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Panda
2025 年 8 月的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可說是笑點與技術齊飛,荒誕與精彩共舞。我們看到了撞翻人類和機器人的機器人運動員以及足球賽場上機器人接連倒地摔跤,也看到了最前沿機器人技術的集中展現以及一個又一個新紀錄的誕生。

火遍社交網絡的宇樹 H1 機器人撞人后「逃逸」,圖源:網絡
如果單看獲獎的機器人,宇樹科技的(G1&H1) 拿下了最多的獎牌,成為榜單上的最大贏家。緊隨其后的,則是沒有直接參賽的加速進化,這個初創公司旗下的T1機器人拿下了第三多的獎牌。
![]()
本來以為故事進行到這里,只不過是一個傳統的商業敘事:年輕而又蓬勃的藍海市場、早早占據用戶心智的「老大哥」、初露頭角的行業新秀……
然而,當我們將視線從獎牌總榜移開,聚焦到賽場上技術門檻最高、對抗最激烈的純 AI 足球項目時,我們發現:這并非是關于一個后來者思考如何居上的故事,而是關于一個新入局者如何用「產品+生態」的新玩法快速躍遷的故事。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出人意料的事實。
其中最亮眼的莫過于加速進化機器人在足球賽場上的統治力。打開榜單,更多人關注了參賽獲獎隊伍,卻容易忽視參賽隊伍后面的機器人型號。純 AI 足球賽場上,無論是最終奪冠的清華火神隊和中國農業大學山海隊,還是惜敗的德國 HTWK 隊和 Sweaty 隊 ,亦或是來自十多個國家的其他許多參賽隊伍,經過對全球人形機器人的篩選,他們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款:加速進化 T1。這讓這場足球賽不再是不同品牌機器人之間的對抗,幾乎變成了一場在標準化平臺上進行的「軟件開發者大賽」。
![]()
不僅是這一次,時間倒回一個月,在全球矚目的世界頂級機器人競賽 ——2025 RoboCup 巴西機器人足球世界杯上,同樣是加速進化的機器人,幫助中國隊(清華火神隊)首次在 AdultSize 組別(一米以上機器人)奪冠,一舉打破了歐美國家在該項頂級賽事上長達 28 年的壟斷。更值得玩味的是,獲得亞軍的中國農業大學山海隊、獲得季軍的美國隊和斬獲 KidSize 組別(一米以下機器人)冠軍的德國隊,使用的同樣是加速進化的產品。這不禁讓人疑問:一家成立僅兩年的新公司為何竟具有如此的統治力?

清華火神隊的一次成功射門,圖源:RoboCup
還有一個讓眾人驚訝的事實是,在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不是宇樹而是加速進化 T1 組成了首個入場的機器人代表。更值得一提的是,加速進化 T1 是全場唯一非遙控方式上場的隊伍;這更是全球首次 5x5 AI 機器人走方陣。

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首個入場方陣,圖源:CCTV-5
一邊是公眾認知中的「名不見經傳」,另一邊卻是在頂級實戰中與行業巨頭并駕齊驅、甚至在關鍵領域實現超越的「隱形冠軍」。
這家實力與名氣嚴重不符的加速進化,究竟是誰?
「南宇樹,北??」已經有了答案?
聲名不顯
因為路徑不同
在今天的人形機器人行業,聚光燈下的主角們路徑清晰:波士頓動力是當之無愧的技術圖騰,每一次發布都定義著行業的物理極限 —— 該公司最近才剛展示了全面自主決策自主行動的 demo;宇樹科技則憑借其卓越的產品力和病毒式的營銷,成功占據了用戶心智,幾乎已經成為公眾眼中人形機器人的代名詞 —— 該公司最近正在為其身高一米八的新款機器人預熱宣傳。這些明星企業共同的特點是,走著一條以「明星產品」為核心的驅動路線。
而成立于 2023 年的加速進化,這家由清華大學機器人技術團隊與前字節跳動產品高管聯合創立的公司,從誕生之初就顯得相當「低調」。他們很少發布炫技的 demo 視頻,也很少以官方身份直接參與競賽。
因為它選擇了一條更底層、更艱難的道路:先讓四肢健全,再讓心智健全;同時軟件層面重投入開發機器人操作系統和開發工具,堅定地最早建設開發者生態。或許也正是因為選擇了這樣一條與當前行業明星們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加速進化在公眾視野中表現得「聲名不顯」。
其實,這也正是其低調務實的企業基因使然:不癡迷于營銷造勢,而是將所有資源都投入到了「產品+生態」的雙輪驅動上,打磨內功。
先讓四肢健全,再讓心智健全
在 AI 大模型浪潮的推動下,當前行業的主流范式是盡快為機器人裝上一個「聰明的大腦」,通過 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讓其快速學會執行復雜任務,從而在 demo 中呈現驚艷效果。這無疑是一條吸引眼球的捷徑。
![]()
人形機器人以及基于視覺和語言的工作流程示意圖,圖源:Morgan Stanley
然而,這條捷徑通往的往往是「demo 即巔峰」的窘境。公眾對于機器人能立刻進入工廠打工等場景的落地速度存在嚴重高估,其根本原因在于 demo 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與大型語言模型擁有的海量互聯網文本不同,用于訓練具身智能的真實物理世界數據極其稀缺。這導致當前的大模型在物理泛化能力上依然脆弱,那些看似萬能的機器人,一旦走出為它精心布置的實驗室,面對真實世界的混亂與不確定時,其表現便時常拉胯。
加速進化判斷:一個真正通用的具身大模型遠未成熟,當前主流的技術路線(如 VLA)很可能會在 3-4 年內被顛覆。現在就 All-in「大腦」,無異于沙上建塔。因此,他們選擇了一個更樸素的技術哲學:先讓機器人的物理能力(即運動控制、動態平衡、抗沖擊性這些「小腦」和「軀干」能力)錘煉到極致。
![]()
加速進化 T1 的各項本體能力,圖源:加速進化官網
針對這個哲學,加速進化選擇的試煉場并非一塵不染的實驗室,而是充滿沖撞、摔倒和不確定性的足球場,并且他們選擇了純 AI 控制的策略,而非目前常見的人類遙控。想要在這樣的純 AI 足球賽場上表現卓越,人形機器人必須具備以下能力:
- 強悍的運動能力:足球無疑是一項需要強悍運動能力的運動,為了踢好足球,機器人需要在保持機體平衡的基礎上提高運動速度,還需要一雙能有力踢球的腿。得益于端到端運動大模型突破,加速進化機器人的射門高度已從去年世界冠軍水平的 35 厘米躍升至 2 米,能直接越過人墻。

加速進化 T1 射門展示,圖源:新華社快看
- 卓越的恢復和續航能力:足球場上的機器人要能經受住劇烈沖撞,在摔倒后能盡快自主爬起(加速進化已能做到最快 1 秒爬起),并需要擁有超過一小時的續航能力。

加速進化 T1 倒地后自主站起,圖源: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足球 5v5 決賽
- 環境感知與視覺理解:機器人需要像人類球員一樣看清楚賽場,不僅要精準識別足球、隊友和對手,還要實時感知場地邊界、球門位置、障礙物等。這涉及計算機視覺、多模態感知和空間理解。加速進化已經將這一步納入到其端到端運動大模型之中。
- 定位與導航:看清之后,機器人還需要知道「我在哪」和「要去哪」。在無法依賴 GPS 或北斗衛星的室內賽場,這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速進化通過純視覺的算法使機器人能夠精確計算自身在場上的坐標,實現精準避障,并規劃出最優的移動路徑。
- 賽場上的動作決策:賽場上沒有任何遙控器,機器人的一切行動都由其配置的策略完成。這背后是平臺與開發者的明確分工:各參賽隊伍作為開發者,負責編寫決定機器人傳球、射門或防守的戰術「大腦」,即 agent;而加速進化則提供了強大的執行「軀干」,其端到端運動大模型能將隊伍下達的高階指令,精準地轉化為相應的物理動作。
- 多智能體協作:3v3 乃至 5v5 的比賽,要求多臺機器人之間通過無線通信實時傳遞信息,協同完成復雜的戰術配合。加速進化通過群體決策等技術來支持機器人間動態傳輸位置、任務狀態等信息,實現了分布式任務分派,讓各個隊伍的開發者,可以更低門檻地實現自己的多智能體協作算法。
至于為什么選擇足球?答案其實很容易理解,相比于翻跟頭這類「純炫技」的場景,足球場景更具算法遷移的價值,比如遭遇沖擊后自主爬起、識別其它機器人的動態并進行合作、自主規劃等能力也能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據了解,加速進化已初步將相關技術遷移至家庭陪伴(自主跟隨、互動陪伴)、工業巡檢(多機器人協同巡檢電網、風電場)、智慧物流(多 AGV 避障與路徑優化)等場景。
目標是成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蘋果」
加速進化選擇的這條路自然沒有「明星產品」之路那樣容易收獲公眾目光,但卻更能贏得業內專業人士的認可。而這條路徑的最終目標,并非僅僅是造出一個更強的機器人,而是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成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蘋果」。
在加速進化的戰略藍圖中,硬件本體只是入場券,真正的護城河在于由「本體+系統+開發工具」構成的開放平臺。他們要做的不是一個萬能的機器人,而是機器人時代的「iPhone+iOS+Xcode」,讓成千上萬的開發者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價值。
換言之,加速進化從不是一家單純的硬件產品公司,其本質是一家以產品為地基、以繁榮生態為目標的平臺型公司。正如加速進化創始人兼 CEO 程昊說的那樣:「我追求的是讓加速進化成為一個平臺級的公司,搭建平臺,讓有能力的開發者或者具有編程能力的人可以在我們的機器人上更多發揮長處、創造價值,普惠越來越多的用戶。」
![]()
圖源:加速進化官網
這個平臺的活力已經得到了印證:在北京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來自北京人大附中、十一學校、民大附中的高中生團隊可以利用其開發工具,在短短數周內開發出能與頂尖高校隊伍同場競技的足球智能體 —— 他們也是這場運動會上唯三的高中生戰隊;在巴西 RoboCup 2025,德國的世界冠軍隊伍能將此前為其他機器人編寫的算法,快速移植到加速進化的平臺上并成功衛冕。
而現在,我們也可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了:加速進化,一家成立剛 2 年的新公司,為何竟具有如此的統治力?
全球頂尖足球機器人團隊不約而同的選擇并非偶然,而是在真刀真槍的對抗需求下,用腳投票的結果。原因既包括加速進化 T1 是兼具穩定硬件與成熟 AI 的強大底層平臺,也包含其極致開放且易于上手的操作系統和開發工具。基于此,開發者面臨的困難大幅降低,可以將精力聚焦于更高階的戰術創新。
至此,我們也便能理解加速進化「聲名不顯」背后的戰略定力了。
宇樹科技的成功是「產品驅動」路徑的典范,它用一款款驚艷的產品贏得了市場與聲名;而加速進化則在另一條「生態驅動」的道路上同樣取得了成功,它用一個穩定、開放的平臺贏得了開發者的信任。目前加速進化的軟硬件平臺已經沉淀了超過 500 名足球 Agent 開發者;未來,當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后,他們或將開發出一個個如抖音、小紅書等的國民級機器人應用,服務于個人用戶的多樣性需求。
兩條路徑并無高下之分,但加速進化的崛起,無疑讓行業長期以來「南宇樹,北??」的疑問,第一次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答案。
「南宇樹,北加速」
憑什么?
「南宇樹」的行業地位早已是共識,憑借出色的量產產品和吸睛的營銷,這家總部位于杭州的機器人公司,儼然已經成為民用人形機器人公司的代表。但「北」之后的那個空位,長久以來都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號。天工、星動紀元、銀河通用等多家公司都曾試圖填補這個空白,卻始終沒有一家能夠得到行業的廣泛認可。
而現在,加速進化正用其硬實力,嘗試給出自己的答案。它之所以有資格與宇樹并列,憑的不是概念或口號,而是實打實的市場地位和技術壁壘。

宇樹 G1 vs 加速進化 T1 的足球表演賽,圖源,嗶哩嗶哩芯玄科技
行業領先的量產交付能力
首先,自然是量產交付能力,這是驗證一家機器人公司實力的「鐵證」。加速進化并非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的「PPT 選手」,它在成立一年內就實現了全球化的穩定量產交付。2025 年上半年已交付數百臺,7 月也有 100 臺以上的銷量,其中超過 50% 銷往海外,其交付量目前居行業前列。
此外,我們還了解到,加速進化即將推出更具性價比,但在產品定義上做得更極致的面向個人開發者的人形機器人。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持續保持其行業領先地位。
出色的技術水平和復合型團隊
加速進化的核心技術水平也已經達到了全球頂尖。在硬件和運動控制這兩個最能體現機器人「下盤穩不穩」的領域,加速進化擁有豐富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而這背后是其團隊核心成員長達 20 年的雙足人形機器人硬件產研經驗積累。
加速進化團隊成員多來自清華機器人控制實驗室、清華火神足球隊,以及字節跳動、小紅書等互聯網大廠。團隊核心成員不僅有深耕人形機器人研發 20 年的行業專家,還有具備深厚軟硬件技術實力的青年極客,以及擅長將技術、產品轉化為市場訂單的商業化人才。這種「清華硬核技術+互聯網產品思維」的復合型架構,正是加速進化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加速進化其實是行業內唯一兼具頂尖高校硬件基因與互聯網大廠系統軟件工程經驗的公司。這種獨特的組合,讓他們不僅懂技術,更懂產品、生態和市場。該公司堅信:「技術(Technology)、產品(Product)、市場(Market)三者必須協同突破。」
商業化路徑清晰
此外,加速進化有著一條極為清晰的商業化路線圖:
- 短期: 深耕賽事、科研和教育場景,這是一個百億級市場。
- 中期: 從明年開始,切入家庭陪伴等場景,目標千億級市場。
- 長期: 結合繁榮的開發者生態,最終走向家庭管家、智能助理等通用機器人方向,那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廣闊天地。
資本堅定支持
「清華技術+字節產品」的復合型團隊背景和清晰的商業路徑,也讓加速進化獲得了資本的堅定支持。
- 2024 年加速進化獲得了來自英諾天使基金、天創資本、真成投資、水木校友會種子基金、源碼資本、水木創投、盈港資本、iCANX、中關村科學城、彼岸時代、民銀國際的天使輪、Pre-A 輪和 Pre-A+ 輪融資;
- 今年 6 月完成了由深創投領投、金鼎資本跟投的 A 輪融資;
- 7 月,加速進化完成 A+ 輪融資 —— 由首程控股管理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領投,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基金以及博華資本跟投。
「南宇樹,北加速」的行業勢頭正在形成。
這兩家公司代表了「產品驅動」和「生態驅動」兩條不同路徑的成功典范。據統計,2024 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達 27.6 億元(包括非足式人形機器人),預計到 2050 年,這一數字將暴增至 6 萬億元!在這個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龐大市場中,不同的產品戰略路徑的企業,無疑將為整個行業注入更大的想象可能性。
![]()
摩根士丹利的人形機器人市場趨勢預測,圖源:《財新周刊》封面報道:機器人來了
事實上,在不久之前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南宇樹,北加速」就給觀展的游客、媒體、行業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加速進化與宇樹展臺擁有全場最高的人氣;一旦開始比賽演示,都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形成了事實上的「兩強對壘」對峙之勢。
圍滿觀眾的加速進化與宇樹展區
當然,目前整個足式人形機器人行業都還處于探索早期,正如加速進化首席科學家趙明國說的那樣:「目前所有研究都處于 0-1 的突破期。現在一年的進展抵得上過去五年,未來的發展速度只會更快。」
未來的市場格局究竟將怎么變化?是否還會新勢力異軍突起或有科技大廠入局攪動風云?只有未來能給我們答案。
機器人正在進化
并在加速進化
現在,回頭去看,誰是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真正的贏家?答案早已不在那張獎牌榜上。當一家公司不再滿足于贏得比賽,而是致力于搭建整個賽場時,它就已經在更高維度上占據了優勢。
這家公司的名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其雙重價值:一方面,它通過最務實的路徑,在實戰中「加速」著自身的「進化」,將技術錘煉得無比扎實;另一方面,它通過開放共贏的平臺,賦能開發者,從而「加速」著整個個人機器人時代的「進化」。
加速進化的「贏」,不在于獎牌的得失和公眾的喝彩,而在于贏得了參與定義未來的權利。它不僅在加速自身的進化,更在加速一個屬于個人機器人時代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