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
我是我,你是你
我們懸在時間的長廊
各自折射著透明的重量
你用體溫焐熱冰封的鐘擺
我用銹蝕的齒輪咬住光的碎屑
在彼此的倒影里
我們各自握住未完成的拼圖
我用露水擦拭透明的脊椎
為你撐起一把傘
你被季風磨亮的刻度
正在我的骨笛里吹響
我們是彼此掌紋里的某條支流
某粒星火,某次潮汐的余韻
在某個未被命名的黃昏
我們終于學會用最輕的姿勢
接住彼此墜落的光
六月雨
整個小城都浸在青瓷里了
我數著檐角的斷線
一粒,三粒,五粒
問雨滴帶多少云的心事
把六月畫成透明的相思樹
我們隔著一簾煙雨對望
你的眉間是否還停泊著
整座潮濕的城池
我的掌紋里
正生長出我們相擁的雨季
荷葉托住墜落的星星時
每一滴雨都是動詞
你的呼吸在我耳畔
敲出漲潮的韻律
我終于明白
這場雨,不過是天空
在臨摹我們相愛的形狀
忽然想借一柄油紙傘
撐開你的天空
歌聲
喉間涌動萬千旋律
卻化作沉默的浪潮
讓歌聲刺破風雨編織的網
重塑森林骨骼
用顫動的歌喉召喚失落的同胞
讓每一個音符都鑄成利箭
刺透入侵者傲慢的耳膜
讓每一聲啼鳴都成為宣言
在天空刻下不屈的符號
縱使喉嚨滲血,羽翼成霜
只要胸腔涌動一團烈火
就把沉默唱成風暴,讓我們
在風暴中并肩翱翔,一起歡唱
作者:陸勤元,安徽合肥人,中學教師,肥西縣作協會員,部分作品在《派河》等紙刊及公眾號平臺發表。
![]()
小記事
土地無法拒絕熱浪滾過身體
但必須習慣,承受熱的暴虐
熱量百無一用,催發性和成熟
也催發優越感,譬如在罵戰中
那個將自己比喻成稗子的詩人
二次發酵了自己苦難釀好的酒
而在另一個頻道
關中時令正逢小滿剛至
麥隴間的哮喘將風鎖進門內
目下看,今年收成注定不會很好
我的一個病人,說她想提前出院
家里有大群瘦渴成尺把高的麥子
等著她,完成一場干癟地收割
今天,兩股熱流像奇妙地偷渡
用溫度的原罪,撞擊了詩歌自身
寶藏
孩子說,爸爸你看
人民路下面一定埋著寶藏
為什么總是挖不完
我想了想
這些年,人民路
不停地被挖呀挖呀挖
確實,好像
有寶藏被挖出來,還不時地
埋進一些新的東西
但是過不了多久
就又有人把這條路圍起來
等、等、等、等
埋進的貨物變成寶貝
再拆掉圍欄,繼續挖掘
那些之前埋進去的東西
我多么想告訴孩子真相啊
可我看了看他的眼睛
那么澄明,就放棄了回答
作者:藍冰,原名焦肖江,現居西安,醫生,讀睡詩社會員。愛寫詩,想被大雨洗凈靈魂,想在詩中親吻滴水的鈴蘭。出版詩集《懸而未決的雨水》
![]()
苦夏
普濟寺外海棠花 早已凋落
那青澀果子
多像一位懷春的少女
我一次一次低喚 一次次默想
一次次將你的名字
安置于它的樹梢
像是我的手再一次輕撫你閃亮的發辮
微雨中的苦楝 是上古留下的舍利
映照著我的顫栗或者是不安
在那片無哏的花田
我能看見那只輕盈的白蝴依舊停渚在那株碩大的蓓蕾上
顫動的雙羽翼
是晨曦中靜靜流淌的花蜜
安撫它一顆悒郁的心
無處安放的風 托舉著曠野美麗的鎖骨
也托舉著愛海上那對歡騰的紅嘴雁
雁聲清澈
仿佛是你從黎明的風中
輾轉而至
雪或者是母親
曠野是雪 后山是雪 棧道是雪
叢林是雪 靈堂是雪 寺廟是雪
只有這遍布世界的雪
才配得上母親的最后一程
——這圣潔的頌辭 被一只白鶴歌唱得如此真切動人
此刻正沉默著 匍匐著 淪陷在那個冬天的夢里:
縱然河水不再嗚咽 我依然聽得出它內心的悲痛
我依然看見我的母親正手捧著一把谷粒輕輕撒向她的雞群
那一聲聲雞鳴仿佛是一聲聲禮贊
超渡著母親的亡靈
我知道 每一片雪
都是母親轉世而來
都有一顆菩提般的心
一場雪事
當我不再
用一盞濁酒來麻痹自已
脆弱的靈魂
那么多雪花便會趁虛而入:
庭院 案前 稿紙上 筆下
額角 臉頰 睫毛 胸口
——這無形的哀傷
會不會幻化成一對對白鶴
憑空而降
占據我的心
引導著我
走向密林深處?
那里有罌粟 有玫瑰 有雨水
還有比陽光更為澄澈的合歡樹
我見過那棵樹和
樹上那對深情的白鸛
此刻正相擁而眠
正紛揚的雪中甜甜地安睡
雪中的印跡清晰或模糊都不重要了
像是我們
在冬夜的叢林送出的祝福:
風兒輕輕
雪花輕輕
唯有我的雪歌深情飄逸
經久不衰
作者:耿兵,網名:厚德載物,七零后,大專文化,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讀睡詩社專欄詩人。九五年開始發表作品,作品散見于《作家報》,《詩刋》等一百多種文學刋物,并獲全國大獎三十余次,著有詩集《永遠不再憂傷》。
![]()
雨后(組詩)
1.小院
雨戛然而止,芭蕉和花椒樹還在
滴著水珠
淋濕的大白鵝在整理羽毛
貓聲翻進院墻,尾巴搖出喜感
走出輕盈的姿態
低凹處匯聚的雨水上
三片黃色柳葉正在預演橫渡
江河的時日
2.村中
烏云向北轉移
最后的雨滴不會淋濕衣服
腳步陸續從村落走出,有去巡視
跳塘的魚
有去查看漫過芝麻的惡草,折返
的犬是記起襁褓中的幼崽
陽光復原,奶奶仍在翻曬艾葉
3.小鎮
屋檐的雨水已斷了點滴
大病初愈的貓精神了許多
小鎮站臺,坐著一個候車的人
犬沒有叫,低頭尋找遺失的骨頭
盡管風吹響豎在垃圾桶邊半截廢管
也沒能影響誰在畫廣告白墻上
留下惡作劇的腳印
4.湖上
鶴唳聲震落樹葉最后的雨滴
轉身,氤氳散去的湖面上,露出
半截枯木上立著一只紅蜻蜓
小船駛來,坐在船沿魚鷹拒絕
被竹竿趕下水
然來,傳說中的一條白色水蟒
此時泡白了的構樹正成為
它水下的替身
作者:王保金,男,漢族,現住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萬店鎮。本人自畢業后外出務工數年,后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回家鄉創業。經營苗木種植,樁景造型,古樹維護救治,綠化景觀設計。閑暇時間喜好閱覽書籍,吟詩作賦。
![]()
三岔路口
文/張帆
在三叉路
牛、羊、騾子
不會走丟,走丟的
都是人
比如;我的三叔、表弟、堂哥
為了生活,他們從三叉路
去了三個不同的城市
相同的是,他們至今下落不明
從三叉路走丟的人和物
要么三心、要么二意
都是分了心的人、或者是
野了心的人
不過,在這兒走丟的
也都是在這兒找見的
王二這個傻子,走丟了幾個月
找見時,他還愣在三叉路
黃昏的云
文/張帆
夕陽像是只牧犬
在它下山的時候
身后跟著一群羊
它過了河
羊群卻留在了岸邊
夕陽下了山
羊群慢慢散去
天空微微暗時
羊群像一個黑點,慢慢地
消失在叢林
唯有河和它的星
亮了起來
清明河
文/張帆
那個村婦
每次等寺廟里的那個老僧
在清明河洗完僧袍后
再去洗衣裳
那個老僧
每次看見那個村婦
去清明河洗衣裳時
他就偷偷跑到下游洗僧袍
這么多年,清明河的水
沒有什么干凈,也沒有什么不干凈
村婦是村婦,老僧是老僧
他們,都是這人間的人
這么多年
又清又白的清明河水
是村婦的前世,也是和尚的來生
五百年前,他們也是一家人
布谷
文/張帆
有時,早晨叫
有時, 黃昏叫
深夜
也有時叫
叫黃了麥子
叫熟了油菜
還有焦急的秧苗
擱在農田里幾天了,等人來插
母親在崗嶺上鋤芝麻草
父親在畈田栽棉花缽
夕陽都累彎了腰
他們,還沒有回來
出了嫁的姐姐,總擔心娘家
早早回來幫忙收麥插稻
現在,她正在廚房炒菜煮飯
而妹妹,撿完了黃豆又趕著打豬草
我的親人們啊,手上的活只干了一半
天,又黑了
月亮,拖著疲憊的身子
把田埂踩得曲曲折折
露珠還沒干,后半夜
布谷又開始“布谷布谷”地叫
這一叫,就把我叫成了孩子
這一叫,就把我叫回了故鄉
![]()
羅田上村
羅田上村——
一個有點拗口的名字
但這一點也
不影響她,如畫的
景色溫婉迷人
六月的驕陽
在這里也變得溫柔了
許多
飄香的田野
點綴著農人忙碌的
身影,拉犁的黃牛在樹下反芻著
鮮嫩的草
散落在田邊,山腳的房屋
有的寫滿歷史的厚重
有的散發著歲月的
馨香;一塊塊錯落
有致的菜地;爬上院墻的瓜果
與路過的山風相互問好
小溪水攜帶著大山的涼意
蜿蜒地從家門口走過
茂盛的水草
隨流水淌過我的心底……
在這一方人間福地
注定有不一般的傳奇
注定有一次觸動心靈的偶遇……
血色長城的一塊磚
——胡一聲
她說
“只剩下灶臺上的幾塊磚了”
我無法想象
那該是一個怎么樣的場景?
曾經
你像風中的漢子
像天邊的一抹紅霞
像一只穿梭在狂風驟雨中的蒼鷹
像一顆飛翔的子彈
我理解你
我理解你
鐵漢柔情的一面
你俠骨丹心的本質
你隨風而去
在祖國的高山秀水間漫步
你是否有
回來再次凝望
童年圍龍屋面前的紅燈籠?
我說
你是一塊磚
你說
就讓我做一粒
有棱有角的小石子吧!
來自大地,深埋泥土
我突然想起一位詩人說
“土里有什么?”
“土里有土……”
作者:黃慧良,筆名惠子、秋葉。廣東省作協會員,廣東省散文詩學會會員,梅州市作協會員,梅江區作協秘書長,作品發表于:《神州鄉土詩人》《青年文學家》《山東詩歌》《嘉應文學》《湛江文學》《飛霞》《客家人》《南方日報》《羊城晚報》《梅州日報》《僑鄉月報》《大灣區時報》《青年文藝》報等。有作品入選《光明日報》詩頌長征、《客家暖陽》、《粵東詩歌光年》等詩集。曾榮獲《西南文學》“建文科技杯”全國征文大賽詩歌一等獎;2019年度廣東省報紙副刊優秀作品二等獎。
![]()
月色
(一)
山風揉碎銀箔
父親把城里月光疊進我行囊
腳印便開始丈量遠方
(二)
老屋檐角懸著的月光
被父親叮囑釀成酒
醉倒我翻山越嶺的夢
(三)
故鄉月彎成弓
父親用期許作弦
將我射向山外的黎明
聽雨
霓虹在雨幕里揉碎成嘆氣聲
父親反復摩挲手機,天氣預報
還懸在暴雨預警紅線上
檐角水簾漫過倒計時,他數著
女兒校服上未干褶皺
梳妝鏡蒙著薄霧
她把口紅狠狠旋進管底
微信對話框氣泡漲成鯊魚
第六次掛斷后,窗外的雨
正把月光泡成蒼白藥片
對面樓電視藍光滲進雨霧在玻璃窗上沉浮
兩扇相鄰之窗,懸著
不同溫度的雨
工作日的詩行
晨光蘸著桃花源鳥鳴
攪拌出一碗清醒
皮鞋叩響最美小城——江永街道琴鍵
走向法律殿堂
咨詢臺是停泊的港灣
每句疑問都化作紙鳶
我們用條例織就絲線
女書扇牽引他們飛向明朗遠方
法槌聲中,天平不傾斜
法律援助是破土新芽
扎根每個需要的角落
這一天,在卷宗里悄然生長
路燈點亮歸途的標點
我,推開家門
笑聲漫過茶幾
盛滿生活的蜜,甜
作者:譚宏福,筆名寒山獨見、言西早,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人,江永縣詩詞協會會員,江永縣作家協會支部委員,瀟湘詩社會員,永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第三屆少數民族作家班學員,偶爾有詩歌、散文在《瀟湘詩刊》《永州日報》《今日詩界》《湖南日報》《2024年湖南詩歌年選》等報刊和自媒體平臺發表。
![]()
時間的顏色(組詩)
文/黃慶綢
孜孜以求的志組者光陰是綠色的
面對逆境 沒有黃色吁嘆
無精打采地萎垂
無論是錦簇云光 還是陰霾籠罩
歲月悠悠模樣被心中太陽曬熱
吸吮世界色彩
使每一天賞心悅目
光陰泥土被鳥踩過也會
留下翠色腳印
行走千里衣褲蒼郁著綠痕
生命氣氛紛紛揚揚地綠過精彩
歸宿
越過遺憾湖 爬過悔恨山
在人間某處駐守
倒出一地黃沙
沒有那片黃葉認識我
只有蜘蛛是鄰居
光陰向我眨一眨眼
在詩歌里隱身向少年借一個幻想
不因缺失霓裳曲而吟詠變淺
門前青竹三疊與自己影子對影
種下望天樹長成了魂魄
小滿
從雨的手腕里奪來
沃野和金水
囂張到涵養
修改季節和風聲
青衫未脫不嫌汗味
那怕是陪伴枯燥雷電和
舊時風雨
也要互相激蕩
看新芽穿透鱗迭老樹皮
勁邁青枝微微生出夢
谷風與靜脈對接
沸騰盈腔滾燙的血
無痛自殤 河中映影出
自己與自己周旋
夏日速寫
夏景入懷是心的認領
布谷鳥鳴叫一路拾起
圍起籬笆里灌滿草絲 泥粒和
可愛呢喃
黃鸝與柳條合唱
暴凸芽胞尋找失散枝丫
螢火蟲的憂傷在不斷閃亮
耕耘者胸前綴著燈的紐扣
白鹿角翹起象鼻吹響生命
紅的火綠的火煮沸了大地之鼎
許愿花戴著涼風旋轉
虔誠雙腿邁過小風景
四月貢品卻用黃土充重
睫蔭眼堤凋零了
許原花戴著涼風旋轉
無法安枕于歲月琴弦
末有什么值得傾聽和懷念
鹿門魚梁歌吟暗啞
司酒行觴解不了塊壘
無人處含著淚花
將斑駁了的歲月細磨
生命如此蹣跚
過份翻閱自己
漏讀了風雨滄桑
紅塵有筆留下
是廢字和啞詞
不做光陰補丁
淘汰祖傳的蓑笠
豢養塵世默戀
夜與晝這一黑一白
陰陽魚
游開人生序與續
凝聚
歲月風吹著回廊脫漆之聲
彈箏人不知去向
沒有笙瑟可聽了
換日線也扯不住此去人生
蟬鳴凝止處木莖豎向纖維
光陰不會給予完美解答
但做事不僅僅只是一個春天夢境
把擱淺于岸邊駁船的魚旗怾染成
粉紅顏色
自昂心語似錦簇搖曳
將不可多得每一瞬間
凝聚成人間碧玉
滄桑狼毫
翻開草棚里的詩集
指印深陷其中
章草筆意是人生寫真
任歲月纂改故事橋段
筆墨凝聚于一方端硯
咀嚼草根一樣日子
練達著滄桑狼毫
用文字夾成籬笆
圍起一朵昨日的黃
明日的花
作者:黃慶綢,現居浙江省溫州市。作品散見于《奔流》《清明》《綠風》《鴨綠江》《青海湖》《特區文學》《浙江詩人》等期刊平臺。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于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詩對生存生命的揭示。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