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新消費
不知從何時開始,社交平臺上,有關失眠的吶喊越來越多。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睜眼到天亮?”“數了2000只羊還是清醒的”“第7天失眠,快崩潰了”……
睡眠好的人可能難以想象,在他安眠的夜里,多少人在床上輾轉反復——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2025年3月發布的《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擾率為48.5%,其中,女性存在睡眠困擾的比例為51.1%,高于男性的45.9%。據此推算,中國有超5億人被睡眠問題困擾。
而最近,一款名為萊博雷生的新藥在美團首發上線,或許能為失眠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
從物理“催眠”到藥物干預,社交平臺上的失眠眾生相
“現在是凌晨四點四十,我已經放棄入睡了,早上六點半還得收拾起床上班。”一位小紅書博主的筆記寫滿無奈,“嘗試了看ASMR,各種姿勢入睡,吃谷維素都毫無作用。一想到過一個多小時就得開始準備上班,直接就是心如死灰,現在已經在看定額,試圖讓自己冷靜一下了。”
這不是孤例。深夜,在社交媒體的角落里,失眠者們分享著相似的疲憊。
有人長期依賴ASMR,自嘲“像在收集救命稻草”,“好不容易找到能助眠的聲音,很快又免疫了。特別焦慮時聽,只覺得吵,根本沒用。”
有人每天在床上翻來覆去,把床單卷得皺皺巴巴也無法入睡,“一到晚上睡覺就害怕睡不著。”
![]()
來源:小紅書截圖
有人失眠20年,方法用盡,藥物嘗遍,感嘆說,“這輩子唯一體驗深睡眠,是做無痛胃腸鏡時。他最煩人說‘你不夠累,去搬磚就好’!那種越累越睡不著的感覺,真是夭壽!”
一個反直覺的現實是,年輕人反而是失眠的主要群體。
有數據顯示,在對“失眠”一詞進行搜索的用戶年齡分布中,年齡段在18至25歲的90后人群占到總人群的近四成,年齡在18至35歲的青年用戶比例近80%。這意味著,10個在網上搜索失眠的人群中有8位是年輕人。
失眠問題往往可以分為兩類,主動熬夜與被動失眠。
主動熬夜者,多是在白天被工作“按在地上摩擦”的打工人。他們夜里舍不得睡,在追劇、游戲、刷社交App間切換,竭力奪回失控的自由。
“每當我從手機中突然驚醒,發現已經到了凌晨,這時想去睡覺卻發現過了那個時間點,再也睡不著了。”一位網友說。《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也顯示,經常睡前使用電子產品,睡眠困擾率高達51.50%。
甚至本意是用來監測睡眠狀況的智能手表也成為枷鎖,“有時候早上醒來,發現昨晚只睡了沒幾個小時,深度睡眠時間更短,我就會更加焦慮。”有人表示。
如果說,主動失眠者是為自己的行為埋單,被動失眠者則更加痛苦。他們想睡卻睡不著,每晚都戴著無形的痛苦面具。
《2018年健康睡眠市場消費特征及趨勢洞察報告》揭示了這些人失眠的幾大根源: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環境因素、個人習慣及身體因素層層交織。
求生欲催生五花八門的自救,隔音耳塞、助眠音樂、褪黑素、香薰、ASMR等輪番上陣,嚴重者只能投向藥物的懷抱。
![]()
然而,他們的投入常常與回報不成正比——
許多助眠產品的實際效果遠不如宣傳中那般神奇,對嚴重失眠者甚至完全無效;而當失眠問題惡化到需要藥物干預時,購藥又面臨重重困難,可及性不好。
![]()
處方安眠藥的高墻,終于被撬開一道縫
在我國,傳統安眠藥主要為苯二氮卓類和非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藥,大多被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受到嚴格管控,必須憑醫生開的處方買,得按規定的劑量賣;處方要保存兩年備查。
就拿苯二氮卓類藥物來說,一般而言,每位患者一次最多只能開7片,患者用完了又得跑醫院開,來回折騰,特別不方便。甚至有的患者收集多位家人的醫保卡,一次性去醫院開出多個人的藥量。
這些藥一旦被濫用,存在致死可能,因此嚴格管控是應該的。可這就陷入一個矛盾之中:失眠患者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對安眠藥可及性有一定要求,監管部門又需要確保這些藥品不被濫用。
而且,這些藥物普遍存在依賴風險、次日昏沉、甚至夢游等副作用,突然停用后也可能引發戒斷反應,出現焦慮、心悸、失眠反彈等癥狀,使睡眠問題雪上加霜。
這些藥還可能導致記憶力下降、肌肉松弛,甚至存在耐藥性,讓人“想吃又怕吃”。
失眠患者和醫療界一直在期待著新型抗失眠藥物的出現。幾年前,故事的走向發生改變。
以衛材藥業的創新藥萊博雷生(達衛可?)為首的雙食欲素受體拮抗劑陸續獲批,為失眠患者提供了新的用藥選擇。
萊博雷生不像傳統安眠藥那樣直接抑制大腦中樞讓人昏睡,而是通過阻斷大腦中促進清醒的神經肽“食欲素”與受體的結合,相當于關掉夜間本不該活躍的“清醒開關”,幫助身體自然從覺醒狀態切換到睡眠模式,從而有效改善入睡困難。
![]()
來源:衛材中國官網
這種機制帶來了幾個科學驗證的關鍵優勢:
藥物殘留影響很小。說明書顯示,本品治療1晚(單劑量)后和連續8晚(多劑量)后進行測試。與安慰劑對比,本品5 mg和10 mg不會影響成人或老年受試者第二日的駕駛表現。
長期使用風險較低。說明書顯示,在30天和6個月的對照試驗中,停藥后沒有引起反跳性失眠,也沒有出現戒斷效應。
改善失眠效果突出。說明書顯示,通過監測,和鎮靜催眠藥酒石酸唑吡坦相比,其5mg和10mg對入睡、睡眠效率、入睡后覺醒時間改善更顯著。
自2019年在美國獲批以來,萊博雷生已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上市。今年5月,萊博雷生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且未被列入管控藥品,患者可以憑借處方在互聯網平臺購買。兩個多月后,這款藥物選擇在美團平臺進行首發上線。
失眠患者可以免去反復奔波,直接在美團平臺上開方購藥,靜候藥物配送到家,實現了可及性的突破。
![]()
來源:美團截圖
![]()
安眠藥市場值得遐想
萊博雷生在安全性和可及性上的優異表現,也讓市場對它充滿遐想。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在我國,2016年至2020年失眠癥成人患病人數從2.5億增至2.7億,預計2024年達3.0億、2030年增至3.3億。同期失眠癥藥物市場規模從98.4億元增至117.0億元,預計2025年、2030年分別達151.2億元、211.9億元。
德邦證券數據進一步揭示,2022年失眠化藥市場規模達42億元,同比增長18.9%,其中苯二氮卓類藥物仍以14.8億元銷售額占據主導地位,但新型藥物阿戈美拉汀增速亮眼,同比增長29.6%。
而在萊博雷生等新型安眠藥獲批之前,傳統安眠藥銷售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醫藥經濟報的報道顯示,2021年,我國樣本醫院催眠/鎮靜藥銷售額為16.41億元,全國公立醫院購藥金額為54.81億元。過去5年數據顯示,2021年樣本醫院銷售額達最大值,2017-2019年的年銷售額均呈兩位數的增長。
衛材株式會社年報顯示,萊博雷生2024財年的全球銷售額達到538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6.9億元)。今年在我國獲批后,預計將有新的增長。
美團等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出現,更為這種遐想插上翅膀。作為國內領先的醫藥電商平臺,美團的核心能力精準匹配了患者用藥可及性差的缺口,患者在線下確診失眠或睡眠障礙后,可以在美團進行線上復診開方購藥,患者便利性大大提高。
此外,美團一直在積極引進新上市的創新藥,已經打通了不少創新藥的觸達路徑。
從去年以來,美團已經首發上線了7款新藥,包括興齊硫酸阿托品0.01%滴眼液、諾和盈、多替諾雷,萊博雷生等,涵蓋GLP-1、近視、痛風、抗失眠等領域藥品,為增強創新藥可及性做出平臺的貢獻。
尤其是在GLP-1領域,美團相繼首發了諾和盈、諾和忻、替爾泊肽、信爾美瑪仕度肽等多款藥物,這些藥物也在美團平臺內進行直接競爭。憑借“產品+服務”的創新保障模式和大面積空運的履約能力,美團已成為GLP-1領域心智領先的醫藥電商。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保障GLP-1在運輸過程中的品質,美團自營大藥房近期也對運輸裝備進行了升級。目前采用的專屬溫控運輸箱,不僅能夠抵御外部高溫輻射,也通過新型緩釋型冰盒實現持久控溫,全鏈路實現對藥品的控溫保質。
另一方面,為確保消費者第一時間用到好藥,美團承諾用戶下單后48小時內發貨,如果沒按時發,還會第一時間給消費者補償。
萊博雷生所代表的新型藥物,提供了更接近生理睡眠的解決方案;而美團這樣的平臺,則拆除了阻礙患者獲取有效治療的高墻。
兩者的結合,標志著一個變化:科學的力量與渠道的效率,正開始合力扭轉“睡個好覺是奢侈品”的困境。
失眠的戰爭或許不會一夜終結,但至少,那把開啟自然睡眠的鑰匙,正變得前所未有地清晰和可及。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