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車輪碾過 G215 國道的最后一段柏油路面,柴達木盆地的風便帶著戈壁特有的粗糲,撞在車窗上發出沉悶的聲響。我握著方向盤的指節微微泛白,不是因前路未知的忐忑,而是源于一種近乎朝圣的敬畏 —— 前方,那片被風雕刻了七千萬年的土地,那座承載著八位女子生命史詩的 “魔鬼城”,正以蒼茫的姿態,在青海的蒼穹下靜靜等候我的到訪。南八仙雅丹,這個名字在出發前便在我心頭盤桓了無數個日夜,它不是地圖上一個冰冷的坐標,而是一部寫在巖層里的史書,一曲唱給天地的挽歌,如今,我終于要親手翻開它的扉頁,親耳聆聽它的回響。
戈壁盡頭的地質詩篇:當時光在巖層上流淌
車子駛離公路,車輪陷入松軟的沙礫地,發出 “沙沙” 的輕響,像是大地在低聲呢喃。抬眼望去,視線所及之處,再無半分綠意,只有連綿起伏的土丘在荒漠中鋪展,直至與遠方的雪山連成一線。這里便是南八仙雅丹的核心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鎮以北,柴達木盆地北緣的荒蕪地帶,平均海拔 3260 米的高度讓空氣都變得稀薄,每一次呼吸都帶著清冽的涼意,卻又格外澄澈,能將遠方土丘的輪廓清晰地映在眼底。
![]()
我熄了火,推開車門,風便迫不及待地涌了過來,帶著沙粒拂過臉頰,有輕微的刺痛感,卻讓我瞬間清醒 —— 這不是夢境,也不是畫冊里的風景,而是真實的、可觸摸的地質奇觀。蹲下身,指尖輕輕觸碰腳下的土丘,巖層的紋理粗糙而堅硬,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深淺不一的凹槽,像是時光留下的掌紋。同行的向導告訴我,這些看似普通的土丘,源自 7500 萬年前的湖泊沉積物,那時的柴達木盆地還是一片煙波浩渺的古湖,魚蝦在水中嬉戲,水草在湖畔生長,生命的氣息曾在這里肆意蔓延。可歲月無情,地殼運動讓古湖干涸,裸露的湖床暴露在風沙之中,風與水便成了最耐心的雕刻家,用千萬年的時光,將松軟的沉積物雕琢成如今這般模樣。
我站起身,沿著一條狹窄的溝槽緩緩前行,兩側的土丘如同被刀削斧鑿般陡峭,高度從五六米到三十余米不等,形態各異,卻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延伸 —— 那是盛行風的方向,是大自然無形的畫筆,在這片土地上勾勒出整齊而浩瀚的線條。有的土丘形似巍峨的城堡,頂部的巖層微微凸起,像是城堡的垛口,在陽光下投下深淺不一的陰影,仿佛下一秒便會有身披鎧甲的戰士從城門中走出;有的則像匍匐的巨獸,脊背蜿蜒起伏,四肢深埋在沙礫中,似乎只是暫時蟄伏,等待著某一個契機便會蘇醒,馳騁在這片荒漠之上;還有的土丘圓潤如佛塔,頂端覆蓋著一層深色的巖層,像是佛塔的寶頂,透著一股莊嚴而肅穆的氣息。
![]()
陽光從頭頂傾瀉而下,將土丘的紋理照得愈發清晰,那些被風蝕出的凹槽里,積著薄薄的沙粒,在光線下閃爍著細碎的金光,宛如鑲嵌在巖層上的鉆石,讓這片荒涼的土地多了幾分璀璨。
“看,那邊的溝槽!” 向導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沉思,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條幽深的溝槽在土丘間蜿蜒,長度足有數百米,寬度卻僅能容一人通過。走進溝槽,風的聲音突然變得不同,不再是曠野中的呼嘯,而是帶著一種低沉的共鳴,像是從地底深處傳來的吟唱。向導說,這里便是 “蘇魯木哈克”—— 蒙語里 “魔鬼” 的意思,每當強風掠過,空氣在溝槽中流動產生共振,便會發出類似鬼哭狼嚎的聲音,讓人不寒而栗。
我靜靜地站在溝槽中,閉上眼睛,任由風從耳邊吹過,那聲音時而尖銳,時而低沉,時而急促,時而舒緩,像是無數個靈魂在訴說著千萬年的故事,有古湖干涸的嘆息,有風沙侵蝕的磨礪,也有生命逝去的哀婉。我忽然明白,人們之所以稱這里為 “魔鬼城”,并非因為它真的有魔鬼棲息,而是因為這片土地太過神奇,太過震撼,讓人心生敬畏,只能用 “魔鬼” 來形容它的神秘與威嚴。
更令人稱奇的是這里的地磁異常。我從背包里拿出羅盤,指針卻瘋狂地轉動,無論如何調整,都無法指向正確的方向。向導笑著說,這里的巖石富含鐵質,地磁強度遠超其他區域,羅盤到了這里,就像是失去了靈魂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這讓我想起了那些古老的探險故事,探險家們在荒漠中迷失方向,或許便是因為遇到了這樣的地磁異常。而如今,這種異常卻成了南八仙雅丹的一大特色,為探險增添了幾分刺激與神秘。站在土丘頂端,望著四周無邊無際的雅丹群,我忽然覺得自己渺小得如同沙礫,在時光的長河中,在大自然的偉力面前,人類的存在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瞬間。可正是這短暫的瞬間,讓我們有機會見證這樣的奇跡,有機會觸摸到時光的痕跡,這或許便是旅行的意義所在。
![]()
風沙中的英雄絕唱:八位女子與一片土地的深情
如果說南八仙雅丹的地質景觀是大自然饋贈的奇跡,那么關于八位女地質隊員的故事,便是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人文篇章。當我第一次聽到 “南八仙” 這個名字時,便好奇它背后的由來,直到向導在一座形似紀念碑的土丘前停下腳步,緩緩講述起那段塵封的歷史,我才明白,這個名字承載著怎樣的深情與敬意。
那是 1955 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勘探柴達木盆地的石油資源,八位來自南方的女地質隊員毅然踏上了這片荒蕪的土地。她們中最大的不過二十幾歲,最小的還不到二十歲,本該是在父母身邊撒嬌、在校園里讀書的年紀,卻選擇了背井離鄉,來到這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的荒漠中。那時的柴達木,沒有公路,沒有通訊,甚至連基本的生活物資都難以保障,她們只能靠著駱駝馱運物資,徒步在荒漠中穿行,白天頂著烈日勘探,夜晚在帳篷里整理數據,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遇到沙暴更是家常便飯。可她們從未退縮,心中只有一個信念 —— 為祖國找到石油,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
然而,命運卻對她們露出了殘酷的一面。在一次勘探任務結束后,她們踏上了返程的路途,卻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沙暴。狂風卷著沙粒,遮天蔽日,能見度不足一米,她們牽著駱駝,在沙暴中艱難前行,卻還是迷失了方向。沙暴持續了一天一夜,當風終于停了下來,她們發現自己已經徹底陷入了絕境 —— 水喝完了,食物也所剩無幾,四周是茫茫的雅丹群,看不到一絲人煙。她們沒有放棄,相互扶持著,憑借著僅存的體力尋找出路,可荒漠的無情遠超她們的想象,極端的干旱、饑餓和寒冷一點點吞噬著她們的生命。最終,當救援人員找到她們時,八位年輕的女子已經永遠地倒在了這片她們深愛著的土地上,臉上還帶著對未來的憧憬,手中緊緊攥著勘探數據和地質樣本。
為了紀念這八位英勇的女地質隊員,人們便將這片雅丹群命名為 “南八仙”,讓她們的名字與這片土地永遠相伴。向導指著土丘間那些堆砌的瑪尼堆說,這些都是后來的游客和當地牧民為了緬懷她們而堆砌的,每一塊石頭都代表著一份敬意,每一個瑪尼堆都承載著一份思念。我走上前,輕輕撫摸著瑪尼堆上的石頭,石頭被風沙打磨得光滑圓潤,上面刻著簡單的經文,雖然我看不懂經文的含義,卻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情。在瑪尼堆旁,還有幾朵風干的野花,或許是哪位游客特意帶來的,想要讓這八位女子在荒涼的荒漠中,也能感受到一絲生機與美好。
站在這座形似紀念碑的土丘前,我久久無法平靜。風再次吹過,卷起沙粒,像是在訴說著那段悲壯的歷史。我仿佛看到了八位女地質隊員在沙暴中艱難前行的身影,看到了她們面對絕境時的堅強與不屈,看到了她們為了理想而犧牲的無畏與偉大。她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么是 “柴達木精神”——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為國爭光。這種精神,如同這片雅丹群一樣,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閃耀著耀眼的光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如今,七十多年過去了,柴達木盆地已經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祖國的建設也日新月異,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是那些像八位女地質隊員一樣的先驅者,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為我們鋪平了前進的道路。她們或許沒有留下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留下家喻戶曉的名字,卻用自己的行動,在這片土地上寫下了最動人的英雄史詩。而南八仙雅丹,也因為這個故事,不再僅僅是一處地質奇觀,更成了一座精神豐碑,吸引著無數人前來緬懷、致敬,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感動與力量。
![]()
越野、攝影與星空:在荒漠中遇見最好的自己
南八仙雅丹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的地質奇觀和人文故事,更在于它能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找到屬于自己的玩法,感受到不一樣的樂趣。對于我來說,這次南八仙之旅,是一場越野的刺激,是一次攝影的狂歡,更是一段與星空對話的浪漫。
(一)越野:在車轍中追尋自由
想要深入南八仙雅丹的核心區,越野車是必不可少的伙伴。早在出發前,我便特意租了一輛高底盤的四驅 SUV,還請了一位經驗豐富的當地向導,畢竟在這片荒漠中,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沙坑,甚至迷失方向。我們選擇的是經典環線 —— 從大柴旦翡翠湖出發,沿 G215 國道向北行駛約 100 公里,轉入雅丹內部的車轍路,穿越核心區后返回 315 國道。
車子剛駛入車轍路時,我還有些緊張,畢竟路面坑坑洼洼,到處都是深淺不一的車轍,稍有不慎便可能偏離路線。可隨著行駛的距離越來越遠,我漸漸放松下來,甚至開始享受這種顛簸的感覺。車輪碾過沙礫地,揚起陣陣沙塵,像是在身后畫出一道金色的軌跡;兩側的土丘不斷向后倒退,形態各異的雅丹景觀在眼前一一展現,時而像是奔騰的駿馬,時而像是矗立的燈塔,時而像是沉睡的巨人,讓人目不暇接。
![]()
向導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海西人,對這片土地了如指掌,他一邊開車,一邊給我講述著沿途的風景和故事。遇到路況較好的地方,他還會加快車速,讓車子在荒漠中飛馳,風從車窗涌入,帶著沙礫的氣息,吹起我的頭發,那種自由的感覺,是在城市中永遠無法體會到的。途中,我們還遇到了幾輛其他的越野車,大家隔著車窗揮手致意,雖然互不相識,卻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而產生了默契。
當然,越野也并非一帆風順。在一處沙丘地帶,車子不小心陷入了沙坑,車輪不停地轉動,卻始終無法前進。我和向導趕緊下車,找來幾塊木板墊在車輪下,然后一起推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于將車子開了出來。雖然累得滿頭大汗,手上也沾滿了沙粒,可我卻覺得格外開心,因為這種小插曲,讓這次越野之旅更加難忘,也讓我感受到了征服困難的樂趣。
在穿越核心區的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小雨。雨點打在車頂上,發出 “噼里啪啦” 的聲響,原本干燥的沙礫地瞬間變得泥濘不堪,車轍也被雨水沖刷得模糊不清。向導趕緊放慢車速,小心翼翼地沿著之前的車轍行駛,生怕再次陷入困境。雨雖然不大,卻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等到雨停時,天空出現了一道絢麗的彩虹,橫跨在雅丹群之上,將土丘染成了五彩的顏色,美得讓人窒息。我趕緊停下車,拿出相機拍下這難得一見的美景,心中感慨萬千 —— 在南八仙雅丹,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遇到怎樣的驚喜,或許這就是越野的魅力所在,充滿了未知,卻又讓人充滿期待。
(二)攝影:用鏡頭定格時光的痕跡
南八仙雅丹無疑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這里的每一處景觀,每一個瞬間,都值得用鏡頭去捕捉,去定格。為了能拍出滿意的照片,我特意帶上了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和無人機,還準備了偏振鏡和漸變灰濾鏡,希望能將這片土地的美完美地呈現出來。
![]()
攝影的黃金時段無疑是日出后 1 小時和日落前 1 小時。為了趕上日出,我特意定了凌晨四點的鬧鐘,抹黑起床,收拾好攝影器材,便和向導一起驅車前往事先選好的拍攝點 —— 一座相對較高的土丘頂端。當我們到達時,天空還是一片漆黑,只有幾顆星星在頭頂閃爍,寒風刺骨,我裹緊了外套,耐心地等待著日出。
漸漸地,東方的天空泛起了魚肚白,然后慢慢染上了一層淡淡的粉色,接著是橙色、紅色,顏色越來越深,越來越濃,像是有人在天空中打翻了調色盤。終于,一輪紅日從遠方的雪山背后緩緩升起,金色的陽光瞬間灑滿了大地,將原本灰暗的雅丹群染成了一片金黃。土丘的輪廓在陽光的照射下變得格外清晰,那些被風蝕出的紋理像是被鍍上了一層金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溝槽中的陰影也變得格外深邃,與金黃的土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層次感十足。
我趕緊拿起相機,裝上廣角鏡頭,將這壯麗的日出景象收入鏡頭。廣角鏡頭能很好地展現雅丹群的浩瀚與廣闊,將日出的光芒、連綿的土丘和遠方的雪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壯麗的畫卷。之后,我又換上長焦鏡頭,捕捉土丘上的細節 —— 那些深淺不一的凹槽,那些被風打磨得光滑的巖層,那些在沙礫中頑強生長的耐旱植物,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時光的痕跡,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除了地面拍攝,無人機航拍更是能展現南八仙雅丹的另一番美景。我操控著無人機緩緩升空,當高度達到 100 米時,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呆了 —— 從空中俯瞰,無數的土丘像是無數條巨龍,在荒漠中蜿蜒盤旋,朝著同一個方向延伸,形成了一片浩瀚的 “龍群”;溝槽則像是巨龍之間的縫隙,將土丘分割成整齊的塊狀,卻又彼此相連,構成了一幅壯觀而有序的畫面。我調整著無人機的角度,一會兒拍攝全景,展現雅丹群的廣闊;一會兒拍攝特寫,捕捉土丘的形態;一會兒又讓無人機沿著溝槽飛行,展現溝槽的幽深。無人機的抗風能力很強,即使在有微風的情況下,也能穩定地飛行,讓我得以盡情地拍攝。
![]()
在拍攝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個小技巧 —— 利用偏振鏡可以減少巖石表面的反光,讓土丘的紋理更加清晰;而漸變灰濾鏡則可以平衡天空與地面的光比,避免出現天空過曝或地面欠曝的情況。這些小技巧讓我的照片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讓我更加享受攝影的過程。
(三)露營:在星空下與大地對話
如果說白天的南八仙雅丹是壯麗而震撼的,那么夜晚的南八仙雅丹則是浪漫而寧靜的。為了能近距離感受夜晚的雅丹,我特意安排了一次露營,雖然知道夜晚的荒漠會很冷,甚至可能遇到野生動物,但我還是無法抗拒星空的誘惑。
我們選擇的露營地是一處相對平坦的區域,周圍有幾座較高的土丘,可以起到擋風的作用。向導幫我搭建好了帳篷,又在帳篷周圍撒了一些驅獸粉,以防野生動物靠近。傍晚時分,我們生起了篝火,火焰在風中跳躍,發出 “噼啪” 的聲響,驅散了夜晚的寒冷。我和向導坐在篝火旁,一邊喝著熱茶,一邊聊著天,向導給我講了很多關于柴達木盆地的傳說和故事,比如雅丹形成的神話,比如當地牧民的生活習俗,那些故事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讓我對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
![]()
隨著夜色漸深,天空中的星星越來越多,越來越亮。由于這里遠離城市,光污染極低,所以星空格外清晰,銀河像是一條銀色的絲帶,橫跨在天空中,將無數的星星串聯起來,美得讓人窒息。我躺在帳篷外的防潮墊上,仰望著星空,星星仿佛就在頭頂,觸手可及。我認出了獵戶座、北斗七星,還有很多不知名的星座,它們在天空中閃爍著,像是在訴說著遙遠的故事。
忽然,一顆流星劃過夜空,拖著長長的尾巴,瞬間消失在黑暗中。我趕緊閉上眼睛,許下了一個愿望,雖然知道流星許愿只是一種美好的寄托,但在這樣的星空下,我還是愿意相信這份美好。夜晚的風很涼,卻很清新,帶著沙礫和泥土的氣息,讓人感到格外放松。我聽著風掠過土丘的聲音,聽著遠處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漸漸進入了夢鄉,夢里,我仿佛看到了八位女地質隊員,她們在星空下微笑著,向我招手,像是在歡迎我來到這片她們用生命守護的土地。
第二天清晨,我被一陣清脆的鳥鳴聲吵醒,走出帳篷,發現東方的天空已經泛起了魚肚白,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露營地周圍的草地上,沾滿了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細碎的光芒。我伸了個懶腰,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心中充滿了滿足感。這次露營,雖然條件簡陋,卻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與美好,也讓我與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連接。
![]()
告別與銘記:南八仙雅丹的印記
轉眼間,為期三天的南八仙雅丹之旅就要結束了。當我再次踏上 G215 國道,回首望去,那片連綿起伏的雅丹群在陽光的照射下,依然是那么壯麗,那么震撼。車子漸漸駛遠,雅丹群的輪廓越來越模糊,直至消失在視野中,可我的心中,卻永遠留下了它的印記。
這次南八仙雅丹之旅,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見識了大自然的偉力,感受到了時光的流逝,也緬懷了那些為理想而犧牲的英雄。在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地質的奇跡,聽到了英雄的贊歌,也體驗了越野的刺激、攝影的快樂和露營的浪漫。每一個瞬間,每一段經歷,都像是一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了我這段難忘的旅程。
我知道,南八仙雅丹只是柴達木盆地眾多美景中的一處,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還有更多的奇跡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但我相信,無論我將來走到哪里,南八仙雅丹都會是我心中最難忘的風景之一。它教會了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也教會了我勇敢、堅強、無私奉獻。
![]()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還會再次來到這里,再次踏上這片被風雕刻的土地,再次聆聽那些跨越時空的故事。那時,我或許會帶著更多的朋友,一起感受南八仙雅丹的魅力,一起緬懷那些英勇的女地質隊員,一起將這份感動與力量傳遞下去。
南八仙雅丹,這片荒漠中的地質史詩,這座風沙中的精神豐碑,我會永遠銘記你,永遠懷念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