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伴隨著國防戰略政策的調整以及國防形勢的變化,解放軍的總體趨勢是在不斷壓縮兵力規模、優化軍兵種結構的。根據史料記載,解放軍第一次大規模的的精簡整編發生在1950年4月,當時中央做出了對軍隊進行大規模精簡整編復員的重大戰略決策,決策明確軍隊復員總額定為150萬人(重點是削減陸軍步兵部隊),也就是將全軍的總員額由550萬壓縮到400萬。命令下達后,解放軍在1950年當年便高效率的復員23.9萬余人。不過,由于不久后便爆發了舉世矚目的抗美援朝戰爭,我軍這一次的精簡整編工作被迫終止。
![]()
當然了,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鑒于我國面臨的國防形勢又恢復到了穩定狀態,再加上部隊兵力規模過大導致軍費支出壓力長期居高不下,所以黨中央、中央軍委從1952年初又開始對解放軍實施精簡整編,并取得了顯著效果,而這一“精兵簡政”的總方針也一直持續了下去。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解放軍已經開始了第八次精簡整編,也就是著名的1985年“百萬大裁軍”改革。1985年“百萬大裁軍”影響深遠,被視為是解放軍追求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里程碑,同時也適應了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趨勢。
![]()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擴大會議,此次會議對我國的國防戰略和軍事建設指導思想進行了根本性和戰略性的調整轉換。當時,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主要首長已經敏銳地認識到:和平與發展已成時代主題,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已經超過了戰爭力量的增長,因此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也正是基于這一精準正確的國際視角判斷和戰略把握,中央軍委不再將軍隊建設和國防部署立足于“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而是實事求是、科學施策的將人民軍隊發展建設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進而使軍隊能夠適應現代局部戰爭要求。
![]()
198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準轉發了《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要求將精簡員額與改革體制編制、改革有關制度同步進行,并提出軍隊改革體制、精簡整編的根本目的是要逐步把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一支“機構精干、指揮靈便、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反應快速、效率很高、戰斗力很強”的精兵。
《方案》下達部署后,中央軍委機關帶頭精簡,軍委所屬總部機關人員精簡近一半,提高了工作效能。上行下效,軍隊各級單位堅決服從、全面響應,再次體現了我軍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光榮傳統。至1987年,解放軍的現役總員額已經從裁軍前的423.8萬人銳減到了323.5萬人;緊接著,中央軍委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裁減了部分兵力,到了1990年全軍總員額縮減到319.9萬人。也就是說,兩輪裁軍后解放軍總共裁減員額達103.9萬人,占裁減前全軍總員額的24.5%,圓滿完成了“百萬裁軍”的任務。
![]()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通過1985年“百萬大裁軍”,解放軍整整削減了103.9萬兵力,但整體作戰能力卻不降反升,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領導指揮體制更加高效、各軍兵種合成更加深化,在精兵多能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比如將原先的35個步兵軍調整改編為24個陸軍集團軍,同時組建了陸軍航空兵,加大了集團軍中炮兵、裝甲兵、電子對抗兵、防化兵、工程兵、航空兵等技術兵種的比例。隨著陸軍集團軍的組建,陸軍中技術兵種比例首次超過步兵,人民軍隊由此邁出從摩托化向機械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也是在“百萬大裁軍”中,原先的11個大軍區精簡合并成7個,其中福州軍區、昆明軍區、武漢軍區、烏魯木齊軍區被撤銷合并,僅保留沈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據軍史專家介紹,裁撤四個大軍區后,全軍的機關人員和保障人員得到了有力縮減,并順帶改進了部隊的組織編成和領導管理體制,僅軍級以上單位就減少了30多個、團級以上單位則減少了5900多個,有限的軍事資源得以進一步向基層部隊傾斜投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