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藏家鄉——陽羅洲鎮
![]()
是陽公撒下的第一網
還是羅婆栽下的第一株苗?
我們的名字,早和腳下這片沖積的洲土
長在了一起——陽羅塞陽運河的水啊,流得比族譜還長
它認得每一道田埂的走向
聽得懂稻浪在風里翻涌的方言
瓦崗湖的晨霧記得父輩搖櫓的剪影
寶三垸的溝渠映照過我們粘滿泥巴的童年
七子浹的晚風里,仿佛還飄著當年陽羅西瓜切開時
那聲滿足的、帶著汁水的喟嘆……
這水土是活的!
它養得出金燦燦的谷,韌生生的麻,玉亭亭的蓮
更養得出像蘆根一樣扎得深
像湖水一樣活得響亮的陽羅人
而最纏人的,是那縷魂——
是曬場上千絲萬縷垂落的銀瀑
是阿婆指尖揉進日頭的力道
是離鄉游子行囊里總揣著的那把面:
陽羅面啊,離了這方水土,它就失了魂!
因為它的筋骨里,纏著塞陽運河水
繞著瓦崗湖的風,曬著寶三垸的日頭
更揉進了我們代代相傳、戀家的基因
喚一聲“陽羅”,心尖就滾燙
這里是我們血脈生根的地方
我們的寶藏家鄉——陽羅洲鎮
萬頃碧波“鮮”鋒派:國家級漁場的狂歡現場!
![]()
鷺鷥湖漁場
國家級生態養殖的金字招牌
可不是蓋的!
2萬多畝水域
就是一座鮮活的“水下黃金礦”
看!晨光中漁歌起,驚飛白鷺作伴舞
陽光下碧波涌
斑點叉尾鮰、黃顙魚、翹嘴
鱖魚、小龍蝦集體上演“銀鱗蹦迪”
碎鉆般的光芒鋪滿湖心
![]()
![]()
這可不是表演,是“現撈直送”的底氣!
清蒸的鱖魚鮮掉眉毛
白灼的小龍蝦甜到心尖——一口入魂
鷺鷥湖的生態狂想曲,在舌尖轟鳴!
高效漁業?這就是最硬核的注解
160年非遺面
離了陽羅就“失魂”!
陽羅洲有碗面,堪稱“舌尖玄學”
——它只認這塊水土! 離了陽羅洲
老師傅手藝再神也難復其味
這份傲嬌,源于160多年
省級非遺的深厚積淀
最迷人的是曬場:
千絲萬縷的面條沐浴陽光清風
仿佛把整個陽羅的水土精魂都
鎖進了每一根筋道的銀絲里
![]()
![]()
這碗面的終極演繹
是鍋氣沖天的陽羅炒面!
面條煮七分熟,冷水一激,筋骨立現
猛火滾油才是靈魂舞臺!
面條與配菜在鐵鍋里翻騰跳躍
水汽蒸騰間鑊氣直沖天靈蓋!
出鍋時油潤透亮,入口彈牙帶脆
麥香混著霸道的鍋氣在口腔炸裂
嗦一口,嚼的是百年手藝
品的是扎進水土的鄉愁
難怪成了游客必打卡的“味覺地標”!
魚米瓜果“組團出道”
產業拼圖夠硬核!
陽羅洲的“鮮”可不止水里游的!
這片洞庭湖沖積平原
是妥妥的實力派“洞庭糧倉+”
連片稻浪托起優質米香
“陽羅西瓜” 更是和面條
齊名的甜蜜招牌
甜到省內外都認賬!
棉花、苧麻、油菜、湘蓮、蘆葦...
傳統作物根基深厚
瘦肉型豬基地豐富了“肉案子”
高效漁業更是金字招牌
![]()
這些地里的寶貝、水里的鮮貨
可沒停留在原生態
糧食加工、水畜產品加工廠馬力全開
讓魚蝦米糧身價倍增!
建材等產業提供支撐
老企業也煥新改制
優質的農副產品
就是未來搞食品加工、玩鄉村旅游
(采摘、美食體驗)的王炸底牌
農文旅融合的苗頭正旺!
從“漏雨茅屋”到將軍捐樓
水鄉蝶變有看頭!
陽羅洲的今昔對比
是部活脫脫的鄉村振興微紀錄片
老一輩記憶里,是“蘆茅屋”的辛酸——
蘆葦糊牛糞當墻,稻草屋頂漏雨
屋里擺滿接水的盆盆罐罐
如今?紅磚小樓早成過去式
精致的小洋樓遍地開花
居住品質直接叫板城市!
這是產業興旺、腰包鼓起
最硬核的證明
![]()
更讓人驚喜的是文旅新地標——
國防教育基地
這可不是普通配置!
由馮亮將軍捐資興建
本身就帶著稀缺性和家國情懷
一樓圖書館藏著5000多冊書
(農業、軍事、少兒都有)
是精神充電站
二樓軍艦、飛機、戰車模型
精致到堪比手辦(價值16萬+)
軍事迷看了走不動道
三樓是愛國教育課堂
它不僅提升了小鎮格調
更是吸引研學、親子游的獨特磁石
讓“游阡陌”有了更深內涵
當暮色浸染塞陽運河
漁火點點亮起,
曬面架收起最后一縷陽光
猛火灶臺飄出勾魂焦香...
陽羅洲的日常,是寫給洞庭最動人的情詩
這里的故事,在鷺鷥湖躍起的銀鱗里閃光
在非遺面條的千絲萬縷中纏繞
更在將軍樓微縮的鋼鐵羽翼下
積蓄著深沉的力量
來陽羅洲吧!
駕輕舟,追白鷺, 撈一網星辰入饌
坐灶邊,等猛火, 嗦一碗銷魂鄉愁
指尖劃過微縮戰鷹, 心向萬里海天激蕩!
這座寶藏小鎮等你把它的 “鮮、韌、燃”一口,吃進靈魂深處!
(圖文 | 鄧思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