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縱覽全球ESG資訊,解碼中國美妝可持續發展路徑。
《中國化妝品》雜志 | 蘇悅怡
![]()
國內ESG資訊
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印發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
![]()
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印發《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的通知,以《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為基礎,修訂形成《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以下簡稱“《目錄》”)。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為加強綠色金融市場流動性,提升綠色金融資產管理效率、降低識別成本,《目錄》統一適用于各類綠色金融產品。滬深北交易所上市及股票發行、新三板掛牌及股票發行業務暫不適用。
通知明確,各相關單位要以《目錄》為基礎,結合各自領域綠色發展目標任務和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情況,研究制定和落實相關配套支持政策,加強宣傳引導,發揮好各類綠色金融工具對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支持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
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
全國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
試點認證目錄
![]()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通知,明確了全國首批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認證目錄,包括鋰離子電池、光伏組件、鋼鐵產品、紡織產品、房間空調器、計算機、小功率電機、輪胎、電解鋁、水泥、人造板和木質地板等17種產品。
該目錄的發布標志著我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從政策框架向實踐落地邁出了關鍵一步。通過聚焦細分具體產品,配套后續即將發布的產品專用認證實施規則,將構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方案,為企業和認證機構提供一套可操作、可應用、可驗證的認證實施指南。
我國企業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綠色技術平臺提供1.2萬件綠色技術
![]()
7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新進展、新成效。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梁心新表示,統計數據表明,“十四五”以來,我國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更加活躍,成為帶動全球綠色低碳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技術領域看,我國專利權人在2024年共獲得綠色低碳發明專利授權5.3萬件,是2020年的兩倍,年均增長19.2%。我國在清潔能源、儲能領域發明專利授權增長最快,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4.9%和32.8%。
從海外申請看,我國綠色低碳技術的PCT國際專利申請公開量在2024年為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企業累計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綠色技術平臺提供了1.2萬件綠色技術,為全球綠色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國際ESG前沿
中歐領導人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后的前進方向
![]()
7月24日,“中歐領導人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后的前進方向”發布。
雙方同意共同發揮引領作用,在推進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同時推動全球公正轉型,致力于:
1、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的核心地位,全面準確落實其目標及原則。
2、強化務實行動,以系統政策體系和扎實行動舉措,把各自氣候目標轉化為切實成果。
3、與各方一道,支持巴西成功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推動大會取得富有雄心、公平、平衡和包容的成果。
4、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促進優質綠色技術和產品的流動,使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5、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的努力與支持,以推動從地方到全球各層面加快開展大規模行動。
6、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前提交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NDCs)。雙方國家自主貢獻將覆蓋全經濟范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并符合《巴黎協定》長期氣溫目標。
7、加強在能源轉型、氣候適應、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場、綠色低碳技術等領域雙邊合作,協力推動各自綠色低碳轉型進程。
2025人工智能向善峰會:
創新擴大影響案例集正式發布
![]()
2025年7月8日至11日,由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40多個聯合國機構、瑞士聯邦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向善(AI for Good)峰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聚焦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的應用以及人工智能監管與治理、標準建設等。
會上,“人工智能向善(AI for Good):創新擴大影響案例集2025”正式發布。該案例集面向全球征集,共收錄來自中國、韓國、印度、南非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個案例,經技術專家委員會嚴格評審,評選出51個優秀案例,其中中國案例占比達33%。
本次研討會推動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深度交流與合作,深化“人工智能向善”理念的國際共識,通過凝聚全球智慧與力量,加速人工智能技術與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思路與解決方案。
![]()
![]()
美麗ESG資訊
谷雨發布首份企業ESG報告
![]()
7月9日,谷雨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谷雨”)正式發布企業首份《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系統性披露其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治理方面的理念與實踐成效。
報告全面呈現了谷雨在ESG維度上的關鍵績效數據,重點覆蓋科研投入、“中國芯”原料庫建設、綠色生產與循環利用、社會貢獻、文化傳承以及員工權益保障等一系列實質性議題,展現了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戰略規劃與執行路徑。
作為一家非上市企業,谷雨主動向社會公開其ESG管理舉措及成果,以高標準彰顯其在科研創新、品質保障及產業鏈自控等方面的前瞻性探索。數據顯示,谷雨近年來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年銷售額由2021年的10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0億元,成為唯一入選《人民日報》“品牌強國計劃·成長力品牌”的國貨護膚品牌。
百雀羚發布首份社會責任報告
![]()
7月10日,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國妝品牌百雀羚于上海發布其首份《百雀羚2024-2025年社會責任報告》,并同步召開利益相關方溝通會。2025年百雀羚迎來企業社會責任“元年”,面對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等要求,百雀羚積極作為,完善責任管理,強化創新驅動,深耕民生福祉,推動文化傳承,錨定綠色發展,在多個領域步伐堅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制度建設上,百雀羚發起“百E行動”專項計劃,系統化推進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工廠打造計劃,并將ESG指標嵌入供應商準入與動態考核體系,從環境、勞工、商業道德等多維度量化評估,優先選擇評級優異的合作伙伴。同時,開設百雀羚官方廉潔誠信平臺“陽光百雀羚”微信公眾號,以透明公開的方式,加強企業廉潔文化建設。這些舉措不僅完善了企業內部責任體系,更為美妝行業責任管理模式創新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范本。
CCR觀點
在國內綠色金融新政、碳足跡產品認證、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等背景下,中國化妝品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責任升級機遇;在國際層面,中歐領導人就氣候行動達成的聯合聲明,以及瑞士日內瓦“AI for Good”峰會上發布的160個創新案例,共同傳遞了加速綠色能源部署、強化技術共享與多邊合作的時代呼喚。對于中國美妝企業而言,這既是責任擔當的外部壓力,更是深度參與全球可持續治理的戰略機遇。
展望未來,中國化妝品企業應在以下三方面實現更高層次的責任踐行:一是在綠色供應鏈與生產環節,主動對接新版綠色金融目錄,利用碳足跡標識認證和綠色債券等工具,為研發低碳配方、可循環包裝和新能源工廠建設提供融資支持;二是在技術創新與專利運營層面,繼續強化與國際標準的接軌,優先布局清潔能源、生物基原料等“綠色芯”領域,將更多專利轉化為可產業化的減排利器;三是在品牌社會影響力塑造方面,深挖文化軟實力與科技融合的表達方式,通過“AI+美妝”智能服務、線上線下結合的環保科普項目,提升消費者環保意識并形成可持續消費閉環。
總之,中國化妝品行業在國內政策利好與國際合作大潮中,既要以更高透明度和更嚴標準完成ESG報告披露,也要以創新驅動和開放合作引領全球美妝可持續發展新樣本。唯有如此,才能在“美麗經濟”競爭中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責任使命,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