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標關注獵聘公眾號 探尋職場的另一種可能
規劃在變化面前,就是個笑話。
我的老鄉在北京自己開公司,前段時間跟我吐槽說,這段時間他想給團隊招個產品經理,面試了10多個人,都沒有讓他滿意的——“現在的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一點計劃都沒有,怎么做的好工作啊?”
我說不是沒有計劃,只是這年頭計劃沒有變化快,短期看連自己能在公司待多久都決定不了,哪有心思做長期的規劃啊。
![]()
我有一個做自由撰稿人的朋友,手握幾個爆款短劇,因為市場原因今年想加入一家MCN公司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時,被HR提問:“我們目前是大小周,小周如果有拍攝也需要加班,但是可以申請調休,可以接受嗎?”
加班可以申請調休,仿佛也成了一種恩賜。
上個月,她終于暫時放棄了找工作,她說要再“擺爛”一段時間,不碰到心儀的崗位堅決不投了,至少不用再頂著40℃的高溫到處面試了。
![]()
問她那她接下來打算干什么,她說她也不確定,打算先去云南的姑姑家暫住一段時間,有約稿就接,沒有的話就到處玩玩,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有合適的項目打算自己創創業。
“誰能想到我找個工作大小周還要加班啊,我的規劃看起來挺好笑的。”
![]()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行業興衰、公司架構調整、技術革新等變化隨時可能發生,讓我們的職業規劃變得不堪一擊。
且看最近10年的變化,那時候的就業市場就和現在大不一樣。
十年前土木工程、廣告學、旅游管理、英語等專業,那可是炙手可熱的存在,是無數高考生填報志愿時的心頭好。可誰能想到,十年后的今天,這些曾經的熱門專業,境遇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曾經輝煌一時的柯達,在數碼技術的沖擊下迅速衰落,無數柯達員工的職業規劃也隨之破滅;還有那些被電商沖擊的傳統零售業從業者,原本穩定的職業軌跡被打亂,不得不重新尋找方向。
蘋果CEO 庫克曾坦言,根據他自己的經歷,1 - 2 年的職業規劃也許還能押中一些寶,但超過 3 年的規劃,事后看來就是扯,對應不了一點兒。連站在行業頂端的大佬都有這樣的感悟,足以說明長遠職業規劃在現實面前的無力。
![]()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與其執著于一份長遠卻可能隨時被打破的職業規劃,不如學會“隨機應變” ,提升自己應對變化的能力。
有個做市場的朋友很有意思,她原本在快消公司做品牌策劃,去年公司裁員,她被“優化” 后沒急著找工作,反而撿起了大學時的愛好 —— 插畫。
![]()
她把求職期間的吐槽畫成漫畫發在網上,意外收獲了幾萬粉絲。現在她一邊接商業插畫的活兒,一邊幫中小企業做視覺營銷,收入比原來還翻了倍。
“被裁那天我蹲在公司樓下哭,覺得五年規劃全毀了。” 她說,“后來才發現,所謂的‘毀掉’,其實是把你從慣性里拽出來,逼你看看別的可能性。” 她現在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職場哪有什么定數,你自己才是最大的變量。”
![]()
其實仔細想想,那些讓我們羨慕的人生,往往都帶著點“意外”。
有人因為一次偶然的出差發現新機會,有人因為幫朋友的忙闖入新領域,有人甚至因為被辭退才逼出隱藏技能。就像河流不會一直沿著直線流淌,遇到礁石就轉彎,遇到洼地就分流,最終卻能抵達更廣闊的海洋。
所以與其困在“規劃失效” 的焦慮里,不如試著做個 “靈活的冒險者”:保持對世界的敏感度,像雷達一樣捕捉新信號。
攢夠隨時能啟動的“應急資金” 和 “技能儲備”,還有最重要的—— 別怕偏離軌道,因為人生的精彩,往往就藏在那些計劃之外的轉角里。
![]()
明確自己在生活和職業中最看重的是什么,也至關重要。有人追求穩定的工作環境,有人渴望高薪和快速晉升,有人則更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只有清楚自己的核心訴求,才能在面對各種選擇和變化時,做出更符合內心的決策。
下次再有人拿出十年規劃圖跟你炫耀時,不妨笑著告訴他:“祝你好運,但我更信隨機應變。” 畢竟這世界上唯一確定的事,就是所有規劃都終將被打亂 ——而那些能在亂局里找到節奏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作者丨獵霸編輯部
面試顧問
就來找我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