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開戰,美軍將全面轟炸中國?!100歲的基辛格早就發出過警告:“美國盟友再多也沒有用,一旦中美兩國開戰,最后參戰并站隊美國的國家只有三個!”
最近中美關系因為臺灣問題又變得劍拔弩張,網上有不少討論說一旦開戰,美國可能會像蘭德公司報告里寫的那樣,出動上千架戰機轟炸中國北方能源設施和東南沿海經濟命脈。
這事兒聽起來挺嚇人,但咱們得掰開揉碎了看——美國真有這個膽子和能力嗎?
就拿美軍在亞太的基地來說,沖繩嘉手納基地離臺灣只有300多公里,按理說應該是空襲的前沿跳板,但解放軍的東風-16導彈射程正好覆蓋這里,戰時第一波打擊就能讓跑道變成蜂窩煤。更別說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了,中國的東風-26導彈外號“關島快遞”,專門就是為了把這個第二島鏈核心節點從地圖上抹掉設計的。
再看看美國的盟友體系。基辛格老爺子早就看透了,就算美國有75個盟友,真到開打那天能下場幫忙的也就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這三個。
英國倒是愿意當“特殊關系”的馬前卒,可皇家空軍現在連100架四代機都湊不齊,派幾架臺風戰機過來也就是象征性刷個存在感。
澳大利亞倒是在達爾文港部署了美軍輪換部隊,但他們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總理前腳剛到上海訪問,后腳就被美國逼著表態,結果直接甩了一句“不討論假設性問題”。
日本更有意思,雖然修改了安保法允許集體自衛權,但自衛隊的F-35機隊一半還趴在名古屋的組裝線上,真要參戰,估計得先把東京市民抗議的聲浪壓下去再說。
說到軍事層面,美國的如意算盤其實早就被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A2/AD)砸得粉碎。解放軍的“航母殺手”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配合天基偵察衛星和無人機群,能在2000公里外把美軍航母戰斗群變成活靶子。
更絕的是中國的“地下長城”,幾千公里的隧道網絡把二炮部隊藏得嚴嚴實實,美軍就算想搞“斬首行動”,也得先在太行山里玩一場現實版的“掃雷”游戲。
經濟賬就更算不過來了。美國要是真敢轟炸中國沿海港口,首先遭殃的就是他們自己的跨國公司。
上海港每年處理的美國大豆、波音飛機零部件價值上千億美元,炸了這些港口,通用汽車的生產線第二天就得停工。
更不用說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了,臺積電5納米芯片生產線要是被戰火波及,蘋果、英偉達這些美國企業立馬就得集體休克。
蘭德公司報告里算的“炸掉能源設施就能癱瘓中國”,純屬紙上談兵——中國煤炭儲備足夠支撐三年,而且特高壓電網早就讓能源調配實現了全國一盤棋。
最關鍵的是,中國的核威懾能力已經今非昔比。東風-41洲際導彈能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射程覆蓋美國全境,而094A型核潛艇搭載的巨浪-3導彈,讓中國第一次擁有了可靠的二次核反擊能力。
美國軍方內部都承認,現在對中國搞“核訛詐”無異于玩火自焚,真要逼急了,東風快遞可不會區分軍用還是民用目標。
其實美國智庫自己也清楚,全面轟炸中國就是個“自殺式方案”。蘭德公司報告里提到的四種戰爭情景,無論是短期高強度還是長期低強度,最后結論都是“美國無法承受代價”。
說到底,美國那些“全面轟炸”的設想,本質上是冷戰思維的余孽。在全球化深度綁定的今天,中美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要撕破臉開打,最先崩潰的不是中國的能源設施,而是美國自己的國債市場和跨國企業。
基辛格老爺子那句話說得沒錯:“盟友再多也沒用,真正決定戰爭走向的,是國家利益的底線。”而對中美來說,避免戰爭才是最大的共同利益——畢竟,這個世界經不起兩個核大國的全面對抗。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