敵人圍殲。粟裕率領先頭部隊果斷突出封鎖線,安全到達閩浙贛蘇區,建立浙西南游擊區,當時浙江地區是國民黨的腹地,在敵人的腹地里開創根據地,當時也是非常困難的。
粟裕在紅軍時期,經常擔任的是參謀長一職,這個相對于其他元帥并不占優勢,就像十大元帥里的林彪,在南昌起義期間就已經是個連長,土地革命時就已經成為了紅一軍團的軍團長,并且在反“圍剿”戰斗和長征時期都有諸多亮點。
抗日戰爭爆發后,粟裕擔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后來奉命組建新四軍先遣支隊,任先遣支隊司令員,先遣隊撤銷后,繼續回到第二支隊任副司令員,后面擔任代司令員。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武裝力量主要包括八路軍和新四軍。其中八路軍根據地相對遠離國民黨控制,實力相對較強,發展也比較迅速,初期有3個師共計4.5萬人,而當時新四軍一共才1萬余人。并且受限于當時的條件,相對戰績就沒有特別出色。
粟裕真正大放光彩的是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月13日,粟裕出任蘇浙軍區司令員,統一指揮蘇南、浙西、浙東部隊。10月擔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1946年,國民黨集中正規軍50萬人,向華東解放區的華中野戰軍聚集地發起進攻。粟裕、譚震林指揮華中野戰軍19個團3萬余人奮起反擊,45天時間內,殲滅國民黨6個旅、共5.3萬人。是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初期取得的重大勝利之一
![]()
粟裕率華東野戰軍先后發起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等,其中,1947年5月殲滅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斬殺張靈甫。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以66萬對80萬,取得關鍵的勝利,從此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還殲滅了國民黨大批精銳武裝力量,為渡江戰役打下了良好基礎。
雖然淮海戰役,粟裕打的而非常出色,但是并非全部是他的功勞,還有當時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牽扯黃維兵團,最終淮海戰役能夠打贏,劉鄧大軍,還有陳賡都是有貢獻的。
后來抗美援朝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讓粟裕帶兵入朝,但是當時粟裕因傷病沒有辦法擔任,所以也就沒有參與抗美援朝的戰爭中。
相較于十大元帥,粟裕雖然戰功赫赫,但是還是相差了一點。并且在評十大元帥的時候,粟裕也是一直推辭的。
說到粟裕因病沒有參與抗美援朝的戰爭,這個疾病其實一直纏繞著他,直到逝世被火化的時候,才找到了罪魁禍首,在粟裕病逝火化后,從頭部骨灰里找到三塊鐵片,就是他被長期頭疼困擾的原因。
粟裕參加革命后,經歷數次戰役,也多次負傷,最嚴重的就是粟裕在指揮水南戰役時,敵人炮火猛烈,一發炮彈在粟裕指揮部爆炸,雖然當時及時送醫,但是受限當時的醫療條件,導致有彈片一直沒有取出,也正是因為這三個彈片,一直折磨著他,并且晚年越來越嚴重,甚至視力都受到了影響。這些疾病也影響粟裕在后期擔任一些比較勞累的工作。
![]()
粟裕后來在總參部時,因為國防部和總參部的崗位職責不明確,跟彭老總屬于上下級關系,彭老總脾氣比較火爆,對于身邊的人從不留情面,而粟裕情商也不高,并且認為對的事情就會一直堅持,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肯定是會起沖突的。
毛主席曾經跟粟裕說過,軍中有什么情況可以跟他寫信匯報,粟裕每周都會給毛主席寫封信,但是彭老總是粟裕的上級,考慮到這,他信的抬頭就寫,此信呈給彭副主席,轉主席收,彭總一看 說:這是把我當傳令兵的意思啊?,后來粟裕寫信就繞開彭總,彭總一看 我主持工作,你這繞開我匯報,是什么意思嘛,兩個人也就有了矛盾。也是得罪的第一個元帥。
![]()
還有就是跟聶帥,當時粟裕跟聶帥都在總參部,聶帥是代總參謀長,粟裕是副總參謀長,聶帥是粟裕的上級,粟裕要跟聶帥匯報,但是粟裕性子直,加上毛主席,經常找粟裕匯報工作,導致很多都是越過聶帥了 很多都是聶帥不知情的,導致聶帥經常被主席批評,因此也就得罪了聶帥
最后半個,是陳毅,粟裕跟陳毅從革命初期就是搭檔,陳毅也是個性情中人,雖然在新四軍淮南“黃花塘事件,粟裕沒有站在陳毅這邊,但是兩個人交非常好,雖然在1958年批判過粟裕,但是也一直流傳著:“陳不離粟,粟不離陳”這句話。所以陳毅元帥也就占半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