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降價風暴。日前,8月車市降價榜發布,從捷豹XEL(參數丨圖片)的“腰斬式”優惠到奔馳EQB的“半價清倉”,從軒逸的經濟型車價格戰到寶馬i3的電動化突圍,降價潮席卷豪華與合資汽車市場,其中燃油車是重災區,最大降幅突破50%。這場風暴背后,是電動化轉型的陣痛、技術迭代的沖擊,也是市場格局的深度洗牌。
![]()
傳統豪華品牌領跌,燃油車型成重災區
本輪降價潮中,傳統豪華品牌成為“價格跳水”的主力軍。捷豹XEL以15.98-16.73萬元的售價區間,將中型豪華轎車的門檻拉低至經濟型車水平,其2025款2.0T 250PS R-DYNAMIC 90周年典藏版更以17.48萬元的降價達成了52%的榜單最大降幅,終端售價至15.98萬元。
![]()
這一價格不僅沖擊同為B級車的豐田凱美瑞、大眾帕薩特等競爭車型,甚至低于部分合資品牌A級車,直接沖擊大眾速騰、豐田卡羅拉等主流家轎市場。對于喜歡燃油車的用戶來說,這誘惑很足,捷豹XEL全系搭載2.0T高功率發動機+8AT變速箱,強勁性能加上英倫豪華設計,現在入手極具性價比。當然消費者需要考慮的不止價格,還有售后以及維修,坊間調侃道,“買車時不知是豪車,修車時才知道。”
![]()
捷豹路虎品牌上榜的車型還有排名第四的路虎發現運動和排名第十的捷豹XFL,前者最高降價19.49萬元,降幅達到49%,終端售價至20.5-22萬元。這也是不少擁有豪車夢消費者的夢中情車,當初售價接近40萬元,如今努努力就能實現。后者的最高降價20.01萬元,降幅45%,終端售價23.98-26.98萬元。
作為BBA領頭羊的奔馳陣營降價同樣慘烈,榜單前十就有4款車型,高居品牌之首,奔馳EQB和A級更是拿下了榜單榜眼和探花。作為緊湊型電動SUV,2025款EQB 260最大優惠17.5萬元,降幅達50%,位居榜單第二,終端售價17.7萬元起,與比亞迪宋PLUS EV、方程豹鈦3等國產新能源車型正面交鋒。
![]()
奔馳A級排名榜單第三,最高降價12.56萬元,達成了50%最大降幅,以12.57-14.4萬元的售價殺入合資經濟型車市場;榜單第八的奔馳GLA,最高降價14.2萬元,最大降幅47%,售價至15.79萬元起,試圖通過“品牌溢價+價格下探”吸引年輕消費者。
然而,大幅降價下消費者對傳統豪華品牌的非主流車型購買欲望仍在下滑,電動車型的認可度更是遠低于預期。數據顯示,7月奔馳A級的銷量為817輛,奔馳EQB銷量僅233臺。但即使這樣,EQB也是奔馳EQ純電系列賣的最好的車型。
電動化轉型遇阻,合資品牌壓力巨大
在豪華品牌燃油車逐漸式微的后面,更值得關注的是豪華品牌電動化的集體困境開始顯現。除了位列第2的奔馳EQB,榜單前列的還有排名第5的奔馳EQA ,最高降價15.6萬元,降幅48%,售價至16.6萬元起;位列第11的寶馬i3最高降價15.56萬元,降幅44%,售價19.83萬元起。這些車型雖通過國產化降低成本,但產品創新不足,產品競爭力較弱,終端市場仍需面對比亞迪、問界、理想等新勢力的沖擊,市場壓力巨大。
![]()
合資品牌中的經濟型燃油車領域,行情也不容樂觀。軒逸、威朗等主流車型展開“保量戰”:東風日產軒逸最高優惠5.41萬元,降幅達47%,售價至5.98-13.99萬元,直接沖擊自主品牌吉利帝豪、長安逸動的市場;別克威朗Pro已經無心更新換代,現售的23款車型降價6萬元,降幅47%,至6.89萬元起售,試圖通過“高配低價”策略穩住其基本盤,7月銷量1541輛。
![]()
榜單排名第九的別克微藍6則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該車是別克推出的純電緊湊型兩廂轎車,指導價11.28萬元起,但有一款售價高達16.89萬元的出行版,專門針對網約車市場,降價高達7.8萬元,降幅46%,售價至9.09萬元。虛高的定價加上大幅的降價,是其上榜的主要原因,但同時也可以看出,合資品牌的電動化道路面臨壓力巨大。
自主品牌“技術突圍”:性價比與智能化的雙重優勢
與豪華、合資品牌的被動降價不同,自主品牌通過“高配低價”策略和智能化技術優勢,在本輪降價潮中實現突圍。例如,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并未出現在榜單中,它們并不是沒有降價,而是通過逐級降價和官降,將指導價拉低到實際售價附近區間,形成較為穩定的價格體系,并且以超低的售價對合資品牌形成價格戰優勢。
![]()
例如在緊湊型轎車領域,比亞迪秦PLUS的指導價為7.98-17.98萬元,市場終端有1萬元左右的優惠,價格體系較為穩定。這樣的定價不僅對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形成降維打擊之勢,同時也對合資品牌的同級燃油車帶來巨大沖擊,使得合資品牌燃油車紛紛降價,日產軒逸和大眾朗逸就是最好的例子。
![]()
在豪華車市場,自主品牌同樣展現強勁競爭力。問界M9、理想L9等車型通過“百萬級配置+50萬元級價格”策略,搶占奔馳EQS、寶馬i7等傳統豪華電動轎車的市場;蔚來ET7憑借換電技術和智能座艙,在40萬元級市場與寶馬5系、奔馳E級展開正面競爭。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在30萬元以上新能源市場的份額已升至近半,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長。
點評:本輪降價潮的本質,是“技術紅利釋放”與“市場出清”的雙重作用。一方面,固態電池即將量產、L3級自動駕駛普及等技術變革,正在重塑行業成本結構與競爭規則;另一方面,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車型大幅降價,顯示出其已喪失市場話語權,預計未來將有不少的傳統豪華電動車型退出市場。隨著技術迭代加速,汽車行業將進入新一輪競賽周期。對于消費者而言,今年第四季度或迎來最佳購車窗口期,但需警惕部分品牌“降價減配”的潛在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