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167篇原創筆記
前言
江浙滬包郵區的朋友,或許聽過一句老話:
“拎不清,一世苦。”
工作久了接觸的人多了,你不難發現,職場上很多事情成與不成,并不在于能力高低,只在于“搭得夠”或“搭不夠”。
于是,“搭不夠”的普通人就像磚縫里的小草,背后無依靠,頭頂無彩云,甚至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姿態,都略顯笨拙。
在我看來,要得到雨露滋潤,唯一破局之道就是:做“拎得清”的人。
01 掂得清“我是誰”的分量
前幾天刷到條職場短視頻,里面有句臺詞:
“善良很珍貴,但比善良更重要的事,是識人。”
現實的殘酷在于,誰都沒有火眼金睛,往往要遭受背刺,經歷失望,甚至感受痛苦之后,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
可見,世上有遠比“識人”更重要的事:認識你自己。
只有清楚的知道“我是誰”,你才能確定你該和什么樣的人親近,和什么樣的人保持距離,真正有效自保。
“向上社交”?“階層跨越”?這種毒雞湯上飄著的浮油,看似誘惑美味,實則只會麻醉。盲目相信,結局必然是一路敗退。
《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不得不承認,大部分普通人做不到一眼洞察人性。唯有認清現實,才有資格談論人生的可能性。
02 望得見“想去哪”的方向
網上有段很扎心的話:“80后的朋友,不要以為自己過了40歲,人生就過了一半,不是的,其實已經過了80%。”
而人生這段旅途,明白“我是誰”只是起點。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選擇“想去哪”的終點,也就是說,你想“成為怎樣的我”?
即使只剩15-20年有質量的生活時間,誰又真甘心安于現狀?
上周末,有家車企發布新海報:活著,才有資格談理想。
而我覺得,理想,才是活下去的動力。
不是那些高大上、偉光正的才叫理想。所有對更好生活的向往,甚至是欲望,都是普通人最真實的理想。
月薪5000時,想要月入5位數;升任主管后,下個目標是成為區域經理;明年考張職業等級證書;10年內成為行業技術專家...
真正決定你高度和深度的,正是這一個個看似微小的目標,一步步堆砌起來的地基。
03 拿得住“怎么去”的分寸
在我家鄉,被夸一句“拎得清”,可以算得上是對一個人的最高贊賞。
因為這意味著,一個人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該怎么做,并不斷去做。
卡內基曾說:“如果你希望實現某個目標,最好的方式是為它找到一個小小的切口,開始每天為之行動。”
比如,我想成為全職自媒體作者,該做的不是關家里構思幾個月再落筆,而是用每周幾天固定輸出,既提升自己,又和讀者朋友拉近距離。
又比如,你希望年底的“優秀員工”、“先進個人”名單有你,除了日復一日的精進,你也該學會在適當場合和時機,勇敢展現自己。
其實,“拎得清”的本質是一種行為準則,它的關鍵還是在于:找到并保持某種微妙的分寸感。
做事如此,做人也如此。
很多職場焦慮來源,無非就是既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很快拿到結果。當你真正明白“過猶不及”,“一步一個腳印”,你就和“拎得清”越來越近。
寫在最后
楊絳先生這句話說得透徹:
“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也有人在俯視你。”
職場上,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并不少見,驚才絕艷的人也隨處可見,八面玲瓏的人早已爛大街。
但請記住,沒人能真正“既要又要還要”。
所以,“拎得清”,才是我們普通人立足塵世間的良藥。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